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虚寒该怎么调理

  引导语:如何调理脾胃虚寒?脾胃虚寒该怎么调理?接下来是我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文章,欢迎阅读!
  一、按摩
  1、点按中脘穴
  中脘穴在人体前正中线任脉上,肚脐上4寸,是足阳明胃经的募穴,是胃经经气结聚之处,点按中脘穴能够促进经气运行,调节胃的功能。用手指点按或揉按中脘穴,每次2~3分钟,至局部产生发热感。
  2、揉按心窝
  心窝指中脘穴以上,胸骨以下的部位,是胃在体表的对应区,用手掌以顺时针及逆时针方向各揉36圈以上,使局部感到温暖、舒畅,有调节中焦气机,使胃气通畅的'作用。如果消化不良,胃胀症状明显,可由心窝处开始重复由上至下推按的手法,注意不要由下至上推按。
  3、推按两肋
  用两个手掌放在身体两侧,然后从乳房的下缘向下推按到侧腰部,一直到局部发热为止,这样可以起到疏通肝胆经,调畅气机的作用。
  经常练习这些手法可以有效调节胃功能,达到养胃、暖胃,调畅中焦气机、预防胃疾病的疗效。
  二、艾灸
  1、艾灸中脘穴
  用艾条灸中脘穴10-15分钟,或用艾罐灸20-30分钟。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处,相当于五指的宽度。中脘穴有调胃补气、化湿和中、降逆止呕的作用,灸疗可改善胃疾。
  2、艾灸足三里穴
  外膝下3寸,胫骨外侧月一横指处,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艾罐20-30分钟。经常用此法施灸,具有补益脾胃、扶正培元、调和气血、祛邪防病之功效。
  三、偏方
  脾胃虚寒,需温中健脾,和胃止痛,恢复脾胃健康。可参考方药:黄芪建中汤。方中黄芪补中益气,小建中汤温脾散寒,和中缓急止痛。泛吐清水较重者,可加干姜,吴茱萸,半夏,茯苓等温胃化饮;如寒盛者可用附子理中汤,或大建中汤温中散寒;若脾虚湿盛者,可合二陈汤;若兼见腰膝酸软,头晕目眩,形寒肢冷等肾阳虚证者,可加附子,肉桂,巴戟天,仙茅,或合用肾气丸,右归丸之类助肾阳以温脾和胃。虽同为脾胃虚寒症,但表现不一且程度不同,适用方药也有所侧重,故需听从医师嘱咐,方能事半功倍。
  养胃汤:太子参15g,生黄芪30g,柴胡3g,当归10g,仙灵脾10g,加水煮开即可。
  四、日常生活作息
  (1)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抽烟少喝酒,一些辛辣食物、油炸食物、碳酸饮料等等要少碰。
  (2)放松心情,不要出现大喜大悲的情况,并且不要过度劳累。
  (3)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暖工作,少吃一些生冷食物。
  (4)不要胡乱吃镇痛药,是药三分毒,多吃镇痛药会导致体质下降,出现脾胃虚寒的症状。
  (5)坚持每天吃饭“八分饱”的保健生活方式。
  (6)如果出现肠胃不适、消化不良等等的症状,一定不能够掉以轻心,而是应该立即接受治疗。
  (7)每天都要吃早饭,可以适当的喝牛奶或者豆浆。
  (8)减少生气的数量,否则生气对于脾胃的伤害非常的大。
2022-06-26
mcxzy 阅读 12 次 更新于 2025-04-16 15:25:09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脾胃虚寒、湿气重的调理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改变生活习惯 饮食调整:应吃温热的食物,避免摄入冷饮和寒凉食物,以帮助脾阳恢复。 作息规律:保持早睡早起的作息习惯,有助于身体机能的正常运作。2. 增加身体运动 适当锻炼:通过适当的身体运动,如散步、慢跑、瑜伽等,可以促进身体新陈代谢,通过排汗...

  • 脾胃虚寒怎么调理 1、饮食调理 脾胃虚寒可以通过饮食来帮助调理脾胃。脾胃虚寒人群在饮食上需要尽量不吃凉性、辛辣刺激性、油腻性的食物。饮食以清淡、营养、软烂易消化为主。像常见的山药、胡萝卜、菠菜、南瓜、小米、大豆制品等属于健脾的食物可以多吃。还可以多食用生姜、花椒等温性调味料来帮助驱寒保暖。

  • 首先,运动调理是改善脾胃功能的有效方法。适量的运动不仅能帮助消化,还能增强体质,促进新陈代谢。你可以选择散步、慢跑、登山或游泳等运动方式,这些都能对脾胃产生积极的养生保健作用。其次,按摩调理也是养护脾胃的常用方法之一。在饱食之后,可以用手轻轻按摩腹部,这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自我保健方法。具体...

  • 1. 饮食调理:脾胃虚寒的人在饮食上应避免寒性、辛辣刺激性以及油腻食物。应选择清淡、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食物。适宜多吃的食物包括山药、胡萝卜、菠菜、南瓜、小米和大豆制品等,这些都有助于健脾。同时,可以适量使用生姜、花椒等温性调料,以帮助驱寒暖身。2. 药物调理:脾胃虚寒的人可能会有面色苍白...

  • 脾胃虚寒的调理方法,见效较快的可以试试这几种哦:运动调理:多做运动,比如散步、慢跑、爬山、游泳等,不仅能帮助消化,还能增强体质,促进新陈代谢,改善脾胃功能。按摩调理:吃饱后,可以试着用手按摩腹部。把双手搓热,放在上腹部,按顺时针方向转圈推,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连续二十至三十次。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