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哪些穴位对胆囊有好处?

胆囊炎归入中医学的“胁痛”、“黄疸”的范畴。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心痛黄疸”、“黄疸暴痛”的记载。认为该病的诱因主要外之湿热侵及胆腑,使之失于疏泄而致胁痛黄疸。内由情志抑郁,使肝胆之气失于条达,又因胆居于肝之下,经脉分布于胁,气阻络闭而致胁痛;入郁而化热,久经煎熬结成砂石阻塞胆管,是胆液溢于皮下而发为黄疸。若因饮食不节,过食肥腻之品使湿浊内生,郁久蕴热,湿热熏蒸,胆失疏泄亦可引发黄疸胁痛。
  
对于胆囊炎急性发作可以选取胆囊穴、内关、太冲、阳陵泉,毫针直刺胆囊穴、阳陵泉2寸,
太冲、内关0.8寸,施大幅度提插捻转平补平泻手法,留针20分钟起针后,用镊子将图钉型揿针圆圈部夹持,使针身与穴位处表皮呈90度角,将针按压刺入胆囊穴、内关、阳陵泉穴处的皮内,使图钉型揿针圆圈部平附于穴位处皮肤上,用创可贴粘贴固定即可。埋针部禁止用手抠,湿水,注意保护好,不让创可贴揭开。每隔1至2小时令患者自行用手按压埋针处一次,每穴约1分钟,以埋针处有胀感为度。夏季埋针一天一换,春秋冬季3天一换。
  
慢性胆囊炎则选取耳穴埋豆法,
耳穴处先用75%医用酒精将一侧耳部搽拭,接着用火柴棍的一头分别在神门、内分泌、胆、肝、交感逐个力量适度的反复按压找出穴位处最为胀痛点作一标志,将在75%医用酒精中浸泡过的生王不留行子放于约6mm×6mm的医用胶布中间,药子对准事先选好的并有标志的耳穴点上贴敷,令患者每日3至5次自行用手按压,以局部发热、发胀痛为度,3天换一次,7次一疗程。
  
方中经外奇穴胆囊穴为近人发现的治疗胆囊炎的经验效穴,对急性胆囊炎有显著的止痛消炎作用。阳陵泉为胆之合穴,能加强清利胆腑之功。太冲乃足厥阴肝经的原穴,因肝胆互为表里,刺太冲可以加强通利胆腑气机的功效。内关是八脉交会穴,通于阴维脉,有和胃理气的作用。诸穴同用,除毫针刺施以大幅度的手法外,再于胆囊穴、内关、阳陵泉穴处埋针长时间的刺激,可以使剧烈痛疼等得以消失。耳穴治疗慢性胆囊炎具有整体调整、刺激时间长、痛苦少等优点,患者乐于接受。胆、肝为病变脏腑相应部位取穴,神门有镇静、安神、消炎的作用,内分泌调节肝、胆内分泌功能,交感调解交感、副交感神经,镇静解痉。针刺法5次一疗程,耳穴埋豆7次一疗程。
耳穴对胆囊炎效果好,而且方便操作。2020-03-12
mcxzy 阅读 111 次 更新于 2025-04-07 01:02:55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阳陵泉穴位于小腿的外侧,是足少阳胆经上的一个重要穴位。按压该穴位不仅能够缓解胆囊炎引起的疼痛,对于胆结石和胆绞痛也有一定的疗效。此外,中医认为,此穴位有助于疏通肝胆经络,调节肝胆功能,对于胆道蛔虫病也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按压阳陵泉穴的方法是,用拇指或其他手指轻轻按压,力度适中,以感觉酸...

  • 1. 胆俞穴 胆俞穴位于背部,第10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的位置。按摩胆俞穴有助于缓解胆囊疼痛,可以通过指压或按摩的方式刺激该穴位。在按摩时,力度要均匀、柔和、有力,以产生酸胀感为宜。2. 中渎穴 中渎穴位于大腿外侧,风市穴下2寸的位置。按摩此穴位可以疏通经络,对于胆囊疼痛有一定的缓解作...

  • 胆囊不好可以通过按摩相关的穴位来进行对症治疗,比较常见的有胆俞血、肝俞穴,还有膈俞穴等等。一些后背脊柱两侧的穴位都适合进行按摩,还有期门穴、章门穴、足三里穴、三阴交穴、丰隆穴等等这些也很适合。针对于胆囊的相关疾病配合穴位的按摩,并且应用相关药物效果会非常的理想,有助于胆囊的健康。个人...

  • 中渎穴,一个具有特殊功能的穴位,对于缓解和治疗胆结石、胆囊炎等肝胆疾病具有显著效果。它位于股外侧肌与肱二头肌之间,隶属于足少阳胆经。当胆囊中的胆汁流通不畅时,身体会出现一系列不适症状,如口苦、两肋胀痛、头胀、乳房胀痛等,而胆结石和胆囊炎则是较为严重的表现。中渎穴通过刺激可以促进胆汁...

  • 胆囊穴在中医临床中有着广泛的运用,针对不同的病症,选取的穴位组合也有所不同。对于急性胆囊炎,胆囊穴是主要的治疗穴位,单独使用即可发挥显著效果。治疗胆石症并发的胆绞痛时,胆囊穴是基础,再配合内庭、公孙和三阴交,可以缓解疼痛并促进胆道舒畅。胆道蛔虫症的治疗中,胆囊穴与阳陵泉相配,再通过迎香...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