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汗,吃什么中药调理?

有很多人在很凉快的天气也会出现汗多的现象,不感到热但是流很多汗,其实这是一种中医病症,中医认为这是属于虚汗、盗汗,在治疗的时候也需要用中药来解决,有很多中药有止汗的效果,如黄芪、白术、五味子、浮小麦等。
我们都知道一个人不出汗是不正常的,但是出汗过多也是不正常的,特别是在没有运动、天气凉快的时候出汗,更加不正常了,还有些人睡觉的时候会出很多汗,这些都是属于虚汗、盗汗的问题,中医认为是一种病症,可以选择有止汗作用的中药来改善,下面推荐几种止汗的中药。
1、浮小麦:这种中药性味甘凉,入心经,有很好的止汗作用,可以治疗虚热引起的出汗过多,是清虚热药的中药。可以直接用浮小麦煎水服用。
2、糯稻根:糯稻根性味甘平,入肺、肾经。有滋阴、清热、止汗的作用。它是一种固表止汗的中药。可直接煎汤服用,阴虚盗汗的患者可以用它搭配黑枣、红糖煎水饮用。
3、麻黄根:这种中药性平味甘涩淡,入肺,心经。有降压、固表、止汗的作用,是收敛性止汗药物。虚汗淋漓可以用麻黄根、黄芪制作成药丸,每天用浮小麦煎水送服。
4、红芪:红芪和黄芪是不一样的,它性味温甘。入肺、脾经。有补气、止汗、利尿、养阳等作用,属于收敛性止汗中药。对气虚疲乏,少食稀便,表虚自汗,气虚水肿有很好的疗效。
5、酸枣仁:这种中药性味平甘,入心、脾经,有止汗、养心、养神的作用。对心虚失养引起的多汗症有很好的疗效。也可以治疗心悸、健忘、失眠、睡眠中出汗等病症。
6、五味子:五味子性温味甜酸,有收敛、固涩、补气、生津的作用,五味子味酸能止汗生津;味甜能补气,常用于治疗气津两伤引起的多汗、口渴、困倦和虚弱。
上面这些就是有止汗作用的中药,通过介绍我们可以知道,不同的中药有不同的疗效,虽然都是止汗的,但是治疗的病症是不一样的,患者最好是经过中医辨证再选择合适自己的使用,治疗汗多最好方法是先找出原因,许多疾病会导致出汗。

2021-07-13
多汗可以吃的中药1、浮小麦:这种中药性味甘凉,入心经,有很好的止汗作用,可以治疗虚热引起的出汗过多,是清虚热药的中药。可以直接用浮小麦煎水服用。
2、糯稻根:糯稻根性味甘平,入肺、肾经。有滋阴、清热、止汗的作用。它是一种固表止汗的中药。可直接煎汤服用,阴虚盗汗的患者可以用它搭配黑枣、红糖煎水饮用。
3、麻黄根:这种中药性平味甘涩淡,入肺,心经。有降压、固表、止汗的作用,是收敛性止汗药物。虚汗淋漓可以用麻黄根、黄芪制作成药丸,每天用浮小麦煎水送服。2021-07-13
mcxzy 阅读 9 次 更新于 2025-04-18 07:13:50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内疗方面,常用的中成药有知柏地黄丸、六味地黄丸等,它们具有滋阴清热、固气止汗的功效。在医生的指导下,患者还可以使用五味子、龙骨、牡蛎等中药材敛汗,搭配人参、黄芪、麦冬、桂圆、枸杞等补气固血的药材。这类中药较为温和,需要患者长期坚持服用才能见效。此外,体虚多汗的患者应注意饮食调理,避免食...

  • 药物三:除了自我心理调节外,可以用一些中药治疗比较好,比如桂附理中丸配合金匮肾气丸来治疗,同时平时也应该要注意加强营养,适当锻炼身体,相信慢慢调理是会好起来的。

  • 阴虚血热也是手脚多汗的原因之一,伴随口干舌燥、手足心烦热等症状。治疗上需滋阴养血、凉血祛风,可选用知柏地黄丸、防风通圣丸等中成药调节。此外,日常饮食宜清淡,避免肥甘厚味和辛辣油腻食物的刺激。选择透气性好的宽松鞋袜,有助于汗液蒸发,预防皮肤问题。总之,手脚多汗的调理需从内在开始。通过调整...

  • 另一种治疗方式是中医治疗,建议患者在生活中多食用黄芪、红枣、太子参等具有补益作用的中药,以此来加强体质锻炼,巩固汗腺的调节功能。同时,保持情绪的稳定也是非常重要的,多吃一些清热生津的食物如莲藕、白菜等,可以帮助提高自身的抗病能力。此外,还应该多吃一些富含营养的水果和蔬菜来补充身体所需要的...

  • - 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患者可能会经历过度出汗。药物治疗,如抗甲状腺药物,有助于控制甲状腺激素水平,减轻多汗症状。2. 中医调理:- 自汗:即日间活动时出汗,可能需要服用具有益气固表作用的中药,如人参、黄芪、白术等。补气固表的药物,如玉屏风散、补中益气丸,亦是治疗选择。- 盗汗:夜间入睡后...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