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寒、胃热、胃胀、胃酸、胃痛应该怎么选择中成药呢?

中医认为胃是六腑之一,与脾相表里,脾主升,胃主降,共同完成水谷精微的生成和消化,所以脾和胃的不适相互影响,调理起来也是互为兼顾。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下几种常用的中成药它们的适应人群。

1、温胃舒:

组成: 党参、附子(制)、黄芪(炙)、肉桂、山药、肉苁蓉(制)、白术(炒)、山楂(炒)、乌梅、砂仁、陈皮、补骨脂等;

功效:温胃止痛;

应用:用于胃脘凉,生冷受寒痛甚。像一些总感觉胃冷冷的,吃点凉的就容易痉挛疼痛,那么可以选择温胃舒调理一下;

而现代医学认为,温胃舒具有一定的抗炎镇痛的作用,也就是说轻度的浅表性胃炎也可以用一些,而且它还有一定的改善消化机能,以及有一定的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等。

2、养胃舒:

组成:党参、陈皮、黄精(蒸)、山药、玄参、乌梅、山楂、北沙参、干姜、菟丝子、白术等;

功效:滋阴养胃;

应用:用于胃阴不足引起的胃脘灼烧,隐隐作痛。像一些感觉吃了东西后就胃里热,老百姓说得烧心并伴有一些疼痛,也不是特别厉害,这种情况可能就有不同程度的胃炎,吃完饭以后,胃酸分泌,刺激胃粘膜造成的,那么这种情况可以选用一下养胃舒;

现代西医用于慢性胃炎、浅表性胃炎等。

3、摩罗丹:

组成:百合、茯苓、玄参、乌药、泽泻、麦冬、当归、白术、茵陈、白芍、石斛、九节菖蒲、川芎、三七、地榆、延胡索、蒲黄、鸡内金等;

功效:和胃降逆,健脾消胀,通络定痛;

应用:用于胃脘部胀满,痞闷,纳呆,嗳气,烧心等,比如吃了东西不往下走,胃口那里鼓鼓的,打响膈,不想吃东西,这些胃肠动力差的症状,可以选用摩罗丹调理一下;

现代西医出会开一些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痛等的辅助治疗。

4、三九胃泰:

组成:三叉苦、九里香、白芍、地黄、木香、云苓、丹参等;

功效:消炎止痛,理气健胃;

应用:用于上腹隐痛,饱胀、反酸、恶心、呕吐、纳减、心口嘈杂感等,其实按现在的症状描述来说,它是多用于胃炎引起的症状,比摩罗丹更广泛一些;

现代西医会用在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等慢性胃炎见有上述证候的人群。

5、胃康灵:

组成:白芍,白及,三七,甘草,茯苓,延胡索,海螵蛸,颠茄等;

功效:柔肝和胃,散瘀止血,缓急止痛,祛腐生新;

应用:肝胃不和、瘀血阻络所致的胃脘疼痛、连及两胁、嗳气、泛酸等,实际上它多用于情绪不好或者肝火旺盛引起的胃脘部疼痛、胀、嗳气等,也用于溃疡引起的疼痛等症;

现代西医多用于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出血等的辅助治疗;

6、胃苏颗粒:

组成:陈皮、佛手、香附、香橼、枳壳、紫苏梗、槟榔、鸡内金;

功效:理气消胀,和胃止痛;

应用:多用于气滞型胃脘痛,如胃脘胀痛,窜及两胁,得嗳气或矢气则舒,情绪郁怒则加重,胸闷食少,排便不畅等症;

现代西医多用于慢性浅表性胃炎的辅助治疗。

7、大黄苏打片:

组成:大黄、碳酸氢钠、薄荷油;

功效:抗酸、健胃;

应用:多用于胃酸过多、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

它用药范围比较局限,如果说吃了某种东西胃里烧热的感觉,老百姓描述就是烧心,那么可以吃几片大黄苏打缓解一下。

总结起来如果有胃寒、饮食生冷、着凉引起的胃痛,多选用温胃舒;而平时容易烧心,胃脘部隐隐不适,舌苔少,舌质红甚至有裂纹,这种情况多用养胃舒;而胃胀、嗳气、容易饱胀打嗝、烧心等可选用摩罗丹;如果出现胃黏膜的糜烂,萎缩等引起的胃痛,多选用三九胃泰;胃康灵用法范围稍广,但多用在胃、十二指肠溃疡引起的疼痛,或者胃出血引起的胃脘部不适,以及肝气不舒引起的胃痛,气滞血瘀引起的胃脘部刺痛等;胃苏颗粒多用于轻型胃炎引起的胃胀、胃酸等不适;而大黄苏打片一般仅用于一些吃了某种食物引起的单次烧心、胃酸等症,现在用得也相对较少了。

胃病在治疗方面,无论是用西医还是中医的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当然还需要根据个人情况,除了用药,平时饮食也很重要,对于生冷,辛辣,烟酒等都是需要注意节制。再就是现在医学检查手段很多,如果发现胃长期不适,吃药就好一点,不吃药就又有症状了,那么最好还是做一下胃镜,查一个幽门螺杆菌的检查,看看到底胃是个什么情况,有利于指导治疗。在选择方面如果确实发现明显的炎症或者溃疡,那么个人建议还是选择西药治疗,并且按疗程遵医嘱配合用药。不要排斥中医或西医,那个有用就用那个,只要有利于疾病恢复就可以了。

简单分享,不足之处欢迎大家点点关注留言区互动!2022-05-22
mcxzy 阅读 15 次 更新于 2025-04-04 22:54:20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在日常生活中,胃寒和胃热的患者应特别注意饮食,避免食用过于寒凉或刺激性强的食物。适当的饮食调整,如食用易于消化、温性食物,可以帮助改善胃部不适。同时,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也是维持胃部健康的重要因素。需要指出的是,虽然中医在调理胃寒和胃热方面有一定的效果,但在采取任何治...

  • 胃寒症状主要表现为胃酸过多,不适宜食用生冷硬食物,常常出现反酸水的情况。对于胃寒症状的治疗,可以考虑服用附子理中丸,该药物具有温中散寒的作用,有助于改善胃寒症状,恢复胃部健康。胃火症状则表现为胃酸分泌不足,与西医中的萎缩性胃炎相对应,容易引发口臭、口苦等不适。针对胃火症状,可以采取服用...

  • 中医看胃痛与西医不同,中医认为正常胃功能下,胃部应有适当的温度,以分泌消化液及胃酸。如果胃壁温度过低,可能导致胃口呆滞、食欲不振、整天感到腹部不适、口淡、有异味甚至恶心想吐。从中医角度解释,胃寒是因为身体对寒冷刺激的适应性低下,胃部肌肉性痉挛、蠕动减慢,导致消化功能减弱。至于“胃热”,即...

  • 以防损伤脾胃。值得注意的是,胃药不可随意使用。如吗丁啉适用于胃胀,但胃痛伴有腹泻时不宜使用。止痛药片对炎症性疼痛有效,但对于因胃病引起的疼痛则会加重病情。在饮食调理上,需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选择食物。脾胃虚寒者宜食葱、姜、韭等辛热食物;胃热者宜食梨、藕等甘寒生津之品。

  • 胃寒表现为胃部感觉冷、喜温食物、容易受凉、大便稀软等。若胃胀伴有上述症状,可能与胃寒有关。这时,可以考虑服用温胃散寒的药物,如乳酶生、多酶片、整肠生等,同时避免食用寒凉食物,如生冷水果、海鲜等。胃热则表现为胃部感觉热、口干舌燥、喜冷食、大便干结等。如果胃胀伴有这些症状,可能与胃热有关...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