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经》把脉象是如何分的?

《脉经》把脉象分成24种,即浮、芤、洪、滑、数、促、弦、紧、沉、伏、革、实、微、涩、细、软、弱、虚、散、缓,迟、结、代、动。基本上概括了临床上经常出现的一些脉象,后世脉象种数虽有增加,但基本不出其左右。同时书中还对各种脉象作了比较形象具体、容易理解的描述,这就使学习者易于理解和掌握,王氏可谓在脉学中做此类工作的第一人。另外,《脉经》进一步确立了《难经》提出的寸口脉法,分寸、关、尺三部脉位及脏腑分配原则,解决了寸口切脉的关键问题,推进了独取寸口脉诊法在临床的实际应用。这种脉诊法突破了《内经》的三部九候法的束缚,是脉诊法的一个简化与改进,而临证效果并无什么差异,故为后世所普遍采纳。《脉经》还注意在阐明脉理的基础上联系临床实际,将脉、证、治、判断预后等统一起来,其所论述的结脉、代脉等至今在临床诊断心脏疾患方面还有实际意义。
2020-01-03
mcxzy 阅读 26 次 更新于 2025-04-07 11:58:55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脉象:轻取即得,重按稍减,脉象轻浮,不中空。《脉诀》载,脉象似水漂木,轻举即得,按之稍减而不空,举之流利。主病:表证,表实或表虚。洪脉 脉象:脉体阔大,轻取即得,来盛去衰,状如波涛汹涌。《濒湖脉学》描述,指下极大,来盛去衰。主病:阳热亢盛证,常见于热病极期,症见壮热...

  • 《脉经》把脉象分成24种,即浮、芤、洪、滑、数、促、弦、紧、沉、伏、革、实、微、涩、细、软、弱、虚、散、缓,迟、结、代、动。基本上概括了临床上经常出现的一些脉象,后世脉象种数虽有增加,但基本不出其左右。同时书中还对各种脉象作了比较形象具体、容易理解的描述,这就使学习者易于理...

  • 中医诊脉,通过手指在患者手腕脉搏处感知脉象,分为寸、关、尺三部,医生则运用轻、中、重三种力量,以此辨别脉象的不同。中医脉诊源远流长,早在扁鹊时代便已采用,古代《内经》中记载了21种脉象,经过历代发展,现已记录30余种。历代医家高度重视脉诊,将其作为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用来识别病因、分析...

  • 平脉,又称常人脉,表现为脉象稳定,不疾不徐,不涩不滑,无明显长短、高低、纵横之分,一息五至。平脉范围广泛,包括季节、地域、性别和年龄的差异,如春弦、夏洪、秋毛、冬石,北方人脉强实,南方脉濡弱,女子脉速于男子,年老者脉硬而快,儿童脉速。平脉与体质、生活和情绪等因素有关,理解平脉...

  • 脉象一般分为浮、沉、迟、数四大类。王叔和《脉经》细分为二十四脉,李时珍《濒湖脉学》增为二十七脉,李中梓《诊家正眼》增为二十八脉。脉象,是指脉搏的快慢、强弱、深浅的情况。脉象是中医学名词,指脉搏的形象与动态,为中医辨证的依据之一。脉象要素指脉象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位、数、形、势等...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