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乙穴为什么治神志疾病?

该穴位于人体的上腹部,当脐中上2寸,距前正中线2寸。
主治1.腹痛,腹胀,肠鸣,泄泻。2.水肿。
太乙。太,大也。乙,卯木也,风也。该穴名意指胃经气血在此形成强盛风气。本穴物质为关门穴传来的水湿云气,因其较为滞重,运行是从关门穴的天之上部传至本穴的天之下部。水湿云气至本穴后,因受腹部外传之热的作用,水湿之气膨胀扩散形成横向运行的强盛风气,故而本穴名为太乙。太一名意与太乙同,一通乙。
刺激该穴起到引导释放体内风湿邪气的作用,中医认为神志疾病的病因是风邪入脑湿邪阻滞,刺激该穴起到引导释放体内风湿邪气的作用,风邪湿邪祛除,神志自然恢复
该穴位于人体的上腹部,当脐中上2寸,距前正中线2寸。
主治1.腹痛,腹胀,肠鸣,泄泻。2.水肿。2014-08-27
mcxzy 阅读 92 次 更新于 2025-04-08 11:20:13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首先,太乙穴对于胃病的诊治具有显著效果。胃病是许多人面临的健康问题,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发展为胃溃疡甚至胃癌。通过适度按摩太乙穴,可以有助于缓解胃部不适,促进胃部健康。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要想取得效果,需要持之以恒地按摩。其次,太乙穴对于癫痫的诊治也颇具益处。癫痫是一种影响人们生活的疾病...

  • 11 主治病症 太乙穴主治腹痛,腹胀,心烦,癫狂,呕吐呃逆,胃脘疼痛,食欲不振,腹胀肠鸣,肠疝,脚气,遗尿,胃痉挛,急慢性胃炎,胃痛,急性胃炎,消化不良,肠鸣,泄泻,心烦不宁,吐舌,癔病,癫痫,精神病等。太乙穴主治腹痛、腹胀、心烦、癫狂[6]。太乙主要用于治疗脾胃、肠腑等疾患:如呕吐...

  • 太乙穴的名称源自其功能特性,即在此处,胃经的气血形成了一股强大的风气。这一命名反映了该穴的气流性质和其在人体经络系统中的特殊作用。太乙穴的气血物质为强劲的风气,其运行规律是向穴外传输,具有除湿散热的功能。针灸治疗时,根据穴内气血状态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若为寒症,则采用补法并配合灸法;...

  • 功效:调节肠胃:常按此穴位能调节肠胃功能,增进消化蠕动,促进食物吸收。缓解消化系统症状:对于由消化系统疾病导致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胀、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太乙穴的按摩亦能有所缓解。注意事项:按摩时间:每次按压时间不宜超过半小时,以避免过度刺激。按摩力度:按摩时需注意力度适中,避免...

  • 太乙神推是中国传统医学中的一种手法,通常被归类为正骨手法之一。正骨是一种传统医学疗法,主要通过手法调整人体肌肉、骨骼、关节等部位的位置和状态,以达到治疗疾病、缓解疼痛等作用。太乙神推是一种手法复杂、技术要求较高的正骨手法,常用于治疗脊椎疾病、颈椎病等疾病。太乙神推手法主要通过手指、掌心...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