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艾灸后今天背和心口都痛是怎么回事

你是用何种方法艾灸的?是直接灸的?还是悬灸的?亦或用的艾灸器具?

艾灸虽然没有副作用,但是施灸顺序若有误,亦可引起经气错乱,但不必大惊小怪!

施灸的顺序为;先阳后阴,先上后下,先背部后,腹部,背为阳,腹为阴,上为阳,下为阴,阳经多从胸部走头部,或者从脚走头,所以施灸请尽量按照施灸顺序来灸!

《千金要方》说:“凡灸当先阳后阴,言从头向左而渐下,次后从头向右而渐下”。《明堂灸经》也指出:“先灸上,后灸下;先灸少,后灸多,宜慎之”。《千金翼方》说:“凡灸法先发于上,后发于下,先发于阳,后发于阴。” 总的来说,我们施灸的时候先灸阳经,后灸阴经;先灸背部,后灸腹部;先灸上部,后灸下部;先灸头部,后灸四肢;施灸壮数先少后多。
按以上的顺序进行,先阳后阴,从阳引阴,而无亢盛之弊。从上后下,可以避免面部哄热、咽干口燥等不适之感。先少后多,主要是使艾柱的火力由弱增强,以使人能易于接受。

除此之外,你即使用灸法,要对艾灸的一些情况应做到心中有数,如,施灸后,由于对穴位的刺激,身体会进行自我调控,进而出现一系列的排病或排异反应,这些都是正常现象,此外,在施灸的过程中,还会存在不同程度,不同部位的感传现象,如气冲病灶,引起的酸痛肿胀,排异反应,的频发大小便,或者引邪气外出,皮肤出现湿疹,瘙痒情况,

亦或,灸后出现水泡,化脓等问题,都属于常见问题,要多了解施灸过程中的种种问题,尽量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动力,有信心的坚持艾灸下去,体质才能收到质的飞跃,否则稍微遇到症状,害怕多想,然后去看医生,遇到不懂行,不懂针灸的医生,特别是西医,则多半不了了之!

更多艾灸经验,艾灸方法,艾灸故事,艾灸案例,搜索 郭林古法艾灸 进入了解! 打字不便,还望采纳!
2016-11-08
1、心脏炎症
心脏有炎症除了在艾灸的时候会出现明显的疼痛感以外,患者的心前区也会出现闷重和沉重的情况,严重的话心脏肥大,艾灸 位疼痛程度和炎症的轻重成正比。配合内关穴和心俞穴能辅助治疗心痛。配合大椎穴能治疗阴虚盗汗。配合白劳穴和肺阴穴能治疗肺结核。
2、肝脏有炎症
肝脏是人体一个很重要的器官,当肝脏健康出现问题的时候,艾灸足厥阴肝经的时候,就会出现疼痛。当肝脏出现炎症时患者的眼球和皮肤发黄、小便发黄、生殖器官周围潮湿并且瘙痒。配合血海穴和三阴交穴能够辅助治疗产后恶露不净以及崩漏、月经增多的问题。配合太冲穴能辅助治疗疝气。配合合谷穴以及三阴交穴能辅助治疗痛经。
3、脾脏炎症
脾脏健康有问题的时候,艾灸到地机穴穴位的话,就会出现明显的疼痛感,同时会伴有左下腹部隐痛,没有任何食欲等。德胜门中医院专家提醒:当胰腺出现炎症时比如患上了糖尿病或者胰腺肿瘤等,也会让此部位有压痛感。配合三阴交穴和肾俞穴能缓解痛经。配合隐白穴能治疗崩漏。
4、肺脏有炎症
要想知道自己的肺脏是否健康,可以通过艾灸孔最穴的方法。孔最穴是手太阴肺经穴位,艾灸之后有疼痛感说明肺脏出现了炎症,患者会出现憋气、胸口闷痛吐痰以及呼吸不利。配合承山穴和孔最穴能治疗痔疮,配合外关穴和肩穴能缓解肋间神经痛。
5、肾上有炎症
肾脏的健康出现问题以后,在艾灸水泉穴的时候,就会出现明显的疼痛感。水泉穴是足少阴肾经穴位,艾灸时有疼痛感说明肾脏出现了炎症,当肾脏有炎症时主要表现为小便无力分叉,出现了泡沫、腰部酸软以及男性阳痿早泄等。配合中极穴和水道穴能辅助治疗肾气亏虚。配合中级穴以及血海穴能辅助治疗血尿。配合三阴交穴和气海穴可辅助治疗痛经和月经不调。2019-10-09
mcxzy 阅读 23 次 更新于 2025-04-17 22:33:53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上面扣上一个碗,这样很多很多的烟顺着漏勺的下面眼冒出来,漏勺慢慢的热起来,然后我用这种方法熏灸我的肚子,当时我并不知道那个心口痛的位置叫做中碗穴。 当我用这种方法做完了一次以后,我真的感觉到。舒服多了。也是由于我当时年龄小,很年轻,用这个方法一两次。我就已经好了,比我吃元胡止疼片,654——2等等这...

  • 这种方法是我们老百姓可以治疗的一种方法。它叫艾灸慢性疼痛,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这个问题在很多人、中老年人、产后母亲这个群体中很常见。这些是慢性永久无法解决的问题。在我的接触调节过程中,基本上是经络问题,懂得沟通经络就能完全解决!没有说明哪个部位疼,有呕吐、腹泻、黄疸、发热、消瘦、贫血等伴...

  • 越来越多的人艾灸,说明艾灸有效果,如果没有效果的话,用一次就不会再用第二次。为什么有效果?因为艾灸最主要的作用是补‘阳’。而我们现代大多数人身体都‘阳虚’。因为日常生活中很多生活习惯经常在伤‘阳’。比如:饮食起居不规律,经常性的加班和熬夜,穿衣喜欢风度不要温度,经常吃反季节水果蔬菜...

  • 建议做个胃镜明确诊断,以利于治疗。只要注意饮食调理,一般会保护好肠胃的,不要贪食,少吃冷饮,注意饮食卫生。 按摩足三里穴对胃有保健和治疗作用,效果很好! 足三里 ―――肚腹三里求。 足三里在膝眼下三寸,旁开一横指。膝眼是什么?就是膝盖的眼睛嘛!在膝盖骨下凹陷处。本穴是胃经的合穴,四...

  • 胃炎是很多老年人和上班族都会出现的一种疾病,如果不能及时治疗,就可能转变为慢性胃炎,治疗的过程也会变得更加困难。胃炎主要的形成原因是贪吃生冷食物、阳气不足、肝气郁结等,因此,不妨尝试通过艾灸的方式,来达到养胃补胃,疏肝理气的功效。治疗慢性胃炎的穴位:足三里穴、三阴交穴、膻中穴、中脘穴、...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