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著名针灸学专家有哪些及他们有哪些代表作?

我了解的。陆瘦燕。王乐亭 《金针王乐庭》。程莘农。贺普仁。石学敏。都是很有名的大家了 。每个人风格不同,取穴不同,方法亦不同,看哪个更适合你。2012-11-08
针灸治疗方法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其学术思想也随着临床医学经验的积累渐渐完善。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医学帛书中有《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论述了十一条脉的循行分布、病候表现和灸法治疗等,已形成了完整的经络系统。
《黄帝内经》是现存的中医文献中最早而且完整的中医经典著作,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经络系统,即有十二经脉、十五络脉、十二经筋、十二经别以及与经脉系统相关的标本、根结、气街、四海等,并对腧穴、针灸方法、针刺适应症和禁忌症等也做了详细的论述,尤其是《灵枢经》所记载的针灸理论更为丰富而系统,所以《灵枢》是针灸学术的第一次总结,其主要内容至今仍是针灸滨核心内容,故《灵枢》称为《针经》。继《内经》之后,战国时代的神医扁鹊所著《难经》对针灸学说进行了补充和完善。
晋代医学家皇甫谧潜心钻研《内经》等著作,撰写成《针灸甲乙经》,书中全面论述了脏腑经络学说,发展并确定了349个穴位,并对其位置、主治、操作进行了论述,同时介绍了针灸方法及常见病的治疗,是针灸学术的第二次总结。
唐宋时期,随着经济文化的繁荣昌盛,针灸学术也有很大的发展,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在其著作《备急千金要方》中绘制了彩色的"明堂三人图",并提出阿是穴的取法及应用。到了宋代,著名针灸学家王惟一编撰了《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考证了354个腧穴,并将全书刻于石碑上供学习者参抄拓印,他还铸造了2具铜人模型,外刻经络腧穴,内置脏腑,作为针灸教学的直观教具和考核针灸医生之用,促进了针灸学术的发展。
元代滑伯仁所者的《十四经发挥》,首次将十二经脉与任、督二脉合称为十四经脉,对后人研究经脉很有裨益。
明代是针灸学术发展的鼎盛时期,名医辈出,针灸理论研究逐渐深化,也出现了大量的针灸专著,如《针灸大全》、《针灸聚英》、《针灸四书》,特别是杨继洲所著的《针灸大成》,汇集了明以前的针灸著作,总结了临床经验,内容丰富,是后世学习针灸的重要参考书,是针灸学术的第三次总结。
清初至民国时期,针灸医学由兴盛逐渐走向衰退。
公元1742年吴谦等撰《医宗金鉴》,其《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不仅继承了历代前贤针灸要旨,并且加以发扬光大,通篇歌图并茂,自乾隆14年以后(公元1749年)定为清太医院医学生必修内容。
清代后期,道光皇帝为首的封建统治者以“针刺火灸,究非奉君之所宜”的荒谬理由,悍然下令禁止太医院用针灸治病。
1840年 战争后帝国主义入侵中国,加之当时的统治者极力歧视和消灭中医,针灸更加受到了摧残。尽管如此,由于针灸治病深得人心,故在民间仍广为流传。
针灸名医李学川公元1817年写出《针灸逢源》,强调辨证取穴、针药并重,并完整地列出了361个经穴,其仍为今之针灸学教材所取用。2017-03-24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为我们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众多的有关针灸的记载让后人们更好地了解和学习了针灸学并把它发扬光大。《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经典著作全面而又系统地描述了阴阳五行、脏腑经络腧穴、诊法病机、法疗原则、刺灸方法以及其适用症和禁忌症等。其中尤以《灵枢》所论述的针灸内容尤为详尽,故有《针经》之称。《黄帝内经》为针灸学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理论。《难经》在经络、腧穴以及针灸等方面对《内经》做了补充。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的《伤寒论》,成功地把针灸和针药结合治疗得以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准。晋代的皇甫谧《针灸甲乙经》是我国第一部针灸学专著,也是既《黄帝内经》之后,对针灸医学又一次总结,在针灸学发展历史上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唐代的孙思邈著《千金方》发明了同身穴取穴法,肯定了阿是穴的作用。据《唐书 百官志》记载,唐高祖武德九年(626年),在国家医疗和教学机构“太医署”中设有针博士、针助教、针师等职,专门从事针灸教学和医疗工作。宋代王唯一编撰了《新铸铜人腧穴针灸圆经》,并铸成针灸铜人模型两个,是世界上最早的立体针灸模型,开创了经穴模型直观教学的先河。明代时针灸学发展的昌盛时期,针灸著作较多,而《针灸大成》是这些著作中的一颗明珠,搜集了经典著作、历代医家精华及本人经验而写成。该书是继《针灸甲乙经》之后又一次总结性的针灸学著作,至今仍然是针灸临床参考书之一。
可以说针灸学时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勤劳的结晶。针灸学的产生以及以后的发展,对世界医学的发展与进步产生了极大地影响,它开拓了一种全新的治疗思路,丰富了医学的内容。对现在的世界医学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2017-03-03
我了解的。陆瘦燕。王乐亭 《金针王乐庭》。程莘农。贺普仁。石学敏。都是很有名的大家了 。每个人风格不同,取穴不同,方法亦不同2012-11-10
个人建议先把《难经》《针灸甲乙经》《内经·灵枢》看下吧,经典才是基础。2012-11-08
mcxzy 阅读 37 次 更新于 2025-04-15 07:12:23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针灸名家有:1. 孙思邈。他是唐代著名的医学家,对针灸有着深入的研究和独特的见解。他的针灸理论被广泛传承和应用。在《千金要方》中,他详细论述了针灸的穴位和治疗方法,对后世针灸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2. 王惟一。他是北宋时期的针灸学家,被誉为古代中国针灸学的集大成者。他编撰的《...

  • 晋代的皇甫谧《针灸甲乙经》是我国第一部针灸学专著,也是既《黄帝内经》之后,对针灸医学又一次总结,在针灸学发展历史上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唐代的孙思邈著《千金方》发明了同身穴取穴法,肯定了阿是穴的作用。据《唐书 百官志》记载,唐高祖武德九年(626年),在国家医疗和教学机构“太医署”中设...

  •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程莘农,男,是一位资深的主任医师和博士生导师,供职于中国中医科学院,荣获了荣誉首席研究员的称号。作为我国针灸学领域的知名专家,程莘农在中医内、妇、针灸领域积累了深厚的临床和教学经验,尤其在中医温热病舌诊的研究上颇有建树。他的学术研究覆盖针灸基础理论、选穴原则以及针...

  • 郭诚杰,97岁,陕西中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我国著名针灸专家和中医乳腺病专家。2010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现任中国针灸学会荣誉常务理事,全国首批名老中医学术指导老师。 一枚软软的皮肉针,嵌入相应穴位的浅表皮肤里,不痛不痒,活动自如,而之前疼痛的乳房肿块,被刺入的针与相配的药联合强攻,仿...

  • 4、石学敏。中医、针灸学专家。1938年6月6日出生于天津市,1962年毕业于天津中医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授衔针灸学专家。1962年天津中医学院中医专业毕业,丙行天津中医学院副院长兼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院长、成都市锦江人民医院名誉院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全国针灸临床研究中心主任,全国针灸...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