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露体质虚弱的脉象

我导读
《黄帝内经》中有句名言:“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如果想要免疫力强、少生病,一副健壮的体魄是很重要的。有些人平时看起来还好,但一经受“考验”就暴露出体弱本质。如何通过中医脉诊来判断体质强弱,让体质虚弱的人尽早强壮身体,或是在临床中更好地针对性治疗呢?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体质虚弱的代表性脉象——濡脉。
概述
濡脉特指浮、细而软三种脉素的兼脉。
脉的研究
历代脉学著作中,濡脉的蓝本主要是《脉经》。其曰:“软脉极软而柔细。”这里的软即濡脉。
濡脉的指感问题,历代脉学专家皆以“水中漂帛”的形象描述来形容。手触水中之帛,触之一定是浮软无力,但无细的感觉,此乃这种形容的缺点。在大量的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濡脉与触女孩手背静脉的浮、软、细感觉相似。
传统医学对濡脉脉理的认识
中医认为:阴血不足、脉道不充,阳气失敛则外浮,湿邪困滞则脉动无力,故脉浮细而无力。
脉的现代生理学、病理学基础
心脏搏动无力,每搏输出量减少;血管弹性阻力降低;血容量不足;这是构成濡脉的三要素。
脉的特征
濡脉的性质: 濡脉是浮、细无力脉的复合脉,脉象必含浮、细、软三要素。
濡脉的指感: 如触女童手背静脉。
濡脉的兼脉: 濡脉可出现至数、节律的变化。不应同浮脉、沉脉、细脉、弱脉兼脉。不应同沉脉、弱脉兼脉的原因是脉位的不同,但临床上可见寸口分部的独沉、独浮等。与浮脉、细脉的再兼脉是赘兼。常见濡脉的兼脉有濡缓脉、濡迟脉、濡数脉、濡滑脉、濡滑数脉。
脉的现代临床意义
濡脉多见体质虚弱,如慢性贫血、慢性消耗、体能低下、脏器功能低下、免疫低下性疾病。中医认为是阴阳双虚,气血双亏或主湿等。
脉的寸口分部及其临床意义
濡脉脉体柔小,要在寸口分部上寻独濡、独不濡很难与濡脉上的脉晕点进行区分,但濡脉脉体上的三部独浮、独沉,脉晕的独大、独小、独坚如沙粒的脉感易寻。古脉书中的三部主病,事实上也只是分部之独或脉晕之独(脉晕点)。濡脉的独浮与独沉只是濡脉脉晕点浮、沉脉素的比例之独,无须联系于弱脉。
寸浮濡: 多见于自汗,神经衰弱,甲状腺功能亢进,贫血性头痛等。
寸沉濡: 多见于胸闷、气短、头晕、心脑供血不足、机能不良等。
关浮濡: 见于急性胃肠炎症,肝胆疾病,糖尿病等。
关沉濡: 见于慢性胃肠功能不良,长期情绪忧虑,免疫力低下,慢性消瘦等。
尺浮濡: 见于肠道、下肢、泌尿、生殖系统炎症、疼痛、肿块等。
尺沉濡: 见于肠道、下肢、泌尿、生殖系统的功能不足、寒冷、酸痛等。
脉兼脉的现代临床意义
濡迟脉: 见于四肢寒冷、肠胃功能不良、末梢神经炎等疾病。
濡缓脉: 见于慢性气管炎、支气管炎,慢性胃病、胃肠消化不良,肝胆慢性疾病,妇科疾病,下肢骨关节病变等。
濡数脉: 多见于气管及支气管、上呼吸道感染、肠道疾病、妇科疾病、泌尿系疾病等。
濡滑脉: 多见于气管及支气管炎、上呼吸道疾病、耳源性眩晕等。
濡结脉: 见于心脏病的心悸、气短等。
濡滑数脉: 见于各种肠道疾病。
脉模式图
濡脉歌
濡浮柔细脉失充,触手静脉十岁童。
极细欲绝中称微,沉细柔弱线细中。
轻刀刮竹血涩行,广意之细各不同。
濡见寸浮自汗多,寸沉心脑弱负荷。
脾胃虚寒濡关沉,关浮脉濡必虚阴。
脉濡尺沉虚寒肾,尺浮脐下诸炎生。
濡迟濡缓关节寒,濡结心悸胸闷烦。
濡数体虚多上感,百损诸虚皆求关。
脉诊重磅好书
本文作者许跃远教授是将中西医融会贯通的临床名家,科班西医,中医世家。他中西汇通40年,潜心研究经脉,提出摸“脉人”的诊脉思想。认为“脉气”是人体的体质学,而“脉形”则是疾病学内涵。
本书以探讨“脉中形”和“脉中气”为主思路,揭示了脉诊知病证的秘密所在;确定了边脉、风脉、浊脉、潮脉等脉象,规范兼脉的命名方式,绘制出精准定位的脉象图。按书学习可以掌握作者的诊脉思维及其临床实操技法,做到病、症兼取。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内容选自《许跃远现代脉学精华(一)——传统脉诊在现代医学诊断中的实践与求索》(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许跃远著),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 悦读中医 推荐发表。封面及文中图片来源于摄图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2022-05-29
mcxzy 阅读 18 次 更新于 2025-04-03 18:43:27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中医中有一种被称为损脉的脉象,它指的是显示症状难以治愈的脉象。这种脉象的特点是一息之间跳动两次,表明气力虚弱,缺乏正常的胃气,因此病情较为棘手,治疗难度较大。在古代医书《医宗金鉴·张仲景<伤寒论·平脉法>》中有记载:“若见损脉来,至为难治。”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观察到损脉,那...

  • 脉虚弱的脉象通常表现为细弱无力,像细线一样,没有充分的充盈感。这反映出身体的气血不足,可能存在贫血或营养不良等问题。患者可能表现出面色苍白、容易出汗、头晕等症状。3. 其他症状 除了上述脉搏跳动乏力和脉象细弱无力的表现外,脉虚弱的患者还可能出现其他相关症状。例如,由于气血不足,患者可能表现...

  • 濡脉是一种中医脉象,通常出现在体质虚弱、气血不足的病人身上。以下是详细解释:1. 濡脉的特点:濡脉表现为脉象细弱,似乎触摸到水面上的浮萍,漂浮而无力。这种脉象反映了机体的气血不足,无法产生足够的能量来推动血液流动。2. 病人的体质状况:出现濡脉的病人一般体质较为虚弱,可能长期存在营养不良、慢...

  • 细虚脉的脉象细小而无力,如细线般微弱。这种脉象通常与气血两虚、阴液不足有关。细虚脉的出现,反映了机体的一种虚弱状态,可能伴随着乏力、头晕等症状。这类脉象常见于体质虚弱、营养不良等人群。以上就是对虚脉的种类的解释。需要注意的是,虚脉的鉴别需要结合具体病症和个体差异进行综合判断。在中医诊断...

  • 例如,面色、舌象、舌苔、二便情况、食欲、睡眠等都是重要的参考。面色苍白可能提示气血不足,舌质淡白可能提示脾虚或寒湿内停,舌苔厚腻可能提示痰湿或食积,大便稀溏可能提示脾胃功能失调,食欲不振可能提示脾胃虚弱,睡眠不佳可能提示心脾两虚等。这些症状与脉象一起,可以帮助医生全面了解患者的体质和...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