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纲辩证是阴、阳、里、表、寒、热、虚、实八类证候。
病位的浅深——表里,病邪的性质——寒热,邪正的盛衰——虚实,病证的类别——阴阳。
因任何一种症候,基本上都可以用八纲即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进行归纳,确定病变部位,性质,及正邪力量的对比等情况,所以说其属辩证的总纲。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表证和里证的辨别一般是通过观察疾病的寒热、脉象、舌象的变化得出,具体来说脉浮多为表证,脉沉多为里证,发热恶寒多为表证,发热不恶寒多为里证,舌苔变化少为表证,舌苔变化多为里证。
阴、阳虚损会导致阴虚或阳虚。阴虚的临床表现为潮热、盗汗、消瘦、低热、五心烦热、脉细数等,阳虚表现为神疲乏力、口淡不渴、少气懒言、四肢畏寒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八纲辨证
2021-01-05
病位的浅深——表里,病邪的性质——寒热,邪正的盛衰——虚实,病证的类别——阴阳。
因任何一种症候,基本上都可以用八纲即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进行归纳,确定病变部位,性质,及正邪力量的对比等情况,所以说其属辩证的总纲。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表证和里证的辨别一般是通过观察疾病的寒热、脉象、舌象的变化得出,具体来说脉浮多为表证,脉沉多为里证,发热恶寒多为表证,发热不恶寒多为里证,舌苔变化少为表证,舌苔变化多为里证。
阴、阳虚损会导致阴虚或阳虚。阴虚的临床表现为潮热、盗汗、消瘦、低热、五心烦热、脉细数等,阳虚表现为神疲乏力、口淡不渴、少气懒言、四肢畏寒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八纲辨证
2021-01-05
八纲辨证概念
八纲,就是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个辨证的纲领。
医生对通过诊法所获得的各种病情资料,运用八纲进行分析综合,从而辨别病变位置的浅深,病情性质的寒热,邪正斗争的盛衰和病证类别的阴阳,以作为辨证纲领的方法,称为八纲辨证。
中医学在历史上所形成的辨证分类方法有多种,其中最基本的方法是八纲辨证。八纲是从各种具体证候的个性中抽象出来的带有普遍规律的共性,即任何一种疾病,从大体病位来说,总离不开表或里;从基本性质来说,一般可区分为寒与热;从邪正斗争的关系来说,主要反映为实或虚;从病证类别来说,都可归属于阳或阴两大类。因此,疾病的病理变化及其临床表现尽管极为复杂,但运用八纲对病情进行辨别归类,则可起到执简驭繁的作用,所以八纲是辨证的纲领。
八纲辨证的意义
八纲是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来的概念,用八纲辨别归纳证候,是分析疾病共性的辨证方法,是八纲概念在中医学中应用的一个方面。
八纲中的表和里,是用以辨别疾病病位最基本的纲领;寒热虚实,是用以辨别疾病病因病性最基本的纲领;阴与阳则是区分疾病类别、归纳证候的总纲。由于八纲是对疾病过程中机体反应状态最一般的概括,是对辨证诊断提出的最基本的原则性要求,通过八纲可找出疾病的关键,掌握其要领,确定其类型,预决其趋势,为治疗指出方向。
八纲辨证是辨证的基础,在诊断疾病的过程中,有执简驭繁、提纲挈领的作用,适用 于临床各科、各种疾病的辨证,而其他辨证分类方法则是八纲辨证的具体深化。
八纲辨证是从八个方面对疾病本质作出纲领性的辨别。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八纲辨证只是把各种证候简单、截然地划分为八个区域。由于八纲之间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可变的,其间可以相兼、错杂、转化,如表里同病、虚实夹杂、寒热错杂、表证入里、里邪出表、寒证化热、热证转寒、实证转虚、因虚致实等,并且有可能出现证候的真假,如真热假寒、真寒假热、真实假虚、真虚假实等。这就大大增加了八纲辨证的复杂程度,从而可组合成许多种较为具体的类证纲领,如表实寒证、表寒里热证等,于是扩大了对病情进行辨证的可行性、实用性。临床上的证候尽管复杂、多变,但都可用八纲进行概括。
当然,八纲辨证对疾病本质的认识,应该说还是不够深刻、具体的,如里证的概念就非常广泛,八纲尚未能提示到底是何脏何腑的病变,又如寒与热不能概括湿、燥等所有的病理性质,虚证、实证也都各有种种不同的具体病变内容。因此,八纲毕竟只是"纲",八纲辨证是比较笼统、抽象的辨证,临床时不能满足于对八纲的分辨,而应当结合其他辨证分类方法,对疾病的证候进行深入地分析判断。
我们不能把八纲辨证仅仅理解为只是几类较为笼统证候的简单归纳,而应认识到八纲的概念通过其相互关系,较为突出地反映了辩证法的思想,中医学的许多辨证观点都是通过八纲的关系而体现出来的。理解了八纲之间的辨证关系,就可认识到疾病中的各种事物是处在相互联系的矛盾之中、变动之中,矛盾着的事物不仅有对立面的存在,并且是与对立面相对而确定的,彼此间有中间、过渡阶段,而且可以互相转化等等。因此,八纲概念的确立,标志着中医辩证逻辑思维的完善,它反映了逻辑思维的许多基本内容,抓住了疾病中带普遍性的主要矛盾。这对于其他辨证方法的学习,对于临床正确认识疾病过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八纲辨证源流
《内经》中并无“八纲”这一名词,但其具体内容已有散在性论述,且基本确定了其相互间的辨证关系。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已具体运用八纲对疾病进行辨证论治,如方隅在《医林绳墨》曾说:“仲景治伤寒,着三百九十七法,一百一十三方,……然究其大要,无出乎表里虚实阴阳寒热,八者而已。”
到了明代,八纲辨证的概念与内容,已为许多医家所重视和接受。如陶节庵《伤寒六书·伤寒家秘》中说:“审得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真切,复审汗下吐温和解之法,治之庶无差误。”王执中《伤寒正脉》亦说:“治病八字,虚实阴阳表里寒热,八字不分,杀人反掌。”张三锡《医学六要》也说:“锡家世业医,致志三十余年,仅得古人治病大法有八,曰阴、曰阳、曰表、曰里、曰寒、曰热、曰虚、曰实。”张景岳《景岳全书·传忠录》中有“阴阳篇”、“六变篇”之称,即所谓“二纲六变”,并以二纲统六变,他说“阴阳既明,则表与里对,虚与实对,寒与热对,明此六变,明此阴阳,则天下之病,固不能出此八者。”可以非常明显地看出其将二纲六变作为辨证纲领的观点。因此,将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者作为辨证的纲领,实际上是形成于明代。
八纲基本证候
表证与里证、寒证与热证、虚证与实证、阴证与阳证,是四对既互相对立而又互有联系的八个方面证候。其实,它们并不是完整而具体的证,只是对病情的大体分类而已。
一、表里辨证--简述、表证、里证、半表半里证、表里证鉴别要点
二、寒热辨证--简述、寒证、热证、寒热证鉴别要点
三、虚实辨证--简述、虚证、实证
四、阴阳辨证--阴阳是类证的纲领、阴阳有具体的辨证内容
八纲证候间的关系
八纲中,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各自概括一方面的病理本质。然而病理本质的各个方面是互相联系着的,即寒热病性、邪正相争不能离开表里病位而存在,反之也没有可以离开寒热虚实等病性而独立存在的表证或里证。因此,用八纲来分析、判断、归类证候,并不是彼此孤立、绝对对立、静止不变的,而是相互间可有兼夹、错杂,可有中间状态,并随病变发展而不断变化。临床辨证时,不仅要注意八纲基本证候的识别,更应把握八纲证候之间的相互关系,只有将八纲联系起来对病情作综合性分析考察,才能对证候有比较全面、正确地认识。
八纲证候间的相互关系,主要可归纳为:
证候错杂:证候错杂是疾病某一阶段的证候,不仅表现为病变部位既有表又有里,而且呈现寒、热、虚、实相互交错,表现为表里同病、寒热错杂、虚实夹杂,临床辨证应对其进行综合考察。
证候转化:八纲中相互对立的证候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相互转化。证候转化,大多是指一种证候转化为对立的另一种证候,本质与现象均已变换,因此它与证候的相兼、错杂、真假等概念皆不相同。但应看到,在证候转化这种质变之前,往往有一个量变的过程,因而在真正的转化之先,又是可以呈现出相兼、夹杂之类证候关系的。包括:表里出入、寒热转化、虚实转化。
证候真假:某些疾病在病情危重阶段,可以出现一些与疾病本质相反的假象,必须认真辨别,才能去伪存真,抓住疾病的本质,对病情作准确的判断。包括:寒热真假、虚实真假。
八纲证候关系之证候真假
(一)寒热真假:当疾病发展到寒极或热极的时候,有时会出现与疾病本质相反的一些假象,如"寒极似热"即为真寒假热;"热极似寒"即为真热假寒。
1、真寒假热:是内有真寒而外见假热的证候。其产生机理是阳气虚衰,阴寒内盛,逼迫虚阳浮越于上或格越于外,亦称戴阳证、阴盛格阳证。其临床表现既有四肢厥冷,下利清谷、小便清长,舌淡苔白等一派真寒之象,又有面赤、身热、口渴,脉大的热象,但面虽赤,仅颧红如妆,时隐时现,与热证之满面通红不同,身虽热而反欲盖衣被,或自感烦热而胸腹必无灼热,下肢必厥冷,口虽渴但不欲饮或不多饮或喜热饮,与热证之渴喜冷饮不同,脉虽浮大但按之必无力,与热证之脉洪大有力不同,由此可以判定其面赤、身热、口渴、脉大均为假热。
2、真热假寒:是内有真热而外见假寒的证候。其产生机理 为邪热内盛,阳气郁闭于内而不能外达,致四肢厥冷,且热越盛肢厥越严重,即所谓“热深厥亦深”亦称阳盛格阴证。其临床表现:高热烦渴饮冷,口鼻气热,咽干口臭,甚则神昏谵语,小便短赤,大便燥结或热痢下重,舌红苔黄而干,脉数有力等一派热证,但又会出现四肢厥冷、脉沉的寒象。虽肢冷而不恶寒、反恶热,且胸腹必灼热,脉虽沉但必数而有力,由此可以判定肢冷、脉沉均为假寒。
真假寒热辨别要点:1.了解疾病发展全过程,一般情况下假象多出现在疾病的后期,而真象多始终贯穿疾病全过程。2.假象的出现,多在四肢 、皮肤和面色方面,而脏腑、气血、津液等方面的内在表现,是如实地反映了疾病的本质,故辨证时应以里证、舌象、脉象等作为诊断的依据。3.假象毕竟和真象不同,如假热之面赤,是面色白而仅在颧颊上浅红娇嫩,时隐时现,而真热的面红却是满面通红;假寒常表现为四肢厥冷,而胸腹部却是大热,按之灼手,或周身寒冷而反不欲近衣被;真寒是身踡卧,欲得衣被。
(二)虚实真假:当病情发展到比较严重阶段或比较复杂时,有时会出现真假疑似的情况,即所谓"至虚有盛候"、"大实有羸状"。
1.真虚假实:极虚之病,可能出现虚假的实证表现。《顾氏医镜》:“心下痞痛,按之则止,色悴声短,脉来无力,虚也;甚则胀极而不得食,气不舒,便不利,是至虚有盛候。”这是一例久病脾虚腹胀的病例,当虚到极点时,会出现胀满拒食,胸闷气逆,大便不畅等实证症状。但此腹胀不似实证之不减,会时胀时减 ;腹胀满必不拒按,或按之痛减,或按之软,这与实胀之硬满拒按不同。虽气不舒必有气短息弱;大便虽闭但腹部不硬,且脉必无力、舌体淡胖而苔不厚腻,故此胀为假实。这 些假实之症,实因正气虚甚,气机不运所致。
2.真实假虚:即大实之证,可能会出现虚假的虚证表现。《顾氏医镜》:“聚积在中,按之则痛,色红气粗,脉来有力,实也;甚则默默不欲语,肢体不欲动,或眩晕昏花,或泄泻不实,是大实有羸状”。这是一侧腹部有实邪积聚之病例,严重时会出现虚假的虚象。虽默默不语但语必声高有力,不同于虚证之语声低微。少气懒言 ,虽不欲动,但动辄有力、动之反舒,不似虚证,动则加剧;虽泄泻不实,但泻后多感腹部反舒,不似虚证,泄后更加神倦无力;而且脉必有力,舌质苍老,舌苔厚腻。故其静然少动等均为假 虚之象,其机理是实邪壅盛,阻遏气机,而外呈不足之象。
虚实真假辨别要点:虚实真假总的关键所在,2020-10-22
八纲,就是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个辨证的纲领。
医生对通过诊法所获得的各种病情资料,运用八纲进行分析综合,从而辨别病变位置的浅深,病情性质的寒热,邪正斗争的盛衰和病证类别的阴阳,以作为辨证纲领的方法,称为八纲辨证。
中医学在历史上所形成的辨证分类方法有多种,其中最基本的方法是八纲辨证。八纲是从各种具体证候的个性中抽象出来的带有普遍规律的共性,即任何一种疾病,从大体病位来说,总离不开表或里;从基本性质来说,一般可区分为寒与热;从邪正斗争的关系来说,主要反映为实或虚;从病证类别来说,都可归属于阳或阴两大类。因此,疾病的病理变化及其临床表现尽管极为复杂,但运用八纲对病情进行辨别归类,则可起到执简驭繁的作用,所以八纲是辨证的纲领。
八纲辨证的意义
八纲是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来的概念,用八纲辨别归纳证候,是分析疾病共性的辨证方法,是八纲概念在中医学中应用的一个方面。
八纲中的表和里,是用以辨别疾病病位最基本的纲领;寒热虚实,是用以辨别疾病病因病性最基本的纲领;阴与阳则是区分疾病类别、归纳证候的总纲。由于八纲是对疾病过程中机体反应状态最一般的概括,是对辨证诊断提出的最基本的原则性要求,通过八纲可找出疾病的关键,掌握其要领,确定其类型,预决其趋势,为治疗指出方向。
八纲辨证是辨证的基础,在诊断疾病的过程中,有执简驭繁、提纲挈领的作用,适用 于临床各科、各种疾病的辨证,而其他辨证分类方法则是八纲辨证的具体深化。
八纲辨证是从八个方面对疾病本质作出纲领性的辨别。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八纲辨证只是把各种证候简单、截然地划分为八个区域。由于八纲之间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可变的,其间可以相兼、错杂、转化,如表里同病、虚实夹杂、寒热错杂、表证入里、里邪出表、寒证化热、热证转寒、实证转虚、因虚致实等,并且有可能出现证候的真假,如真热假寒、真寒假热、真实假虚、真虚假实等。这就大大增加了八纲辨证的复杂程度,从而可组合成许多种较为具体的类证纲领,如表实寒证、表寒里热证等,于是扩大了对病情进行辨证的可行性、实用性。临床上的证候尽管复杂、多变,但都可用八纲进行概括。
当然,八纲辨证对疾病本质的认识,应该说还是不够深刻、具体的,如里证的概念就非常广泛,八纲尚未能提示到底是何脏何腑的病变,又如寒与热不能概括湿、燥等所有的病理性质,虚证、实证也都各有种种不同的具体病变内容。因此,八纲毕竟只是"纲",八纲辨证是比较笼统、抽象的辨证,临床时不能满足于对八纲的分辨,而应当结合其他辨证分类方法,对疾病的证候进行深入地分析判断。
我们不能把八纲辨证仅仅理解为只是几类较为笼统证候的简单归纳,而应认识到八纲的概念通过其相互关系,较为突出地反映了辩证法的思想,中医学的许多辨证观点都是通过八纲的关系而体现出来的。理解了八纲之间的辨证关系,就可认识到疾病中的各种事物是处在相互联系的矛盾之中、变动之中,矛盾着的事物不仅有对立面的存在,并且是与对立面相对而确定的,彼此间有中间、过渡阶段,而且可以互相转化等等。因此,八纲概念的确立,标志着中医辩证逻辑思维的完善,它反映了逻辑思维的许多基本内容,抓住了疾病中带普遍性的主要矛盾。这对于其他辨证方法的学习,对于临床正确认识疾病过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八纲辨证源流
《内经》中并无“八纲”这一名词,但其具体内容已有散在性论述,且基本确定了其相互间的辨证关系。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已具体运用八纲对疾病进行辨证论治,如方隅在《医林绳墨》曾说:“仲景治伤寒,着三百九十七法,一百一十三方,……然究其大要,无出乎表里虚实阴阳寒热,八者而已。”
到了明代,八纲辨证的概念与内容,已为许多医家所重视和接受。如陶节庵《伤寒六书·伤寒家秘》中说:“审得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真切,复审汗下吐温和解之法,治之庶无差误。”王执中《伤寒正脉》亦说:“治病八字,虚实阴阳表里寒热,八字不分,杀人反掌。”张三锡《医学六要》也说:“锡家世业医,致志三十余年,仅得古人治病大法有八,曰阴、曰阳、曰表、曰里、曰寒、曰热、曰虚、曰实。”张景岳《景岳全书·传忠录》中有“阴阳篇”、“六变篇”之称,即所谓“二纲六变”,并以二纲统六变,他说“阴阳既明,则表与里对,虚与实对,寒与热对,明此六变,明此阴阳,则天下之病,固不能出此八者。”可以非常明显地看出其将二纲六变作为辨证纲领的观点。因此,将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者作为辨证的纲领,实际上是形成于明代。
八纲基本证候
表证与里证、寒证与热证、虚证与实证、阴证与阳证,是四对既互相对立而又互有联系的八个方面证候。其实,它们并不是完整而具体的证,只是对病情的大体分类而已。
一、表里辨证--简述、表证、里证、半表半里证、表里证鉴别要点
二、寒热辨证--简述、寒证、热证、寒热证鉴别要点
三、虚实辨证--简述、虚证、实证
四、阴阳辨证--阴阳是类证的纲领、阴阳有具体的辨证内容
八纲证候间的关系
八纲中,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各自概括一方面的病理本质。然而病理本质的各个方面是互相联系着的,即寒热病性、邪正相争不能离开表里病位而存在,反之也没有可以离开寒热虚实等病性而独立存在的表证或里证。因此,用八纲来分析、判断、归类证候,并不是彼此孤立、绝对对立、静止不变的,而是相互间可有兼夹、错杂,可有中间状态,并随病变发展而不断变化。临床辨证时,不仅要注意八纲基本证候的识别,更应把握八纲证候之间的相互关系,只有将八纲联系起来对病情作综合性分析考察,才能对证候有比较全面、正确地认识。
八纲证候间的相互关系,主要可归纳为:
证候错杂:证候错杂是疾病某一阶段的证候,不仅表现为病变部位既有表又有里,而且呈现寒、热、虚、实相互交错,表现为表里同病、寒热错杂、虚实夹杂,临床辨证应对其进行综合考察。
证候转化:八纲中相互对立的证候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相互转化。证候转化,大多是指一种证候转化为对立的另一种证候,本质与现象均已变换,因此它与证候的相兼、错杂、真假等概念皆不相同。但应看到,在证候转化这种质变之前,往往有一个量变的过程,因而在真正的转化之先,又是可以呈现出相兼、夹杂之类证候关系的。包括:表里出入、寒热转化、虚实转化。
证候真假:某些疾病在病情危重阶段,可以出现一些与疾病本质相反的假象,必须认真辨别,才能去伪存真,抓住疾病的本质,对病情作准确的判断。包括:寒热真假、虚实真假。
八纲证候关系之证候真假
(一)寒热真假:当疾病发展到寒极或热极的时候,有时会出现与疾病本质相反的一些假象,如"寒极似热"即为真寒假热;"热极似寒"即为真热假寒。
1、真寒假热:是内有真寒而外见假热的证候。其产生机理是阳气虚衰,阴寒内盛,逼迫虚阳浮越于上或格越于外,亦称戴阳证、阴盛格阳证。其临床表现既有四肢厥冷,下利清谷、小便清长,舌淡苔白等一派真寒之象,又有面赤、身热、口渴,脉大的热象,但面虽赤,仅颧红如妆,时隐时现,与热证之满面通红不同,身虽热而反欲盖衣被,或自感烦热而胸腹必无灼热,下肢必厥冷,口虽渴但不欲饮或不多饮或喜热饮,与热证之渴喜冷饮不同,脉虽浮大但按之必无力,与热证之脉洪大有力不同,由此可以判定其面赤、身热、口渴、脉大均为假热。
2、真热假寒:是内有真热而外见假寒的证候。其产生机理 为邪热内盛,阳气郁闭于内而不能外达,致四肢厥冷,且热越盛肢厥越严重,即所谓“热深厥亦深”亦称阳盛格阴证。其临床表现:高热烦渴饮冷,口鼻气热,咽干口臭,甚则神昏谵语,小便短赤,大便燥结或热痢下重,舌红苔黄而干,脉数有力等一派热证,但又会出现四肢厥冷、脉沉的寒象。虽肢冷而不恶寒、反恶热,且胸腹必灼热,脉虽沉但必数而有力,由此可以判定肢冷、脉沉均为假寒。
真假寒热辨别要点:1.了解疾病发展全过程,一般情况下假象多出现在疾病的后期,而真象多始终贯穿疾病全过程。2.假象的出现,多在四肢 、皮肤和面色方面,而脏腑、气血、津液等方面的内在表现,是如实地反映了疾病的本质,故辨证时应以里证、舌象、脉象等作为诊断的依据。3.假象毕竟和真象不同,如假热之面赤,是面色白而仅在颧颊上浅红娇嫩,时隐时现,而真热的面红却是满面通红;假寒常表现为四肢厥冷,而胸腹部却是大热,按之灼手,或周身寒冷而反不欲近衣被;真寒是身踡卧,欲得衣被。
(二)虚实真假:当病情发展到比较严重阶段或比较复杂时,有时会出现真假疑似的情况,即所谓"至虚有盛候"、"大实有羸状"。
1.真虚假实:极虚之病,可能出现虚假的实证表现。《顾氏医镜》:“心下痞痛,按之则止,色悴声短,脉来无力,虚也;甚则胀极而不得食,气不舒,便不利,是至虚有盛候。”这是一例久病脾虚腹胀的病例,当虚到极点时,会出现胀满拒食,胸闷气逆,大便不畅等实证症状。但此腹胀不似实证之不减,会时胀时减 ;腹胀满必不拒按,或按之痛减,或按之软,这与实胀之硬满拒按不同。虽气不舒必有气短息弱;大便虽闭但腹部不硬,且脉必无力、舌体淡胖而苔不厚腻,故此胀为假实。这 些假实之症,实因正气虚甚,气机不运所致。
2.真实假虚:即大实之证,可能会出现虚假的虚证表现。《顾氏医镜》:“聚积在中,按之则痛,色红气粗,脉来有力,实也;甚则默默不欲语,肢体不欲动,或眩晕昏花,或泄泻不实,是大实有羸状”。这是一侧腹部有实邪积聚之病例,严重时会出现虚假的虚象。虽默默不语但语必声高有力,不同于虚证之语声低微。少气懒言 ,虽不欲动,但动辄有力、动之反舒,不似虚证,动则加剧;虽泄泻不实,但泻后多感腹部反舒,不似虚证,泄后更加神倦无力;而且脉必有力,舌质苍老,舌苔厚腻。故其静然少动等均为假 虚之象,其机理是实邪壅盛,阻遏气机,而外呈不足之象。
虚实真假辨别要点:虚实真假总的关键所在,2020-10-22
做基本的辨证纲领就是以人民做中心做了这项工作。2020-10-22
八分钟就基本都变成他们,就是关于社会的发展和眼光,不理解指令。2020-10-22
发送做基本上变成你的样子是什么,他妈主要是单位在哪个地方的目的。2020-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