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附子细辛汤的作用和用法 麻黄附子细辛汤的功效和作用


麻黄附子细辛汤是一种中药汤药,在中医汤药中起阳性,可以调理阴性病症。对于人体体质表现出阴虚或者阳气虚衰的症状时,就可以通过麻黄附子细辛汤进行调补,麻黄附子细辛汤的用法很多样,按照不同的症状表现使用麻黄附子细辛汤的方法不同。
一、治疗冻疮
药物与用法:麻黄、附子、细辛各25g,大黄、生姜各20g,桂枝10g,60%酒精500ml。将上药研碎后兑入酒精内密闭浸泡10天,去渣取液备用。治疗时用棉签蘸药液,破溃者涂在患部周围,溃疡面按外科溃疡处理,涂擦患处,每天2次,每次擦药5分钟。经此法治疗50例,治愈48例,好转2例。
二、心动过缓、心悸
表现为心悸,胸闷乏力,头昏,心率在50次/分以下,脉沉细缓,舌质淡红,苔薄白或白滑,舌底脉络迁曲,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丹参、淫羊藿温经散寒,活血通络,心动过缓总因阳虚瘀阻而致,而本方意在补火助阳散寒,淫羊藿助附子补肾壮阳,同补心肾之阳,活血祛瘀通络。本方加减还可治疗冠心病、肺心病的功能不全,心律失常,风心病、过敏性休克等。
三、治疗寒湿腰痛
主方: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 方药组成:生麻黄先煎6~10g 制附子10 ~12g 细辛3 ~6g 天花粉20g 生黄芪20g 防风10g 生甘草6g 病人每每活动汗出后觉腰部症状减轻,故自思:活动汗出则阳气流速而达于表,正邪交争,气旺则驱邪外达,故而自觉轻快,若以汗法使病邪由表而散,疗效当佳。《伤寒论》麻黄附子细辛汤中生麻黄辛温入肺与膀胱经,善使太阳之寒邪由表而散;附子大辛大热,归肾经,善散寒止痛,一能鼓舞阳气,以助太阳经发散寒邪,二能补肾阳,使寒气去而阳气自足,阳气足则湿邪亦自蒸化,且能防外邪再次入侵;细辛性辛温,善止痹痛,伍麻黄附子则散寒除湿,助阳力大增;三药合用,一者散寒除湿力宏,二者阳气旺盛,使留于经筋经脉的风寒湿之邪由表而解,邪去正复而不复感,加生黄芪、防风乃仿玉屏风散之意。天花粉现代研究认为有活血化瘀作用,民间以单味药治疗腰痛效果显着,且“久病必瘀”,用之能提高临床疗效,生甘草能缓和三味主药的辛烈之性,邪去而不伤正。诸药合方总以祛寒除湿,温阳固表为务。
2023-01-28
mcxzy 阅读 17 次 更新于 2025-04-08 15:57:30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麻黄附子细辛汤作为中医配方的一种,其效用显著。它不仅能温肾助阳、发汗解表,还能消除水肿、止咳平喘。从病症、药味性能到配伍效果,该配方均表现出色。在临床应用方面,该配方常用于感冒、支气管炎、急性肾炎、风湿性关节炎、荨麻疹、神经痛等疾病的治疗。综上所述,麻黄附子细辛汤配方在中医调理中具有...

  • 麻黄附子细辛汤的核心在于温阳散寒,适用于心肾阳虚,寒邪内侵的情况。第三种思维方法是辨证求变。在使用此方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灵活加减药物,如患者有咳嗽、痰多等症状,可适当加入止咳化痰的药物;若患者有烦躁、口渴等症状,则可适当加入清热解毒的药物。总之,麻黄附子细辛汤虽仅有三味药,但在...

  • 麻黄细辛附子汤的主要功能是助阳解表,通过传统的煮法实现。具体操作是,将一斗水加热,首先煮麻黄,待水减少到二升时,去除表面浮沫,然后加入细辛和附子,继续煮至剩下三升。煮好后,过滤掉渣滓,将药汁加热至适宜温度,每日分三次服用,通常是通过温水煎煮的方式饮用。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此方并非...

  • 方论指出,麻黄的作用在于发汗以解表,而附子则温经并增强阳气。细辛则在其中起到通透表里,辅助麻黄发挥发汗作用,并协同附子驱散体内的阴寒。因此,此方适用于那些体质阳虚,又遭受风寒侵袭的患者。总结为方歌:麻黄细辛附子汤,针对少阴病两感发热恶寒、脉象不显者,其功效在于温经解表,特别适合这类病...

  • 一、麻黄附子细辛汤的助眠效果 麻黄附子细辛汤与葛根汤等,均被视为具有提神作用的良药。令人惊讶的是,这两种药物也能有效治疗失眠。对于那些白天精神不振,夜晚却异常清醒的人群而言,适量服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或许能显著缓解失眠困扰。二、该方治疗失眠的科学原理 正所谓“物极必反”,麻黄附子细辛汤因...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