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基础理论》辅导:六腑——三焦

三焦为六腑之一。有些学者认为其在脏腑中,又与五脏没有直接的阴阳表里联系,故又称之为“孤府”。

  三焦,是中医藏象学说中的一个特有名称,对其所在部位和具体形态,在中医学术上颇多争议,直至现代,亦未取得统一认识。这里仅就具有代表性的几种观点,简介一下。

  一是有名无形说。

  二是有名有形说。

  现代比较一致的看法是,首先认为三焦为六腑之一,是有形质可见的。因为中医的藏象学说是建立在古代解剖学基础之上的,没有形质而只有其功能的说法是难以成立的。

  关于三焦的具体部位与形态,一般认为包括上、中、下三部。

  虽然中医对三焦的形态和部位有很多争议,但对其生理功能的认识却是一致的。概括起来,有如下几方面。

  1. 主持诸气,总司全身的气机和气化

  所谓“诸气”,是指全身各种各样的气。如脏腑经络之气、营卫之气等。气机,泛指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气化,是指精、气、血、津液之间的相互生化。因三焦是气的升降出入运动的通路,也是人体各种物质相互化生的场所,所以能总司全身的气机和气化。

  三焦之所以能有如此重要的作用,主要是本身通行人的元气。

  元气是通过三焦才得以布达全身的。故《难经。三十八难》说三焦“有原气之别焉,主持诸气”。《难经。六十六难》亦说:“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主通行三气,经历五脏六腑。”综上所述,三焦是人体之气升降出入的道路,人体之气,是通过三焦而布散于五脏六腑,充沛于周身的。

  2. 为水液运行的道路

  三焦具有疏通水道、运行水液的生理功能,是水液升降出入的通路。人体的津液代谢,是由肺、脾、肾、膀胱等脏腑的协同作用而完成的,但必须以三焦为通路,津液代谢才得以正常运行。如果三焦气化功能失常,水道不畅,必然会引起津液代谢失常,出现尿少、痰饮、水肿等病理变化。

  三焦的以上两个方面的生理功能,是相互关联的。这是因为水液的运化要依赖于气的升降出入运动;而人体的气也只能依附于津液与血才得以正常运行。气血津液的运行、代谢,又均以三焦作为通路的,故《素问。灵兰秘典论》说:“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因为三焦还有运行水谷的生理功能,故《难经。三十一难》说:“三焦者,水谷之道路也。”

  3. 上、中、下三焦的生理特点

  (1)上焦:《灵枢。营卫生会》说:“上焦出于胃上口,并咽以上,贯膈而布胸中……。”所以上焦包括膈以上的心肺两脏及头面部。

  关于上焦的生理特点,《灵枢。营卫生会》概括为“上焦如雾”。

  (2)中焦:《灵枢。营卫生会》认为中焦是指整个胃,现一般认为中焦是指膈以下,脐以上的部位,其所属脏腑,从解剖部位看,包括脾、胃、肝、胆等脏腑,但亦有医家将肝归属于下焦。

  中焦的生理特点,《灵枢。营卫生会》概括为“中焦如沤”。

  (3)下焦:《灵枢。营卫生会》说:“下焦者,别回肠,注入膀胱而渗入焉。”现一般认为脐以下部位为下焦,包括肾、大肠、小肠、膀胱等,亦有人将肝归为下焦。

  下焦的生理特点,《灵枢。营卫生会》概括为“下焦如渎”。后世医家,将肝肾精血、命门原气等都归属于下焦,因此扩大了下焦的生理功能。2023-02-16
mcxzy 阅读 19 次 更新于 2025-04-18 20:29:32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灵枢。五味》);下则“蓄于丹田,注足阳明之气街(相当于腹股沟部位)而下行于足。”(《类经。针刺类。解结推引》)故《灵枢。刺节真邪》又说:“宗气留于海(指胸中”气海“),其下者,注于气街;其上者,走于息道。”功能:《灵枢。邪客》说:“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

  • 故中医学认为心是五脏六腑的主宰,为生命活动的根本。因此,心的任何病变,均可表现为心主血脉的异常和精神情志的改变等病理反应。这些病理表现的出现,皆是由于心的阴阳或气血失调所致。因此,心的阴阳、气血失调,乃是心脏病变的内在基础。所谓失调,概括起来不外功能的偏亢太过或偏衰不及等两方面,一...

  •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可以从阴阳相互交感、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和相互转化等方面加以说明。 (一)阴阳交感 所谓阴阳交感,是指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的过程。指出阴阳交感是万物化生的根本条件,如果阴阳二气在运动中不能交合感应,新事物和新的个体不会产生。正是由于天地阴阳二气...

  • 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这一理论渗透到了中医的每一个角落,对中医的基础理论和临床各科都有很深的影响。 (一)精气是人体生命的动力 精气是对人体有用的气,是生命活动的动力。人之五脏、六腑、形体、官窍、血和津液等,皆有形而静之物,必须在气的推动下才能活动。(二)...

  • 2. 根据《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学大纲》(修订版)的要求,适当调整了各章节习题的数量,使其覆盖面更宽广,并修改了某些与新版教材内容不符的习题和答案。3. 根据《国家中医类别中医、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大纲》和《国际中医药从业人员考试大纲》的要求,适当扩充了各类选择题的数量, ...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