中医针灸治疗足跟痛的常见几种疗法

足跟痛是足踝部常见的慢性劳损性疾病,多发生于 40 70 岁的中老年人,男女比约 2 1,男性肥胖者及运动员 多见。其发病率高、疼痛剧烈、易复发、缠绵难愈,严重影响 患者生活和工作质量。国内外对跟痛症的发病机制目前尚 未有充分认识,多认为由跟骨结节增生、跖筋膜慢性损伤炎 症、退变等引起。现代医学多采用局部封闭、理疗甚至手术 治疗足跟痛,虽可缓解疼痛,但总体效果均不理想。中医学 将其归为“痹证”范畴。肝主筋,肾主骨,其中肝肾不足,筋 脉失养是本,风寒湿邪阻滞经络,或过度劳损,筋脉瘀阻为 标。

中医认为,本病主要病因为外伤劳损、外邪侵袭、肾气亏虚等;基本病机为脉络受损,气血阻滞导致不通则痛;肾气亏虚、骨失滋养则致不荣则痛。本病病位在足跟筋脉,病性为本虚标实。朱丹溪在《丹溪心法》中也有记载为“足跟痛”。

针刺疗法在疏通经脉、通络止痛、调补经气、和畅气血 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针灸治疗足跟痛可产生局部温热感,加强足部的血液循环, 促进劳损组织的修复; 控制和减缓炎症反应,吸收由炎症反应所致的渗出、充血和水肿,减少炎症渗出物对游离神经末 梢的刺激; 同时降低致痛物质的浓度,提高了痛阈值。下面总结了几种临床治疗足跟痛的常用有效方法。

取穴:压痛点、跟痛穴(合谷后1寸处)。

操作方法:先用鍉针在足跟局部寻找压痛点;穴位常规消毒后,将中火针在酒稍灯上烧红,点刺斥痛点2 3针,跟痛穴,速刺不留针。针刺深度0.2 0.3寸。

此法治疗3次后仍有疼痛者可用锋勾针勾刺压痛点,亳针取健侧大陵、小天心(大陵前5分)、后溪穴,并嘱患者走动。留针15分钟。

按语:本法适用千疼痛剧烈伴有肿胀者。此法配合毫针及锋勾针治疗,病程短者1 2次可愈,长者,连治3 5次可愈。

取穴:压痛点、跟痛穴(合谷后1寸处)、太溪、昆仑。

操作方法:先用鍉针在足跟局部寻找压痛点;穴位常规消毒后,将细火针在酒精灯上烧红,点刺压痛点2 3针,跟痛穴、太溪穴、昆仑穴,速刺不留针。针刺深度2 3分。

此法治疗三次后仍有疼痛者可用锋勾针勾刺压痛点,毫针取健侧大陵、小天心(大陵前5分)、后溪穴,并嘱患者走动。留针15分钟。

按语:本法适用于隐隐作痛伴有腰膝酸软者。此法配合亳针及锋勾针治疗,病程短者1 2次可愈,长者,连治3 5次可愈。

取穴:压痛点。

操作方法:先用鍉针在足跟局部仔细按压,寻找压痛点1 5个;穴位常规消毒后,将细火针在酒稍灯上烧至白亮,点剌压痛点,速刺不留针。针刺深度以达到骨膜为度。针后桉压针孔,并可用创可贴外敷。针后3日内不宜着水,每周1次,3次/疗程。

按语:本法适用于跟后滑囊炎,针刺后可见局部渗出物排出。

取穴:夹脊穴、足跟穴。

操作方法:细火针点刺颈4 胸3夹脊,速刺不留针,深度2 3分;亳针置于酒精灯上烧红,点刺手掌足跟穴。足跟穴位于大陵与劳宫连线近腕横纹1/3处。此两种操作方法配合使用,每周3次,5次/疗程。

取穴主穴:阿是穴、大钟、仆参。配穴:实证选悬钟、金门;虚证选太溪、肾俞。

操作方法:局部常规消毒后,选用中等粗细火针烧至通红后,迅速刺入阿是穴,深度约0.3 0.5寸,速刺疾出;太溪、大钟穴火针针刺深度0.1 0.2寸。

其他疗法:亳针针刺大陵穴,首次治疗选健侧,针刺后行针同时,嘱患者进行顿足运动。健、患侧交替取穴针刺,每日一次,3次/疗程。

按语:火针治疗足跟痛有较好疗效,嘱患者每日按摩足跟部,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增强疗效;治疗期间,应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足跟垫高可减少跖腱膜张力,有一定治疗作用;减轻体重,减轻足跟负重。进行下肢锻炼,增强下肢肌力。

(1)取仰卧位,家人以拇指指腹端从足跟部沿跖筋膜按揉3遍。重点按揉在申脉、照海、然谷、太溪等穴,以有酸胀感为度。

(2)取俯卧位,患侧屈膝90度,足底向上,家人在其足跟底部,尤其是足跟的压痛点和周围施以扌衮(是由腕关节的伸屈运动和前臂的旋转运动复合而成)法5分钟,再用掌擦法擦足底3分钟。

(3)取俯卧位,家人立一侧,用两手拇指推跟腱及两侧至足底,可用重手法,反复数十次。

(4)取俯卧位,家人从其患肢小腿腓肠肌起至跟骨基底部,自上而下抚摩揉捏3分钟;再用禅推法自上而下推3遍,重点在三阴交、中封、太冲、照海、昆仑、申脉等穴,以局部有热胀轻松感为度。

(5)取俯卧位,足心向上,摸准骨刺部位的压痛点,一手握住踝部,使之固定,一手用掌根由轻而重拍击压痛点15次,再用掌擦法擦足跟部1分钟。2022-05-21
mcxzy 阅读 30 次 更新于 2025-04-06 02:50:23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按语:火针治疗足跟痛有较好疗效,嘱患者每日按摩足跟部,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增强疗效;治疗期间,应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足跟垫高可减少跖腱膜张力,有一定治疗作用;减轻体重,减轻足跟负重。进行下肢锻炼,增强下肢肌力。(1)取仰卧位,家人以拇指指腹端从足跟部沿跖筋膜按揉3遍。重点按揉在申脉、照...

  • 足跟痛可采用针灸治疗,针灸治疗足跟痛的方法有多种,主要方法包括小针刀、火针、温针灸,以及中药穴位贴敷。小针刀治疗可以松解粘连、疏通经络、缓解疼痛。松解位置主要为足底筋膜在足根的附着点,此位置常有组织钙化。使用小针刀或针灸治疗足跟痛,还可以借助肌骨超声,提高小针刀或针灸治疗的精准性与安全性...

  • 1. 药物治疗- 外敷膏药:使用如足跟痛宁消贴等药物直接贴于患处,使药物直接接触皮肤,渗透肌肤,更快速地到达病灶,消除炎症。这种方法避免了口服药物对肠道的刺激,相对安全有效。- 口服汤剂:虽然长期服用西药可能产生副作用,但中医的口服汤剂可以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进行个性化调理,达到治疗目的。2. 针...

  • 中医治疗足跟痛的方法较多,主要包括中药内服、中药外用及中医理疗等,可以由中医师辨证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1、中药内服:足跟痛一般是由于久立或行走者长期、慢性的轻伤所引起。通过辨证论治,可以选择祛寒祛湿、通经活络、消炎止痛的中药进行煎煮口服调理,常用方剂有独活寄生汤、右归丸、强骨汤等;2、...

  • 足跟痛的针灸治疗效果是非常好。足跟痛是分为肾虚导致的足跟痛以及外伤或骨质增生导致的足跟痛。两种足跟痛都可以采用针灸治疗,但是方法不一样。如果肾虚导致的足跟痛,是用中医的补法扎腰上的穴位,因为腰为肾之府,再扎局部的足跟上的穴位。而骨质增生导致的足跟痛跟骨刺导致的足跟痛,主要扎局部痛点...

美好纯真时代分享中医药学教程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