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寸关尺的诊法及解释

  脉诊又叫切脉、评脉、号脉、把脉、诊脉,即通过诊者的手指触按患者腕部的寸口(手太阴肺经所在的寸口部位),借以观察疾病之所在以及轻重程度的一种方法。
  脉即血脉,是供应机体营养物质的循环网络。脉动也就是心输出血液而引起动脉的搏动,人体十二经络中皆有动脉,惟手部脉动最能反映各经脏气的盛衰变化,且取之方便,故常在此诊切。
  以手腕后的挠骨小头为中心,分三个部位,就是寸、关、尺。患者掌心向上,诊者未诊视之前,首先应调整好自己的呼吸,气息稳定之后,方能诊察。将中指搭于患者掌后高骨隆起的地方,此处即为关部,前后两指自然落于寸部(远心端)和尺部(近心端)。
  通过脉象,可以观察人体全身的病变。人体某一部位发生病变,脉搏便相应地在寸口的某一部位反映出来。凡胸膈以上乃至头顶的疾病都可在“寸部”观察;凡胸膈以下至脐以上的疾病均可在“关部”观察;脐以下直至足跟的疾病皆可在“尺部”观察。左半身的疾病能在左手三部体现,同样右半身的疾病又能在右手诊察到。而正常的机体部位就不会发生变化,这就是病随所在的道理。
  脏腑气机的变化,都可在寸口反映出来,而且有较固定的部位。心的反映点在左手“寸部”;肝胆则反映在“关部”;肾及小肠和膀胱在“尺部”。右手“寸部”属肺;“关部”属脾胃;“尺部”属命门和大肠。但多数医家认为:判断命门元阳的盛衰变化,应两尺同断。依据寸口的前后部位,可简单总结为:左心右肺,左肝胆右脾胃;左肾右命门。2011-10-07
mcxzy 阅读 17 次 更新于 2025-04-05 09:13:30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寸口诊法为中医主要脉诊法。寸口分为寸、关、尺三部,双手共计六部。历代医家遵循《黄帝内经》,认为双手的寸关尺与人体五脏对应:左手寸、关、尺对应心、肝、肾;右手寸、关、尺对应肺、脾、命门(肾)。学会寸口脉脏腑定位至关重要。寸、关、尺三部定位在手腕关节上。关位于骨突起处动脉附近,寸...

  • 右手“寸部”属肺;“关部”属脾胃;“尺部”属命门和大肠。但多数医家认为:判断命门元阳的盛衰变化,应两尺同断。依据寸口的前后部位,可简单总结为:左心右肺,左肝胆右脾胃;左肾右命门。

  • 藏医学认为:寸脉位于腕部横纹向心1寸处,即桡骨茎突起的内侧,分为寸、甘、怡三部。中医叫寸关尺,藏医叫寸甘饴。即中医学的关脉部位为藏医学的寸脉,尺脉部位为藏医学的甘脉部位,紧邻甘脉的向心处为怡脉,这三部脉都定位于桡动脉上,便于实施切诊。六:结论 传统中医学有关寸口脉的理论具有卓越...

  • 把脉七字歌诀白话文解释:“寸关尺”为手腕桡动脉搏动,以(桡骨茎突)内侧桡动脉所在部位,又称为寸口、气口或脉口;“三部九候”即《内经》三部九候诊法,切脉的部位有头、手、足三部,每部又各分天、地、人三候,合而为九,故称为三部九候诊法;“弦洪毛石”是指,夏天阳气隆盛,脉气来势...

  • 中医切诊方法是医生通过触摸患者动脉搏动,来探查脉象,以了解病情的诊断手段。常用的切诊部位包括遍诊法、三部诊法和寸口诊法。寸口诊法主要在手腕后桡动脉搏动处进行,分为寸、关、尺三部,分别对应心、肝、胆、肺、脾、胃、肾、膀胱等脏腑。切诊时需注意时间、姿势和指法,选择清晨病人未活动时进行,...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