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药的四性五味,能大概慨括它们的功效吗?

四性:即是寒、凉、温、热四种药性,寒热偏性不明显的即为平性。 寒凉药材多具有清热泻火作用,适用于热性病症;温热药材多具有温里散寒的特性,适用于寒性病症。 五味:即是通称的辛、酸、甘、苦、咸五种药材滋味,另还有淡味。 五味作用特点在于“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 四性 属性 作用 代表中药材 温阳 祛寒补虚。 红枣、黄芪、当归、川芎、龙眼肉。 热 祛寒,消除寒症。 肉桂。 寒阴 清热解暑,消除热症。 金银花、黄连、大黄、生地黄。 凉 降火气,减轻热症。 薏仁、菊花、西洋参、罗汉果。 平 健胃开脾,强壮补虚。 枸杞、芝麻、芡实、甘草、白木耳。 五味 辛 作用:能活血行气,发散风寒。 对应器官:肺 代表中药材:薄荷、木香、川芎、大小茴香、紫苏、白芷、花椒、肉桂。 注意事项:多辛散燥烈,食用过多容易耗气伤津液,导致便秘、火气大、痔疮。 酸 作用:能生津开胃,收敛止汗,帮助消化,改善拉肚子症状。 对应器官:肝 代表中药材:乌梅、五倍子、五味子、山楂、山茱萸。 注意事项:多食容易损伤筋骨;感冒者勿食用。 甘 作用:补虚止痛,缓和药性,调和脾胃系统。 对应器官:脾 代表中药材:人参、甘草、红枣、黄芪、淮山、薏仁、熟地黄。 注意事项:食用过多容易发胖、伤齿;上腹胀闷,糖尿病患者少食用。 苦 作用:具有清热泻火、降火气、解毒、除烦躁等作用。 对应器官:心 代表中药材:黄连、白果、杏仁、大黄、枇杷叶、黄苓、厚朴、白芍。 注意事项:口干舌燥、目红耳鸣、便秘、干咳体者不宜多服用;还有吃多容易导致消化不良,胃病者应节制。 咸 作用:泻下通便、软坚散结、消肿,多用于大便干结,消除肿瘤、结核。 对应器官:肾 代表中药材:芒硝、牡蛎、草决明、玉米须、茴香。 注意事项:多食容易造成血压升高、血液凝滞,心脏血管疾病、中风患者忌食过量。 淡 作用:利水渗湿,用于治疗水肿、小便不利等症状。 代表中药材:薏仁、通草、猪苓。 注意事项:无湿症者慎用。2014-04-15
mcxzy 阅读 5 次 更新于 2025-04-13 09:42:50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四性,即寒、凉、温、热四种药性,寒热偏性不明显的则为平性。寒凉药材多有清热泻火之效,适用于热性病症;温热药材则多有温里散寒之特性,适用于寒性病症。五味,即辛、酸、甘、苦、咸五种药材滋味,另有淡味。五味作用特点在于“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温性药材能温阳祛寒补...

  • 中药的特性与味道,通常被概述为四性五味,即寒、凉、温、热和酸、苦、甘、辛、咸。四性是药物性质的基本分类,寒与凉对应身体内部的热,热与温对应寒冷,温性略低于热性,凉性低于寒性。这种分类是相对于疾病状态的寒热而言的,日常食物中,平性食物较为常见,温热性食物次之,寒凉性食物较少见...

  • 四气指的是药物的寒、热、温、凉四种特性,又称四性,是药物最基本的作用属性。寒凉与温热是对立的两种药性,但它们之间也存在程度上的差异,其中还有平性,即药性平和。寒凉药通常具有清热、解毒、泻火、凉血、滋阴等功效,适用于治疗各种热症,如黄芩和板蓝根对发热口渴、咽痛等热症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 药物性能的四气是古人根据药物作用于人体后所发生的不同反应而概括出来的,它是药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说明药物作用性质的主要理论依据之一。2. 五味的产生与认定:五味是指药物酸、苦、甘、辛、咸五种基本的味。自《神农本草经》提出五味理论以来,历代本草均遵循之,并在实践中不断补充和发展。

  • 四气就是指药品具备的寒、热、温、凉四种药效,也称四性。五味,便是辛、甘、酸、苦、咸五种不一样的药味,意味着着食药同源不一样的作用和运用,是药品功能的关键标示。中医药学食的四气以及功效 中医学觉得,病症的产生是因为发病要素功效于身体后,造成 五脏六腑作用丧失融洽,阳阴血气偏盛偏衰。药品...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