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艾灸的起源在哪里?

针灸疗法是祖国医学遗产的一部分,也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民族医疗方法。干百年来,对保卫健康,繁衍民族,有过卓越的贡献,直到现在,仍然担当着这个任务,为广大群众所信仰。据古代文献《山海经》和《内经》,有用“石篯”刺破痈肿的记载,以及《盂子》:“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的说法,再根据近年在我国各地所挖出的历史文物来考证,“针灸疗法”的 起源,可能就在石器时代2020-07-20
艾灸是一种使用燃烧艾叶后产生的热量来刺激穴位的一种中医治疗疾病的方法。艾灸的主要特点是通过艾条燃烧产生的温热刺激作用,从而达到防病治病,延年益寿的神奇作用。艾灸疗法最早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艾灸疗法不仅在我国医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世界医学史上也有着巨大的贡献。

古代医学典籍典《灵柩 官能》中曾这样说过:“针所不为,灸之所宜。“艾灸作为中国最古老的一种治疗疾病的方法对于很多疾病都有着神奇的疗效。在我国的原始社会,人们掌握和利用火以后产生了灸的疗法。远古时代的先民,茹毛饮血,餐风露宿,缺乏必要的治疗手段,遇到病痛只是经常采用揉按痛处或者用火烤痛处的方法来缓解痛苦。久而久之,就积累了一些治疗疾病的方法,灸疗便在此时初具雏形。

两千多年前,我国的古代先民就已经知道采用艾叶作为灸疗的燃料。艾草在我国生长广泛,起初之时先民发现艾草引火可以驱避蚊虫,继而在灸疗中渐渐使用艾叶作为主要燃料。因此艾灸便从此正式成为一种治病疗法。《本草纲目》记载:艾以叶入药,性温、味苦、无毒、纯阳之性、通十二经、具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亦常用于针灸。故又被称为“医草”,关于艾叶的性能,《本草》载:“艾叶能灸百病。”《本草从新》说:“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说明用艾叶作施灸材料,有通经活络,祛除阴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等作用。

到了战国秦汉时期中国传统医学理论的奠基时期,在这一时期产生了对中国医学影响深远的医学名著《黄帝内经》,而在这部医书中就对艾灸进行详细而系统的介绍,书中还记载了很多关于灸疗的起源和各种灸法及其适用症的知识。到了东汉时期艾灸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张仲景所写《伤寒杂病论》记载了很多用艾灸治疗三阴虚寒症的方法。西汉末年成书的《皇帝明堂经》是我国第一部具有成熟体系的,针灸并重的俞学经典名著,该书为艾灸对穴治疗奠定了基础。

三国时期诞生了最早的灸疗专著,曹操之子魏东平王曹翕的《曹氏灸方》七卷,书中所记载施灸穴位增加,施灸的禁忌也比以前的著作更加具体,并且最重要的一点是该书说明了灸疗禁忌的原因。到了西晋皇甫谧所著的《针灸甲乙经》,成为了我国现存最早的灸疗专著,书中详尽的论述了各类疾病的症候,取穴,把艾灸作为专门话系统化的医学治疗方法,对灸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推动2020-07-20
mcxzy 阅读 6 次 更新于 2025-04-17 17:48:19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中医艾灸,古法新用,源自针灸学,通过燃烧艾绒温热刺激特定穴位,促进气血运行,调整阴阳平衡,预防治疗疾病。历史悠久,起源于春秋战国,历经千年传承。艾灸原理基于中医经络学说与阴阳五行理论。中医认为,健康源于阴阳平衡、气血调和。疾病产生,多因阴阳失衡、气血不畅。艾灸通过温热刺激,促进气血流通,调整阴...

  • 艾炙,通称中医艾灸或艾灸疗法,是用艾草叶做成的艾灸贴,艾柱,造成的艾热刺激性人体经络穴位或特殊位置,根据激起经气的活动来调节身体混乱的生理学生物化学作用,进而做到防病目地的一种治疗方法。艾灸作用体制与中医针灸有相仿之处,并与中医针灸有紧密联系的医治功效。具备实际操作简易、成本费便宜,成效...

  • 艾灸的起源 艾灸是中医学中最常用的疗法之一,起源于东汉时期,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艾灸是以艾叶为主要药材,采用热力作用,在人体的特定穴位上进行疗法治疗,并且具有温通经络、行气活血、强壮体质、提高免疫力等效果。艾灸的作用机制 艾灸是通过将艾叶燃烧,释放出一定的热能和艾叶本身所含有的有效成分...

  • 1. 艾灸,这一古老的中医疗法,其历史可追溯至我国古代,最早的使用时间不会晚于西周时期。2. 在春秋战国时期,艾灸已经广泛流传于民间。《诗经·采葛》中的“彼采艾兮”一句,便是对当时采艾现象的记载。3. 西汉时期的学者毛亨和毛茛,在他们的著作中提及艾草的药用价值。4. 殷商甲骨文中,或已出现...

  • 艾灸是一种使用燃烧艾叶后产生的热量来刺激穴位的一种中医治疗疾病的方法。艾灸的主要特点是通过艾条燃烧产生的温热刺激作用,从而达到防病治病,延年益寿的神奇作用。艾灸疗法最早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艾灸疗法不仅在我国医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世界医学史上也有着巨大的贡献。古代医学典籍典《灵柩 ...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