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疗法的耳穴疗法分类

2019-11-14
(1)耳针法穴位:神门、胃、大肠、内分泌、肺、心、三焦等。方法:每次选1一2穴,用75%酒精常规消毒,中等刺激,并用小块胶布固定。疗程:5天治疗一次,每次留针5天,5次为1个疗程。据观察1015例单纯性肥胖症,疗效显著者264例(体重减少15千克以上),有效者370例(体重减少3千克以上)。日本庄内医院对73例肥胖症患者采用耳针治疗,有效率为83.5%。其中有的治疗后体重减轻10千克;某些并发症,如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关节炎等也随之而愈。方法是在耳部的饥点,口、食道、贲门、胃、肺等穴中选择2—3个针感强的穴位进行治疗,如两耳针感都强则同时取穴,其中饥点为必取之穴。针具采用图钉型皮内针。埋藏后以胶布固定,每周换1次,患者在饥饿时或想吃零食时给予刺激,以加强疗效。一般需要连续治疗10—20次。(2)开穴埋针法穴位:神门、胃、大肠、三焦、肺、内分泌。功效:行气利水,通腑去脂。用法;选定穴位进行局部常规消毒,以小号止血钳持掀针准确地置入穴位,然后以胶布固定,留针5天后取出,再埋1个穴位。以上穴位每次1穴,6个穴位轮流埋针,6次为1疗程。说明:三焦为水气运行之通道,在耳廓上三焦穴处理针,通过针具的长期刺激作用,能行气利水,通腑去脂。肺能通调水道,协调气机,肺气利则水道通畅。大肠腑气亦通利,故能排除体内多余水分和痰浊。内分泌能调整人体气化功能,加速废物的排泄。本法选穴精当,配合应用能增强减肥之效果。(3)耳穴贴压法主穴:内分泌、神门。配穴:大肠、胃、肺、口、贲门。功效:调理阴阳,去脂减肥。用法:取0.6×0.8(平方厘米)的胶布,将光滑饱满之王不留行籽贴于胶布上,用血管钳送至耳穴,贴紧后加压力,让患者感到局部有酸、麻、胀、痛或发热感。每次只贴单侧耳穴,两耳交替应用,每次主穴必贴;配穴可取1—2穴,每周1次,10次为1疗程。说明:肥胖症的病因较为复杂,除与饮食有关外,还与自身的阴阳失调有关。耳针刺激内分泌,可调整阴阳,增强气化功能,加决血液的运行,促进痰浊水湿的排除,达到去脂减肥的目的。刺激大肠、肺、贲门等穴又能通畅排便,促进代谢。针刺神门穴还可减弱胃肠蠕动,抑制过强的食欲,限制饮食的摄入。本法是通过调整阴阳气血,促进气化功能以达减肥之功效。同时由于耳穴贴压有整体调整作用,对伴有偏头痛、失眠和水肿的病人亦颇有效果。(4)耳穴压豆法穴位;内分泌、丘脑、卵巢、脑点、饥点、渴点、神门、脾、胃。功效:协调阴阳气血,抑制过强食欲,去脂减肥。用法:上述穴位均取双侧,根据病情选穴。若内分泌紊乱,取内分泌、丘脑、卵巢、脑点;食欲过盛取饥点、渴点、脾、胃;嗜睡则再加丘脑、神门。常用王不留行、白芥子、急性子、绿豆等贴压。将其置于小块正方形胶布上,准确地粘于选用的耳穴表皮,给予适度的按压刺激。每周1次,5次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休息1周再进行第二疗程。

2016-05-18
真正被称为耳穴疗法是在1956年,法国人发明的,,也就是现在流行的耳朵诊病系列。2021-12-24
mcxzy 阅读 18 次 更新于 2025-04-07 01:28:14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3. 三棱针法:采用三棱针在特定穴位进行点刺或挑刺,以达到治疗效果。4. 皮肤针法:类似于三棱针,通过轻敲或敲刺皮肤表面来刺激穴位。5. 艾条温和灸法:用艾条对耳穴进行温和的热疗,促进血液循环和穴位的刺激。6. 敷贴法:常用中药如王不留行子,或白芥子、急性子、绿豆等敷贴耳穴,有时会配合磁珠。

  • 它属于“全息疗法”范围。耳穴的分布是有规律的,耳全息穴在耳廓的分布像一个倒置的胎儿。1、耳轮:耳廓最外圈的卷曲部分(包括耳轮脚和耳轮结节)。耳轮脚:耳轮深入到耳腔内的横行突起部。耳轮脚相当于横膈。耳轮结节:耳轮上方稍突起处。2、对耳轮:与耳轮相对的隆起部分(包括对耳轮体、对耳轮上脚...

  • ②皮内针法:先将耳穴部皮肤常规消毒,然后将揿针埋于耳穴处,再在埋针处贴一小块胶布(见皮内针)。③三棱针法(见三棱针)。④皮肤针法(见皮肤针)。⑤艾条温和灸法(见艾条灸)。⑥敷贴法:一般用中药王不留行子敷贴,也可用白芥子、急性子、绿豆等。也有用磁珠(磁铁粉制成的圆珠)的。先行常规消毒...

  • 2. 直压法: 手指垂直按压穴位,产生胀痛感后持续20-30秒,每穴压4-6次。这种方法刺激强度较对压法弱,适用于同样病症,但操作更轻柔。患者每天按压3-5次。3. 点压法: 术者用指尖间断按压,每次间隔0.5秒,力度适中,以患者感到胀而略感刺痛为宜。适用于虚证和慢性病如神经衰弱、失眠等,每穴...

  • 神门耳穴位于三角窝,对失眠、头痛等症状有治疗作用,而耳尖穴则针对眼部疾病如结膜炎、角膜炎有清热解痉的效果。交感穴在耳轮下脚与耳轮交界处,有助于内脏止痛和调节神经系统。在进行耳穴按摩时,需要注意一些事项。首先,保持指甲平整以避免刮伤;皮肤破损或有其他疾病时,需避免按摩。按摩手法要轻柔,...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