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经脉,经络分类名。亦称十二正经。为人体手、足三阴三阳十二条主要经脉的合称。十二经脉是经络学说的主要内容。
《灵枢.海论》:“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腑脏,外络于肢节。”十二经脉是人体运行气血的主要通道,也是经络系统的主体。2023-03-06
经络学说源远流长,其理论基础可追溯至《黄帝内经》。《素问·徵四失论》提及的十二经脉与三百六十五络脉,是古代医家熟知并遵循的体系,正如人们对身体各部位的寻常理解无需过多解释。然而,中医学在宋代以前,其对经络实质的完整理解逐渐失落,以《灵枢》为例,从汉至宋的版本仅存残本,直至北宋元7950...
现代中医的经络理论在20世纪经历了深刻的创新和发展。进入90年代,中国启动了国家级的“八五”和“九五”经络研究项目,致力于从现象深入到本质,对经络的机理、脏腑关联和物理特性进行了深入探讨。1996年,邓宇等学者提出“分形分维经络”理论,认为经络是细胞充填的非管结构,形成了一种“自身调节-体液调...
20世纪90年代,中国对经络理论的研究进入新阶段,启动了“八五”和“九五”国家级经络攀登计划,研究重点从现象转向本质,主要围绕循经感传的机制、经脉与脏腑的关联以及经脉线的理化特性展开。其中,一些关键理论和实验方法被提出:1996年,邓宇等人提出了“分形分维经络”理论,主张经络形态是非间隙的,由...
该学派的理论起源于2012年,由香港中医科技学院肖伯谦专家团队提出。他们以《黄帝内经》《皇帝八十一难经》等传统理论为基础,结合古现代经络理论,传承百余年的实践经验,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概念和理论。这些理论包括《脉络脊椎与人体健康》、《脉络的三大功能》、《脉络品质》、《人体的量子纠...
神经论认为循经感传是神经元间兴奋传递的结果;体液论则认为经络是体液流动通道,体液运动影响神经产生感觉;能量论则将其视为能量与信息传输的渠道。孟竞璧利用同位素示踪技术进行研究,中国曾邦哲则提出了“神经-内分泌-免疫调控”理论,解释经络的多功能性。从1980年 始,国外学者如法国的de Vernejo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