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少阳胆经的循行路线》

人体十二经脉之循行,循环往复,如环无端。

足少阳胆经上接手少阳三焦经,其经脉的具体循行路径 记载如下:“胆足少阳之脉,起于目锐眦,上抵头角下耳后,循颈行手少阳之前,至肩上却交出手少阳之后,入缺盆;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锐眦后;其支者,别锐眦,下大迎,合于手少阳,抵于眶下,加颊车,下颈,合缺盆,以下胸中,贯膈,络肝,属胆,循胁里,出气冲,绕毛际,横入髀厌中;其直者,从缺盆下腋,循胸,过季胁下合髀厌中,以下循髀阳,出膝外廉,下外辅骨之前,直下抵绝骨之端,下出外踝之前,循足跗上,入小趾次趾之间;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之间,循大指歧骨内,出其端,还贯爪甲,出三毛。”此段翻译过来,足少阳胆经的具体循行路线如下:

足少阳胆经的经脉,起始于外眼角,向上循行至额角;再折而下行,绕至耳的后方;然后沿着颈部,在手少阳三焦经的前方向下走行,直到达肩上;再与手少阳三焦经的经脉相交叉,并出行到其后方,最后进入缺盆。支脉方面:足少阳胆经的一条支脉,从耳的后方进入耳中;再出行至耳的前方,最后到达外眼角的后方。足少阳胆经的另外一条支脉,从外眼角处别出,下行至大迎穴处;再由此上行而与手少阳三焦经相合;并到达眼眶的下方,折行后到达颊车的部位;再向下循行至颈部,并与前述之本经的主干经脉会合于缺盆部;然后再由缺盆部下行至胸中,后穿过横膈膜,并联络于与本经相表里的脏腑——肝脏,又联属于本经所属的脏腑——胆腑。此后再沿着胁部的里面向下走行,出于少腹两侧的气街部;再绕过 的边缘,横行进入环跳穴所在的部位。最后再说足少阳胆经直行的经脉:它从缺盆部下行至腋部;然后再沿着胸部通过季胁,并与前一支脉相合于环跳穴所在的部位;由此向下行,沿着大腿外侧到达膝部的外缘;再下行到腓骨的前方;然后一直下行,抵达外踝上方之腓骨末端的凹陷处;再向下行而出于外踝的前方,并由此沿着足背,进入足之第五趾与第四趾的中间。另外还有一条直行支脉:从足背别行而出,进入足之大趾与次趾的中间;并沿着足大趾的外侧(靠近次趾的那一侧)行至其末端;然后再回转过来,穿过足大趾的爪甲部分;出于趾甲后方的三毛部位后,最后与足厥阴肝经向衔接。2022-06-06
mcxzy 阅读 32 次 更新于 2025-04-06 09:03:54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1 足少阳胆经的准确位置图 足少阳胆经开始于目外眦旁瞳子髎穴,上行到额角,绕耳前后,头侧,颈,胸,腹侧面,至下肢外侧正中嵴外踝前,止于第4外侧端足窍阴,足背分支处足大趾交肝经。2 足少阳胆经循行路线图 起始于目外眦(瞳子髎),向上至头角(颌厌穴),再向下到达耳后(完骨穴)...

  • 关于足少阳胆经经筋的循行路线, 曰:“足少阳之筋,起于小指次指,上结外踝,上循胫外廉,结于膝外廉其支者,别起外辅骨,上走髀前者结于伏兔之上,后者结于尻;其直者,上乘眇季胁,上走腋前廉,系于膺乳,结于缺盆;直者,上出腋,贯缺盆,出太阳之前,循耳后,上额角,交巅上,下走...

  • 足少阳胆经主要病候涉及脏腑和经脉两方面的问题。在脏腑层面,常见病症包括口苦、目眩以及疟疾等。在经脉病变上,症状包括目外眦的疼痛,缺盆部的肿痛,腋下肿胀,以及胸、胁、股部及下肢外侧的疼痛,足外侧的发热等。经脉的循行路线始于眼外眦的瞳子髎,向上至额角后返回,经耳后,沿颈部至大椎穴,然后向前...

  • 足少阳胆经的位置:足少阳胆经起于瞳子髎穴、止于足窍阴穴,左右各44穴。本经循行路线:足少阳胆经起于由外眼角起,上行至额角,下耳后、沿颈旁行于手少阳三焦经之前,至肩上退后,交出手少阳三焦经后入缺盆。由耳后分出支脉1入耳中、走耳前,至外眼角后。由外眼角分出支脉2下行大迎穴,会合手少阳三焦经至眼下,...

  • 循行路线起于眼外角(瞳子 ),向上达额角部,下行至耳后(风池穴),由颈侧,经肩,进入锁骨上 窝。直行脉再走到腋下,沿胸腹侧面,在髋关节与眼外角支脉会合,然后沿下肢外侧中线下行。经外踝前,沿足背到足第四趾外侧端(窍阴穴)。有三分支;一支从耳(风池穴)穿过耳中,经耳前到眼角外;...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