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脏六腑的名称和关系?

一、五脏:肝心脾肺肾
二、五行:木火土金水
三、六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
胆:叫做中正之官、决断;胃叫做仓廪(lin)之官,胃火盛,饥饿快,上牙痛为胃经,内廷穴;小肠为受盛之官,收取精华;肾主管小肠收来的精华。大肠为传道之官,排除糟粕,下牙痛为大肠经,合谷穴颊车穴。三焦为孤俯,决渎之官,通调水道,为总领五脏六腑和内条外;膀胱为州都之官,主气化。

扩展资料(1)五脏之间的相生:肝生心就是木生火,如肝藏血以济心;心生脾就是火生土,如心之阳气可以问脾;脾生肺就是土生金,如脾运化水谷之精气可以益肺;肺生肾就是金生水,如肺气清肃则津气下行以资肾;肾生肝就是水生木,如肾藏精以滋养肝的阴血等等。
(2)五脏之间的相克:肺(金)的清肃下降,可抑制肝(木)阳的上亢,即金克木;肝(木)的条达,可以疏泻脾(土)的壅滞,即木克土;脾(土)的运化,可以防止肾(水)水的泛滥,即土克水;肾(水)阴的上济,可以制约心(火)阳亢烈,即水克火;心(火)的阳热,可以制约肺(金)的清肃太过,即火克金。
五行学说来说明脏腑之间的平衡关系,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是因为五脏对应五行只是抽取了五脏的部分特性,五行并不能解释世界上的一切现象,只是部分关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五脏六腑
2023-03-15
mcxzy 阅读 15 次 更新于 2025-04-08 01:43:19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人体内部包含各种器官,这些器官在中医中统称为“五脏六腑”。中医将实心有结构的器官称为“脏”,包括心、肝、脾、肺、肾;而“腑”则指空心的器官,如大肠、小肠、胆、胃、膀胱及三焦,它们负责接受五脏产生的浊气。五脏的主要功能在于生化和储藏精、气、神、血及津液,因此被称为“五神脏”。中医...

  • 中医的五脏是指心、肝、脾、肺、肾,六腑是指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五脏主要负责贮藏精气,六腑主要负责消化食物、吸收营养和排除糟粕。心与小肠互为表里,心属里,小肠属表,心的阳气下降于小肠,帮助小肠区分食物精华与糟粕。心火过盛可移热于小肠,导致小便短赤、灼痛、尿血等症状;小肠...

  • 在《黄帝内经》中,心、肝、脾、肺、肾被称为五脏,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天然的有机循环系统。中医学认为,人体的健康与长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系统的协调运作。一旦这个循环系统失衡,人体就容易患病。接下来,我们将探讨人体五脏六腑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一些调理五脏六腑的方法。人体五脏六腑之间的关系:...

  • 一、五脏:肝心脾肺肾 二、五行:木火土金水 三、六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 胆:叫做中正之官、决断;胃叫做仓廪(lin)之官,胃火盛,饥饿快,上牙痛为胃经,内廷穴;小肠为受盛之官,收取精华;肾主管小肠收来的精华。大肠为传道之官,排除糟粕,下牙痛为大肠经,合谷穴颊车穴。三焦为孤俯,决渎...

  • 中医理论认为,五脏六腑与人体各个部位有着密切的关系。比如,心对应于舌,肝对应于目,脾对应于唇,肺对应于鼻,肾对应于耳。这些对应关系反映了五脏六腑对人体生理和病理变化的影响。六腑中的小肠与胃相连,胃则与口唇相关联,大肠与肛门相联系,膀胱则与尿道相关,三焦则与全身各部位的气液流通有关。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