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是一种中医的治疗手法,它主要是通过将艾叶制成的艾条或艾柱,在人的穴位处熏烤,这样就能起到治疗的作用。艾灸还是一种养生的方式,不仅能排毒养颜,还能瘦身减肥,在秋季很适合养生,那么,秋季艾灸哪些穴位呢?来了解一下吧!。1、艾灸气海穴气海穴为任脉的首要穴道,为丹田之所在,称为生气之海。按摩气海穴有强壮作用,还能促消化、益气通阳.前人有“气海一穴暖全身”之誉称,是说气海穴有强壮全身的作用。临床验证,气海穴确有调整全身虚弱状态,增强免疫及防卫功能的作用。对先天体质虚弱、后天劳损太过者有很大的保健作用。按摩气海穴的好处可以帮助解决大便不通、月经不调、痛经等症状。取穴: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该穴位于人体的下腹部,直线连结肚脐与耻骨上方,将其分为十等分,从肚脐3/10的位置,即为此穴。艾灸:温和灸法,一周2-3次,每次15-20分钟。2、艾灸关元穴关元穴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凡元气亏损均可使用。临床上多用于泌尿、生殖系统疾患。按揉和震颤关元穴,主要是通过调节内分泌,从而达到治疗生殖系统疾病的目的。常常艾灸关元穴,可起到治痛经、补肾虚、促进血液循环、强身健体的功效。取穴:在脐中下3寸,腹中线上,仰卧取穴(四指横放即为三寸)。艾灸:温和灸法,一周2-3次,每次15-20分钟。3、艾灸足三里艾灸足三里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的作用。有些人吃东西就发胀、老是嗳气、胃痛,也可用来调理脾胃,达到一定的刺激量后,就能增加胃肠消化道动力。取穴:从下往上触摸小腿的外侧,右膝盖的膝盖骨下面,可摸到凸块(胫骨外侧髁)。由此再往外,斜下方一点之处,还有另一凸块(腓骨小头)。这两块凸骨以线连结,以此线为底边向下作一正三角形。而此正三角形的顶点,正是足三里穴。足三里穴在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嵴1横指,当胫骨前肌上。艾灸:温和灸法,一周2-3次,每次5-10分钟。4、艾灸合谷穴据经络理论以及实践证明,只要按摩合谷穴,就可以使合谷穴所属的大肠经脉循行之处的组织和器官的疾病减轻或消除,健康可以保证。由于大肠经从手走头,凡是头面上的病,如头痛、发热、口干、流鼻血、脖子肿、咽喉病以及其他五官疾病都可以得到缓解和治疗。取穴:用拇指第一关节横纹正对另一手虎口边,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处就是合谷穴。治疗感冒:如果有轻微感冒时,可以按合谷穴,左右各个各按摩十分钟,按摩完后再喝一杯热开水,出出汗,感冒就可以缓解。鼻子过敏:平常有鼻子过敏的人,也可以常常按压合谷,如果有耐心,持之以恒,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缓解黑眼圈:在床上、书桌旁、沙发上,按压合谷穴非常顺手,随时可按,治疗黑眼圈有一定疗效。治疗牙痛:按摩并经常艾灸合谷穴还能治疗牙疼、牙龈炎、舌炎、腮腺炎等。比如,牙疼时,按压合谷穴5分钟后,疼痛会减轻,如果有牙龈炎,并且持续时间较长,反复发作,经常按压合谷穴能起到一定疗效。艾灸:灸法,偏热主泻法,一周2-3次,每次5分钟。5、艾灸涌泉穴涌泉穴,在人体足底穴位,乃是肾经的首穴。《黄帝内经》中提到:“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意思是说: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所以,涌泉穴在人体养生、防病、治病、保健等各个方面显示出它的重要作用。人类的足底部含有丰富的末梢神经网,以及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等器官,它与人体各个系统、组织、器官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推搓可以加强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有效地改善局部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的通透性,和有节律的运动性,从而促进了血液、淋巴液在体内的循环,调整人体的代谢过程。取穴: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跷足的姿势,涌泉穴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艾灸:温和灸法,一周2-3次,每次15-20分钟。6、艾灸膻中穴在人体躯干的黄金分割点上。膻中穴的具 置为人体前正中线与两乳头连线的中点,是脏腑之气汇聚的地方,按摩膻中穴可以扩张血管,调整心脏功能,还可治疗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咳嗽、呃逆等症。取穴:仰卧,男性于胸骨中线两乳头连线之交点处定取,女性则于胸骨中线平第4肋间隙处定取。艾灸:温和灸法,一周2-3次,每次15-20分钟。7、艾灸风池穴风池穴是一个祛风散寒、疏解头部经络、治疗头晕头痛的要穴,它在耳后稍下的位置(即颈后凹陷处)。其能治疗揉眼、眨眼等由颈椎病引起的眼睛供血不足、减缓偏头痛、治疗鼻塞晕眩等症状。取穴:采用正坐或俯卧、俯伏的取穴姿势,以方便准确取穴并能顺利实施相应的按摩手法。风池穴位于后颈部,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陷窝中,相当于耳垂齐平。(或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穴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即是。)艾灸:温和灸加雀啄灸,一周2-3次,每次10分钟。8、艾灸注意事项1、皮薄、肌少、筋肉结聚处,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乳头、女性私处、睾丸等不要施灸。另外,关节部位不要直接灸。此外,大血管处、心脏部位不要灸,眼球属颜面部,也不要灸。2、凡暴露在外的部位,如颜面,不要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影响美观。3、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忌灸。4、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身体极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5、无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2023-06-12
秋季艾灸哪些穴位?
1 个回答医识问答网专题活动
大椎穴:保健要穴、主宰全身 《甲乙经》说“大椎,三阳,督脉之会”,大椎穴又称“督阳之海”,能主宰全身,更是保健要穴,加以按摩、艾灸,有提高人体免疫力,改善肺功能的作用。 取穴方法:人体的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若突起骨不太明显,让患者活动颈部,不动的骨节为第一胸椎,约...
古人有『秋灸关元,春灸气海』的经验之谈,意思是在每年的立春时灸气海穴,立秋时灸关元穴。『秋灸关元』和『三伏灸』一样,都是非常重要的节气灸。夏天阳热盛明,做三伏灸是『锦上添花』;秋季艾灸关元,可说是对人体『雪中送炭』。秋天气候变化大。早秋湿热,中秋前后燥热,晚秋又以凉、寒为主。
祛湿寒艾灸穴位推荐:1、中脘穴:中脘是脾的募穴,脾经与水湿运化密切相关。灸中脘可以调补脾胃,增强脾经运化水湿的功能。2、神阙穴:位于腹部的正中央,对调理脾胃功能有密切的关系。3、足三里穴:足三里为补脾胃之气的非常重要的穴位。4、阴陵泉穴:阴陵泉是脾经上的穴位,主要有运化水湿的功效。5...
2. 灸大椎穴:大椎穴属督脉,在第7颈椎与第1胸椎之间。大椎穴是督脉、手足三阳经、阳维脉之会,有“诸阳之会”和“阳脉之海”之称。此穴有解表、疏风、散寒,温阳、通阳、清心、宁神、健脑、消除疲劳、增强体质的作用。现代研究发现艾灸大椎穴能增加淋巴细胞的数量,提高免疫功能,对颈椎病、...
艾灸部位推荐 一、背部穴位 艾灸背部可以帮助调节全身的气血运行,尤其是针对背部的腧穴,如肾俞穴、命门穴等。这些穴位对于阳虚、体弱、易感风寒的人来说尤为适宜。艾灸这些部位能够振奋阳气,增强抵抗力。二、腹部穴位 腹部的穴位如中脘穴、神阙穴等,艾灸这些部位有助于调理脾胃功能,对于胃痛、消化不良...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 请问关元穴可以天天用艾条艾炙么 51次阅读
- 香菜子在中药中的名字是什么? 88次阅读
- 内蒙古自治区《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23次阅读
- 中药新药中每类的技术要求。 10次阅读
- 中药鉴别依据几级标准 9次阅读
- 中药饮片执行什么标准 9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