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上怎么解释发作性睡病呢

发作性睡病典型的表现主要有:

白天有睡眠发作,梦多,幻觉,有睡眠麻痹(患者常在入睡或醒后出现意识清楚但是无法活动、说话),有猝倒(欢笑、害怕、 焦虑等情绪激动时,会出现突然跌倒、跪下、肢体软弱无力),入睡时间快,这是发作性睡病的表现!

发作性睡病的病因西医尚不明确,可能跟情绪,心理等因素有关。中医讲脾困人则困。脾气不足,清阳不升。所以出现嗜睡。目前发作性睡病尚属于疑难疾病,有一定的遗传倾向。现代医学尚无治疗这种情况的特效疗法,主要是精神类的 对症治疗,如 类,效果不佳,且副作用大,比如成瘾性,刺激大脑,伤及脾胃。建议用“醒脾开窍汤”加减治疗,

另外药物治疗的同时,平时注意锻炼身体,保持科学体重。作息时间规律,中午安排短时间的休息,以20--30分钟为好。不要熬夜。多吃蛋白类的食物,如瘦肉鱼类或者豆制品,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不要多吃甜食,另外饮食上禁食油腻,辛辣制品。这样可以更好的改善嗜睡的症状。

最后,祝早日恢复健康。2021-12-12
中医也可以治疗发作性睡病,但是中医治疗发作性睡病是辅助性治疗,一般是在西医的基础上进行辅助治疗,不建议单独的应用治疗发作性睡病,建议到正规医院,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有针对性的治疗,平时也可以配合针灸,理疗按摩发作性睡病的治疗,一般来说主要还是对症治疗以及病因治疗,目前主要还是以对症治疗为主,比如如果患者出现了日间的犯困,嗜睡可以应用 或者盐酸哌甲酯进行精神振奋类的治疗,如果患者要出现了这种夜间的嗜幻觉等,可以用三环类的抗抑郁药或者用文拉法辛这些五羟色胺类再摄取抑制药物进行治疗,中医对发作性睡病是没有治疗效果的。中医认为发作性睡病是由脾胃不足、阳气虚弱导致,阳气不足不能上达大脑,元神失养,从而出现嗜睡症状,多伴有乏力、头晕、肢冷等症状。建议日常生活中清淡饮食,适当增加体育锻炼以提高机体免疫力。2022-08-23
mcxzy 阅读 14 次 更新于 2025-04-10 15:50:05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发作性睡病在中医理论中,主要与阴阳失调、气血不畅及脏腑功能失调有关。其中,脾虚湿盛、肝胆失调是常见的病因。二、详细解释 1. 阴阳失调:中医认为,阴阳平衡是人体健康的关键。发作性睡病的患者,常常因为阳气不足,无法振奋精神,导致嗜睡症状的出现。2.气血不畅: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当气血...

  • 嗜睡症与发作性睡病在中医的病因分析上基本相似,两者往往都源于中气不畅,这里的中气主要指的是脾胃之气。中医有言,“脾困人则困”,意味着脾胃功能的弱化往往会导致嗜睡。此外,阴阳理论在中医病症中也占据重要地位。阳气不足,阴气过剩时,会导致人体陷入嗜睡状态。《灵枢.寒热病》中提到:“阳气盛...

  • 发作性睡病是指各种原因影响到中枢神经系统,而导致的一种以嗜睡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主要原因有头颅外伤、颅内感染、肿瘤等。主要表现为不能控制的嗜睡现象、突然摔倒、产生幻觉等症状。中医认为本病由脾胃不足、阳气虚弱导致,阳气不足不能上达大脑,元神失养,从而出现嗜睡症状,多伴有乏力、头晕、肢冷等...

  • 4. 中医认为心、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与发作性睡病有关。心主神明,心阳不足则会影响人的精神状态和睡眠。5. 脾肾两脏相互影响,脾肾虚弱会导致湿浊痰饮内生,影响清阳的运行,进而影响睡眠。6. 肾阳不足,无法温煦脑髓,导致神识不清,影响睡眠。7. 脾虚不能健运,导致痰浊内盛,阻碍气机,影响...

  • 心阳正常则精力充沛,反之则困倦嗜睡。脾肾病变可能导致湿浊痰饮增多,影响脑髓功能。肾阳不足,无法温煦脑部,影响清阳宣发,而脾虚则气血运行不畅,脑窍闭塞,导致昏昏欲睡。总的来看,卫气的运行流畅和脏腑功能的协调是维持正常睡眠的关键,任何影响卫气运行或阴阳失衡的因素都可能引起发作性睡病。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