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人体6个暖身穴,御寒保暖!

福康堂中医养生(专业治疗骨科痛症,纯手法理筋正骨)

甘苌轩13924361101

中医常说“痛则不通,通则不痛”,大家都知道一个浅显的道理,温暖的夏季流水潺潺,严寒的冬季滴水成冰,这就是“寒则凝,温则行”。

以下6个穴位,建议大家多按摩一下,可以起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御寒保暖的目的。

1、能够消除全身怕冷的大椎穴.

在后背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低头时,摸到颈后最突起的高骨,在这块高骨的下方就是大椎穴。

中医认为“大椎通阳”,因为这个穴位是督脉与六条阳经的交汇点,大椎是调节全身怕冷的重要穴位,按摩或艾灸大椎穴可以通络散寒,这也是缓解全身怕冷的重要方法。

另外还可以在洗澡时先用热水冲大椎穴10分钟左右,直到穴位处皮肤泛红,整个头颈后背乃至全身皆觉得温热时,再停歇,沐浴后注意保暖,好好睡上一觉;或者每日早、晚各用手掌搓大椎穴5分钟,使得穴位处觉得酸胀发热即可。

大椎穴还可以预防治疗感冒。如果觉得感冒袭来,出现头晕、头痛、鼻塞、咽痒等前驱症状,可以用手掌搓热颈后的大椎穴或直接艾灸大椎穴,以皮肤发热发红为度,能帮助身体振奋阳气,抗御外邪。

2、能够温暖“关节”的合谷穴

合谷穴即老百姓常说的“虎口”,位置在拇、食两指之间凹陷处。

像天寒引起的关节炎、肩周炎等都可以通过按摩合谷穴治疗。按摩合谷穴的频率约为每分钟30次左右,按摩穴位感觉出现酸、麻、胀即“得气”现象为好。

(孕妇一般不要按摩合谷穴)

3、 能够提高“耐寒能力”的足三里穴.

该穴位位于外膝盖眼下方三寸(四横指宽),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属于阳明经穴,阳明是多气多血之经,对于经络气血的通畅关系重大。如果能每天坚持按摩可以增加机体的抵抗力,提高人体的耐寒能力。

4、能给全身供暖的神阙穴

温暖这个穴位可以鼓舞脾胃阳气,特别是一些胃部怕冷、爱腹泻的人,要特别注意这个部位的保暖;可以经常在肚脐热敷,温灸。

5、能够消除上肢怕冷的阳池穴

阳池穴位于腕背横纹中,当指总伸肌腱的尺侧缘凹陷处,是支配全身血液循环及荷尔蒙分泌的重要穴位。刺激这一穴位,可迅速畅通血液循环,暖和身体,进而消除发冷。

可经常按摩或艾灸阳池穴,尤其是快到冬天了,应该多坚持按摩或灸灸。

另外可以按压刺激该穴位。刺激时,最好是慢慢地进行,时间要长,力度要缓。

最好是两手齐用,先以一只手的中指按压另一手的阳池穴,再换过来用另一只手的中指按压这只手上的阳池穴。这种姿势可以自然地使力量由中指传到阳池穴内。

还可以经常按摩,从手掌内侧往上按摩揉搓,到手臂和肩部交接处,再从手臂外侧向下按摩揉搓到手指,连续三次,然后抚摩另一只手臂。因为手臂上有三条阴经和阳经,按摩揉搓手臂可以疏通手臂上的阴经和阳经,解决阴阳不和谐。

6、消除下肢怕冷的涌泉穴

中医学认为,人体诸多经脉都汇集于足底,与全身各脏腑、组织、器官都有密切关系。涌泉被称为“接地气”的枢纽,按揉可以调节气血睡眠,刺激涌泉穴,有益于补肾壮阳、强筋壮骨。

经常坚持搓揉此穴必然会促使手脚冰凉、下肢怕冷的症状康复。

可经常在睡前用热水或者艾叶水泡脚,温度在40°左右,时间在20-30分钟,然后分别揉搓两脚心100次左右。2022-07-23
mcxzy 阅读 41 次 更新于 2025-04-06 06:03:21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1、第一大穴:大椎穴 大椎穴是人体最大的穴位,属督脉,在第7颈椎与第1胸椎之间。作用:此穴有解表、疏风、散寒,温阳、通阳、清心、宁神、健脑、消除疲劳、增强体质、强壮全身的作用。大椎穴,传统中医称它为“诸阳之会”,因为这个穴位在背部的最高点,背部本来就属阳,所以大椎穴堪称阳中之阳...

  • 在冬天,很多人会出现手脚冰凉的症状,这可能与气血不畅有关。为此,专家推荐揉搓三个“暖身穴”,即涌泉穴、合谷穴和足三里,以疏通经络、活血化瘀、御寒保暖。1. 涌泉穴位于脚心部,用手掌快速揉搓,直到有热感为佳。每天早上和晚上临睡前,揉搓涌泉穴各90下,接着揉搓各脚趾90下。中医学认为,人体诸...

  • 4、神阙穴神阙穴为任脉之要穴,位于肚脐正中处,具有温阳益气,补肾健脾之功效,宫寒人群艾灸该穴位,有助于调整阴阳平衡,防治因气血阴阳失调而发生疾病。5、气海穴气海穴位于人体下腹,直线连接肚脐与耻骨上方,具有补肾益气的功效,艾灸这个穴位对于宫寒所致的月经不调,崩漏,不孕有一定的防治作用。6、艾...

  • 1、涌泉穴 最重要的一点是脚底的涌泉穴。这是肾经的起点。按摩时,可以用手和手心摩擦脚心。它可以发热并使你保暖。它可以使发热持续5到10分钟。通常,手脚冰冷的人不能很好地入睡,因为血液和气血不能平稳地运转。如果是这种情况,您可以在每天洗完澡后半小时睡前摩擦涌泉穴。失眠治疗的效果也不错。2...

  • 1、能够消除全身怕冷的大椎穴。在背部的中线,第七个颈棘突在凹陷处。鞠躬时,您可以感觉到脖子后部最突出的高骨。在大骨头下方是大椎穴。中医认为“大椎通阳”,是因为此穴位是杜经与六经之交。大椎是调节全身怕冷的重要穴位。大椎穴位的按摩或艾灸可以打开经络散散感冒,这也很重要。重要的方法是,...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