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锡纯︳痰涎郁塞,满闷短气。气逆肝火升,眩晕不能坐的理痰汤

现代人因为吃得多、吃得好、运动少,痰湿体质的比较常见。提到痰,可能很多人认为痰只是我们常见的咳嗽的时候出现的病理产物,如果没有咳痰,身体应该没有痰饮。 关于痰 这里我们就需要引出中医里说的痰饮这个概念。中医里说的痰饮是指体内水液输布、运化失常后的产物,稠浊的为痰,清稀的为饮。痰本津液所化,行则为液,聚则为痰;流则为津,止则为涎。痰饮除了质地的差别,在形成过程上,经火炼后的水饮才能形成痰。 痰饮停积于某些部位,就会形成痰饮证。所以并不只是咳出痰才证明有痰。中医里有痰迷心窍造成的疯癫,也有因痰导致的失眠和头晕,这样的人其实很多是没有咳痰的表现的。 中医上讲「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脾将水谷精微上输到肺,通过肺的宣发和肃降功能实现分配。当邪气侵袭到肺部,导致肺内津液凝聚成痰,肺的宣发和肃降功能受到影响,这时候脾上输的营养物质和水液就不再是精华了,而成为肺的负担,因为去处出现了故障。肺中痰液还没有清理干净,脾又不断上传新的水液,造成新痰的不断产生。 另外,从标本的角度看,也有「 ”胃为生痰之标,肾为生痰之本”之说。对此,张锡纯是这么说的「 ”世医治痰,习用宋《局方》二陈汤,谓为治痰之总剂。不知二陈汤能治痰之标,不能治痰之本。”为什么呢?因为痰之标在胃,痰之本原在于肾。肾主闭藏,与膀胱相表里,肾为脏,膀胱为腑。五脏藏精气而不泻,能满而不能实;六腑传化物而不藏,能实而不能满。肾闭藏的力量若不固,肾气注入膀胱。膀胱膨胀,不能空虚,便不能吸引胃中水饮顺利下行成为小便,这是痰的由来。 又因为肾之上为血海,也就是奇经八脉中的冲脉。冲脉向上隶属足阳明胃经,下连足少阴肾经。肾中气化不固摄,冲气易于上逆。因为冲脉上隶属足阳明胃经,冲气上逆,胃气也会受牵连多会上逆,该降不降,影响气机下行运化水饮,这又是痰产生的另一个原因。 理痰汤 上面说了,痰饮留在哪里就会产生相应的症状。如果痰饮郁塞在胸部膈膜之上,人会满闷短气。如果积在肺中,人表现为喘促咳逆。停留在心下,人惊悸失眠。痰饮停滞在胃口则胀满呕吐。溢于经络,肢体麻木或偏枯。留在关节,附着于筋骨,人做俯仰状不利索,牵引作疼。随逆气肝火上升,人眩晕不能坐立。 对于上面提到的这些因痰饮而产生的症状,张锡纯用的是理痰汤。 为避免见方试药,仅列出组成:芡实、半夏、黑芝麻、柏子仁、 生杭芍、陈皮、茯苓。 理痰汤以半夏为君药,降冲胃之逆。重用芡实,收敛冲气,更能收敛肾气,增强肾的闭藏之力。肾的气化能力得以治理,膀胱与冲脉的气化,自然也得以恢复,痰产生的本原问题得以解决。半夏燥湿,芝麻、柏子仁可以润半夏的燥性,还能助芡实补肾的力量。芍药、茯苓,前者可滋阴利小便,后者则淡渗以利小便。用陈皮表面看是借助它的化痰之力,实际上用的是它的行气之力,辅助半夏降逆气,同时化解芡实、芝麻、柏子仁带来的滞腻之感。 医案 关于理痰汤的医案不像往常是张锡纯亲自治病的记录,这次是张锡纯毛姓的一位朋友治病的两则医案。 医案一 一位40多岁的女性,身体上盛下虚,痰涎壅滞,饮食减少,动则作喘。之前的医生用二陈汤加减治疗,三年后病情剧增。后来找到毛先生用的张锡纯的理痰汤,数剂下去病好了大半。于是又将芡实减量,加了生山药,连服二十多剂,痰消,诸病皆愈。数年之后,没有反复。 医案二 后来毛先生又治疗了一个患痫风的 *** 。痫风是肾中相火及肝胆之火 ,使痰涎上涌扰乱心脑所致。 痫风最难治,原因是痫风之根伏藏于肾。患者刚开始两三月发一次病,后来病情严重两三日发一次病。面诊发现患者脉滑、体态丰盈,知道是痰饮造成的。用的也是理痰汤,加了赭石。至于治疗效果,从张锡纯的记录来看他本人也有些惊讶,写道:「 ”数剂竟能拔除病根”。张锡纯当时拟出理痰汤时,原不知能治痫风。后来两人见面聊的时候大赞毛兄这一味赭石加的好,建此奇功,大为理痰汤生色。 总结此医案时张锡纯提到,除了用赭石用理痰汤治痫风,或加朱砂,或加生铁落,或用磨刀水煎药,皆可。这几种均有「 ”质重”而沉降的特性。 水饮相关文章可以点击:心肺阳虚致中焦脾胃升降失调、水液积滞,张锡纯的理饮汤了解一下 重在分享中医知识,不建议大家单纯靠文章内容来诊断病情。希望能带动更多的人一起学中医,通过努力成为保障自己和家人健康的第一道保险。 分享养生知识、探讨健康哲学、共享轻悦人生,欢迎点赞关注回看往期文章。^_^ #清风计划#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2022-11-08
mcxzy 阅读 10 次 更新于 2024-09-17 14:33:14 我来答关注问题0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