灸罐的原理

灸罐是拔罐、艾灸、药物等多种传统方法的系统化整合,因此,在对亚健康干预和疾病恢复的实践应用中,还进一步发现灸罐具有激发经络传感,外热变内能的特殊经络效应。这种易激发经络感传现象与热脉冲、力脉冲、药物汽化强化经络作用的多种作用息息相关。在真空这种特殊环境中,热、力、药物分子,三级加能技术,强化了体内的自我调整系统,对疏通经脉,平衡阴阳,达到防病、祛病、健身的作用。 (1)扶正祛邪灸罐通过热能方式,与腧穴配伍,与其它方法相互配合,拔除体内各种邪气,邪去则正安。比如,遇到由风、寒、湿邪引起疼痛的患者,可在“啊”是穴和相关经络穴位上进行拔罐,促进气血正常运行,使机体重新达到平衡状态。比如,拔大椎穴、关元穴可以清阳泄热,温阳散寒,调整阴阳平衡。(2)疏经活血经络内属脏腑,外联肢体,遍布全身,是气血运行的通道。它沟通机体内外、上下,调节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人体构成是一个复杂的有机整体,一旦经络被阻,气血运行就会逆乱,疾病随之发生。黄帝内经云:“有诸内者,必形诸外”,“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所病矣.”灸罐技术,通过真对相应经络的真空环境多因素机制,疏通瘀滞,行气活血,使营卫调和,十分有利于亚健康的调理和恢复。(3)祛湿逐寒“风寒湿邪”侵犯人体关节造成关节疼痛的亚健康者十分普遍,西方医学看重中医的这种有效治疗方法。灸罐方法利用真空、加热、药物汽化等多机制因素,排出体表和血脉中的风寒湿邪,使气血疏通,瘀滞消散。故灸罐方法有驱风散寒、祛湿逐邪,温通血脉,舒筋止痛之功效。《本草纲目拾遗》云:“拔罐可治风寒头痛及眩晕、风痹、腹痛等症”,可使“风寒尽出,不必服药”。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罐疗作用下皮部的形态机能变化及病理意义”以及国家多学科、多渠道的科学实验研究,对拔罐疗法的现代医学和现代生物物理的作用机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认为:皮肤与内脏有一条双向性物质通道,通道涉及神经生理、生物物理、生物化学作用可以通过对内脏和皮肤的药物实验反应出来。神经、信息的物质通道的存在结论说明,在皮肤上的针刺、艾灸、拔罐、按摩等外治方法的有效性具有现代科学依据。现举例如下:1999年国家教委博士点基金资助了赵建平(镇江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彭裕文(上海医科大学解剖学教研室)等的研究,并在《针刺研究》1期上发表了题为“神经冲动从大鼠脊神经节细胞周围突躯体分支到内脏分支上的传导”的文章。2002年郭峰, 赵云富等在《第二军医大学学报》第04期上发表了题为“辣椒素局部用药对初级传入神经和P物质的影响”的文章。2003年章云海周震球等(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在《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第17期,发表题为“皮肤与内脏相关的神经基础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的文章。其结论是:当相应的背部的脊椎侧皮肤受到渗透药物刺激时,在相应内脏就有蓝色圆点渗漏斑显示出来。在相应内脏使用渗透药物刺激时,在背部皮肤上也出现蓝色圆点渗漏斑显示出来。说明,内脏与皮部有一条相互对应的“通道”。这种内脏与皮部的“通道”是我们药物透皮疗法和外治法的理论根据。实践中的病例,如肺结核病人背部的肺腧穴拔出大块血块后,病人自我感觉好了很多。随着排泄物越来越少,病人的感觉和恢复也越来越好。药物渗透进入相应内脏的实验研究提示我们,透皮疗法、外治疗法具有现代科学依据。2O08.3陕西省西安交通大学严嘉教授发表了 “负压造成组织淤血的机理分析”《实用新医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NO.$6005060)阐述负压造成淤血对于拔罐疗法的重要性;而后分析了负压作用下血管壁对血液中水及白蛋白等高分子物质通透性的影响,得出结论是负压通过破坏物质交换平衡,增强血管壁对血液的通透性,促使淤血的发生,对自吸式液体G02冷冻的研制与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北京暖源三九中医技术研究所在长期科研、实践的基础上,把真空、热疗、药物汽化和脉动功能集于一体,体现了在继承中医传统技术基础上的现代化创新。而将这四种方法有机的结合起来的技术称为“灸罐技术”。佛山市南海平洲医院纪科伟,主治医师,在国外医学?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册2005年第25卷第4期上发表了“不同的热疗方法对皮肤微循环的影响”的文章。用红外线.石蜡.泥炭这三种不同热疗方法对皮肤微循环、皮肤温度及体温的影响。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测量皮肤微循环、皮肤温度和体温。结果:这三种热疗方法均导致皮肤微循环(血流量和血管舒缩)、皮肤温度和体温显著增加,引起血管舒缩运动的节奏化并最终导致微循环改善。卫生部资助课题(y50526)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系张莉等发表了“拔罐疗法对人体局部血红蛋白的影响及分析”。观察拔罐疗法对人体局部血红蛋白的改变及变化规律作为定性和定量指标结果:拔罐能够使局部组织的血氧状态发生改变。主要是氧合血红蛋白和脱氧血红蛋白的明显增加,并呈现动态变化.即上升到一定高度后较平稳地维持,启罐后有所下降.但仍然堆持在一定高度的曲线变化。并且,氧合血红蛋白增加量大大高于脱氧血红蛋白。结论:拔罐使局部组织处于高供氧低消耗状态,其对局部组织的作用是良性的,极其有利于新陈代谢的改善。在较低负压的影响下,毛细管的动、静脉端的内压失去平衡,静脉端组织中的物质不能渗透回流到血管中,而毛细血管动脉端水不断渗出,改变了血管内外物质交换的动态平衡,造成了血液向组织渗透,以及毛细血管的破裂,是造成淤血的原因。这个分析和传统中医拔罐疗法的现象和治疗机理相符。罐疗的基础研究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真空中的机械刺激作用:拔罐疗法是一种真空刺激疗法。拔罐时可以对皮肤产生一种真空机械刺激作用。拔罐时的负压及实施走罐等手法时的牵引、挤压刺激,可使局部组织高度充血,气体交换加强。同时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甚至破裂,血液溢出到组织间隙,产生瘀血,引起自身溶血反应。由于红细胞遭到破坏,释出大量血红蛋白,从而给机体一种良性刺激。(2)温热刺激作用:拔罐的温热刺激作用以火罐和竹罐较为明显。温热刺激能扩张局部血管,加快局部血液循环,使新陈代谢加强,从而加速体内废物及毒素的排除,改善局部营养状态。血管的扩张,血流量的增加,改善皮肤的血液供应和营养供给,增强皮肤深层细胞的活力,增强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强细胞的吞噬能力,使局部温度升高;(3)调节作用:许多临床研究证实,拔罐对神经、血液系统具有调节作用,能够提高机体免疫力。拔罐时产生的负压吸拔刺激,通过局部皮肤和毛细血管的感受器传人大脑皮质,使大脑皮层兴奋,调节神经系统趋于平衡状态。故拔罐疗法对神经系统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同时,拔罐疗法使局部组织充血、出血,血管内外相对平衡环境被打破,造成血管壁及细胞壁通透性增加,从而刺激血液中某些化学成分产生,如干扰素、调理素等,且能大大提高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拔罐疗法的温热和机械刺激,还能使毛细血管扩张,皮肤温度感受器受到刺激,通过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调节机体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体温恢复正常。(4)解毒作用:皮肤内的汗腺和皮脂腺都有分泌和排泄的作用,拔罐所产生的负压可使汗腺和皮脂腺功能加强,协助和加强了肾脏排泄体内新陈代的废物;同时也可使皮肤表层衰老细胞脱落;负压使皮肤表面产生微气泡溢出,排除组织血液的“废气”,加强了局部组织的气体交换,扶而使体内的废物、毒素加速排除,加强了新陈代谢

2016-06-02
mcxzy 阅读 7 次 更新于 2024-11-16 07:19:05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针灸的原理:选择相应的腧穴,用针插入人体以后,身体会对这个刺激产生一定的反应并快速传递下去,身体对于针灸再做出一定的应答,疼痛聚集的物质就会重新分布,所以可以减少疼痛因子聚集在局部引起的疼痛。针灸是利用人体对伤害的一种反应,当针刺入身体的时候,身体会有一个自然...

  • 砭石是通过微晶、红外和脉冲的波段来达到一些治疗和保健效果的。脉冲是通过摩擦起热的感应成为波浪走型,而砭石不单是作为一个简单的刮痧工具来应用那么简单。

  • 灸法是我国传统中医针灸学其中的一部分,分为艾灸法和针刺法两种,而这两种灸法的原理都是通过刺激身体的穴位或是特定的部位激发神经,经络,体液的功能,调整机体各组织,系统的失衡状态,从而达到治病防病的目的。这就是灸法的作用原理,而灸法的功效常常是我们无法想象的,灸法可...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