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穴位埋线治疗后的注意事项及穴位埋线治疗简介

一、 穴位埋线需知
中医穴位埋线后注意事项:

1、埋线治疗后避免用空调、吹风,受凉,6个小时内不能接触凉水,不能吃凉的东西。当天不能洗澡,针眼处严禁接触水,以避免感染。最好埋线三天后再洗澡;
2、埋线后注意适当休息,静养,节制房事,避免剧烈活动。埋线后可能会出现乏力,嗜睡,或是失眠,这些都属正常反应和正常现象,请不要担心。埋线后应少运动或适当运动,如果运动或活动后感觉乏力,就要停止运动与活动,这说明身体较虚弱,这也是正常情况;

3、埋线3--5天内,一些埋线穴位处或其附近周围部位可能出现酸、麻、胀、痛、异物感等均属正常反应,无须处理,一周后自然消失;若局部有肿胀或疼痛明显,24小时后可以局部热敷等对症治疗;
4、埋线治疗一般需要15天左右施行一次,特殊病人也有需要10天一次的。根据不同病情,一般三到六次为一疗程;
5、埋线后忌食:辛、辣、凉、生、冷食物以及暂时禁食海鲜等发物和暂忌烟酒以保证疗效。

二、穴位埋线简介
中医穴位埋线治疗又称长效针灸,是根据针灸学理论,将现代的可吸收线通过针具植入到穴位内,使其对穴位和经络的刺激,而产生疏通经络,调整脏腑的功能,从而起到调理机体,治疗疾病的作用。
(一)、中医穴位埋线的主要作用:
1、疏通经络,调和气血 :
疼痛与经络闭塞、气血失调有关,有“不通则痛,痛则不通”和“不荣则痛”之说,中医穴位埋线能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制其神、令气易行,故可疏通经络中壅滞的气血。
2、协调脏腑,平衡阴阳:
中医穴位埋线的各种效应及刺激过程,通过经络的输入,起到调整人体脏腑功能,纠正阴阳的偏胜或偏衰的作用,使之恢复相对平衡。
3、补虚泻实,扶正祛邪:
中医穴位埋线具有多种刺激效应,对于脏腑功能减弱等虚弱证,可以通过对穴位和经络的刺激,改善脏腑功能,起到补虚作用。
对于脏腑功能亢盛的实证,可以通过穴位和经络的刺激,使功能兴奋的脏腑得到抑制,起到泻实的作用。
对身体功能减退、免疫力低下者,通过持久有效的刺激,能疏通经络,改善脏腑功能,有提高免疫功能、起到补虚扶正的作用。
(二)、中医穴位埋线治疗慢性疾病效果较好。
可吸收线植入穴位后,可以持续的、长期的、有效的刺激穴位,犹如西医的各种泵持续给药,所以,对慢性疾病效果较好。
(三)、中医埋线疗法对人体无副作用。
中医穴位埋线,主要是通过埋线器具将可吸收线植入相应的穴位,通过线体对穴位产生持续有效的刺激作用,从而达到疏通经络、调节脏腑功能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式。
2022-06-01
mcxzy 阅读 32 次 更新于 2025-04-07 04:40:39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中医穴位埋线后注意事项:1、埋线治疗后避免用空调、吹风,受凉,6个小时内不能接触凉水,不能吃凉的东西。当天不能洗澡,针眼处严禁接触水,以避免感染。最好埋线三天后再洗澡;2、埋线后注意适当休息,静养,节制房事,避免剧烈活动。埋线后可能会出现乏力,嗜睡,或是失眠,这些都属正常反应和正常现象...

  • 中医穴位埋线疗法属于安全有效的外治方法,注意事项如下:1、埋线当天不建议洗澡、游泳,保持局部皮肤干净、清洁;2、埋线10天之内不建议食用海鲜、刺激性食物,以清淡饮食为主;3、埋线后可出现正常穴位反应,如埋线穴位经络出现酸、沉、胀、麻等不同程度的感受,2-3天可自行缓解;4、埋线和针具碰到皮...

  • 其次,埋线后三天内应避免接触水,最好不要洗澡,以防感染。保持皮肤干燥是预防感染的关键。此外,埋线后的一两天内可能出现黄豆大小的硬结,这是正常现象,通常一周左右会自然消失。但如果有红肿、热痛严重的情况,应及时就医处理。另外,埋线后一周左右可能出现酸痛,这是由于羊肠线刺激穴位导致的正常反应...

  • 1.无菌操作,线头不得外露,术后1-2天,不要污染针孔,以免感染。如发现化脓感染,应及时处理。2.操作宜轻巧,用力均匀,避免断针。3.神经干及大血管分布的表浅部位,避免埋线,以防损伤;胸背部埋线不宜过深,防止刺伤内脏。4.感染或溃疡的部位不宜埋线。中医埋线可以用于多种常见病,如哮喘、鼻炎...

  • 2、然后用药用棉签对施针部位消毒,然后将针头扎入穴位内,用针灸针将羊肠线埋入穴位。3、最后快速的取出针头,然后用消过毒的棉签进行施针部位的止血,以免造成流血时间久而受到感染。3、埋线减肥后注意事项在埋线减肥过程中,原则上选择一日三餐“饿了就吃,不饿少吃”。采用均衡的营养膳食,逐渐养成...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