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阴陵泉,治湿的要穴

阴陵泉穴,属足太阴脾经,因其所在部位而命名。阴,水也。陵,土丘也。泉,水泉穴也。该穴名意指脾经地部流行的经水及脾土物质混合物在本穴聚合堆积。本穴物质为地机穴流来的泥水混合物,因本穴位处肉之陷处,泥水混合物在本穴沉积,水液溢出,脾土物质沉积为地之下部翻扣的土丘之状,故名。阴陵名意同阴陵泉。它是足太阴之脉所入为合的合水穴,为治湿的要穴。《针灸学》记载,阴陵泉位于小腿内侧,胫骨内侧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间的凹陷中。

湿邪有以下特点,其一“湿邪为阴邪,易阻滞气机,损伤阳气”,其二“湿性重浊”,其三“湿为黏腻之邪不易速化”。本穴为治湿的要穴,所以本穴治湿时,所需时间较长,适合于长时间的调理。

《百证赋》有言“阴陵、水分,去水肿之脐盈”。本穴治湿,对治疗水肿相关疾病有着非常好的效果。张景岳说过“凡水肿等证,乃肺脾肾三脏相关之病,盖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水唯畏土,故其制在脾”。阴陵泉为脾经的腧穴,又是脾经中治湿的要穴,所以水肿取本穴治疗,有健脾利水之功效。临床上常配合脾俞、中极、关元等穴健脾利水。《杂病穴法歌》有言“小便不通阴陵泉”。《神农经》也指出“阴陵泉治小便不通”。本穴有健脾利尿之功效,时常按摩本穴,可以治疗小便难解,尤其对于老年前列腺增生所致小便不利有良效。

脾为生痰之源,湿聚成痰,痰湿犯于胃肠则呕吐,痰浊阻肺则咳嗽咳痰,痰湿留滞中焦则胀满纳呆,蒙蔽清阳则头痛、眩晕,留注于关节则关节冷痛、麻木。阴陵泉穴为治痰湿的要穴,所以临床上也常用于治疗头晕头痛、呕吐、纳差、咳嗽咳痰、关节疼痛等相关疾病。治疗头晕头痛时,考虑痰湿上扰清窍,所以时常时使用阴陵泉配合丰隆、百会祛湿化痰。治疗咳嗽咳痰时,考虑为痰浊阻肺所致,常使用阴陵泉、丰隆、肺腧、定喘宣肺祛湿化痰止咳。治疗呕吐时,常使用阴陵泉、中脘、中极祛湿化痰。治疗四肢痹痛时,时常选用阴陵泉、曲池、阿是穴祛风除湿止痛。

本穴保健方法:

针刺法:直刺0.5 1.2寸

灸法:艾条灸或者艾柱灸均可。

推拿按摩法:食指中指指端放于阴陵泉穴处,先顺时针方向按揉2分钟,再点按半分钟,以酸胀为度,每日早晚按摩一次,双侧交替。2022-07-10
mcxzy 阅读 112 次 更新于 2025-04-07 08:46:36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阴陵泉穴为治痰湿的要穴,所以临床上也常用于治疗头晕头痛、呕吐、纳差、咳嗽咳痰、关节疼痛等相关疾病。治疗头晕头痛时,考虑痰湿上扰清窍,所以时常时使用阴陵泉配合丰隆、百会祛湿化痰。治疗咳嗽咳痰时,考虑为痰浊阻肺所致,常使用阴陵泉、丰隆、肺腧、定喘宣肺祛湿化痰止咳。治疗呕吐时,常使用阴陵...

  • 1. 阴陵泉穴:此穴位位于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按摩或针灸阴陵泉穴可以清除体内湿气,常用于治疗水肿、小便不利等症状。2. 足三里穴: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侧,是全身的重要穴位之一。按摩足三里穴能调理脾胃,帮助消除水肿,增强体内运化水湿的能力。3. 曲池穴:曲池穴位于屈肘时的肘横...

  • 治疗这些病时要除湿,就得调理脾经,特别是脾经上的阴陵泉这个排湿大穴一定要多加运用。脾主运化气血,脾经不通的人气血必会不足,因此除了常喝山药薏米粥之外,还要多按阴陵泉(或针灸、刺血、艾灸等)既可培补气血又可健脾袪湿。2、阴陵泉穴位即治脾虚又减肥:阴陵泉可以调理脾虚引起的肥胖,身材...

  • 一、阴陵泉穴的准确位置 阴陵泉穴位于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后下方的凹陷处。寻找该穴位时,可正坐在椅子上,屈膝使双腿放松,然后用手指沿着小腿内侧向上捋,找到一个凹陷处即为阴陵泉穴。二、血海穴的准确位置 血海穴位于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两寸的位置。寻找血海穴时,可以站立或坐直,将手臂放在...

  • 对于不懂穴位的人来说,想要正确定穴确实有一定的难度。但只要我们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就能方便地找到阴陵泉穴位。其具 置在小腿内侧,膝下胫骨内侧凹陷中,与阳陵泉相对。阴陵泉最主要的功能是排渗脾湿、益肾调经、通经活络。因此,经常按摩这个穴位可以帮助我们排除体内的湿气。此外,由于阴陵泉是...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