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犯肠胃证的中药处方有哪些?

(1)良附丸合桂枝汤加减
[主治]胃痛卒发,痛无休止,得温则减,遇寒加重,多有受凉或饮食生冷病史,或伴见呕吐清水,畏寒怕冷,手足不温,喜食热饮,口淡不渴,舌苔薄白或白腻,脉沉迟。
[处方]高良姜、香附、桂枝、炒白芍、炙甘草、姜半夏、荜拨、生姜各适量。
[用法]水煎服,每日早、晚各1剂。
(2)复方胃痛汤
[主治]胃痛。
[处方]党参、蒲公英各20克,茯苓、丹参各15克,砂仁6克,土炒白术、木香、藿香、苏梗、香附各10克,甘草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30日为1疗程。
(3)安胃散
[主治]胃脘痛。
[处方]党参、黄芪各20克,丹参、蒲公英各30克,延胡索、香附、神曲各15克,干姜、白及各10克,甘草6克。
[用法]共研细末,每次服10克,每日3次,1个月为1疗程。期间忌食生冷、油腻、辛辣之品。
(4)丁附理中汤
[主治]胃脘冷痛、痛势剧烈。
[处方]丁香、制附子、炙甘草各6克,干姜、白术各10克,人参6克(或党参1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30日为1疗程。
(5)厚朴温中汤
[主治]胃脘疼痛。
[处方]厚朴15克,陈皮、草蔻仁、茯苓、木香、生姜各10克,干姜、炙甘草各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21天为1疗程。
(6)胃痛灵
[主治]寒凝所致的胃痛。
[处方]诃子、高良姜、厚朴、干姜、茯苓、甘草、草果、陈皮、延胡索、制香附、炒神曲、炒麦芽各等份。
[用法]制成散剂,每次3克,温开水冲服。
(7)香砂六君子
[主治]胃寒疼痛。
[处方]党参12克,白术、茯苓、生姜、法半夏各10克,炙甘草、陈皮、木香、砂仁各6克,红枣4枚。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15天为1疗程。
(8)黄芪建中汤
[主治]胃脘冷痛,遇寒痛甚,喜得温按,胃纳差,口淡无味;或吐痰涎,小便清长,大便溏泄,舌淡苔白,脉沉紧。
[处方]白芍18克,桂枝9克,炙甘草6克,生姜、黄芪各10克,大枣4枚,饴糖30克。
[用法]诸药水煎取汁,加饴糖,分2次温服,每日1剂。
(9)温通膏
[主治]寒性胃痛。
[处方]吴茱萸、干姜、公丁香各50克,小茴香75克,肉桂、生硫黄各30克,胡椒5克,山栀子20克,荜拨25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贮瓶密封。用时取药末25克加等量面粉,用开水调成糊状敷脐上,加热水袋热敷。
(10)大黄附子汤
[主治]突然腹中绞痛,可触及包块,疼痛拒按,畏寒喜温,面色青冷,伴腹胀,呕吐,舌淡苔白,脉沉紧。
[处方]大黄、附子各9克,细辛3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2019-12-28
mcxzy 阅读 11 次 更新于 2025-04-19 14:31:36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1)藿香安胃散:此方具有燥湿健脾、和胃止呕之功效。组成药物包括藿香、半夏、陈皮、厚朴、苍术(炒)、甘草(灸)。用法为将上述药材加水300毫升,加入7片姜和2枚枣,煎至200毫升,于饭前服用。(2)一颗珠:此方旨在温胃止呕。药材组成为雄黄、五倍子、枯矾、葱头、肉桂、麝香。制备方法是将诸药...

  • 方解:吴茱萸辛、苦,性热。有温中止痛,疏肝理气,和胃止呕之功。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具有解痉止痛、抑制胃运动而止呕止吐、抗溃疡并抑制胃酸的作用。黄连苦寒,清胃热并燥湿,泻肝、胃之火并解 湿热 之毒。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连具有消炎、抑制渗出、抑制幽门螺杆菌、抗溃疡、调节胃运动、解痉止...

  • 【中药处方】(1)生姜半夏汤加味 [主治]温中补虚。[处方]生姜15克,半夏12克,干姜12克,人参12克,甘草l0克,大枣4枚,黄岑3克,黄连3克。[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2)温运中宫汤 [主治]温中行气。[处方]党参12克,干姜4.5克,炙甘草4.5克,广木香6克,炒砂仁6克,法半夏9...

  • (1)良附丸 [处方]高良姜、香附(醋制)。[主治]温胃理气。用于寒凝气滞,脘痛吐酸,胸腹胀满。[用法]口服,1次3~6克,1日2次。(2)附子理中丸 [处方]附子(制)、党参、白术(炒)、干姜、甘草。[主治]温中健脾。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用法]口服,水蜜丸1次6克...

  • [处方]干姜、白术、荜拨、桂枝、降香、白芍、延胡索(醋炙)、当归、六神曲、枳实(炒)、甘草等各适量。[用法]水煎服,每日2剂。一个疗程21天(三周)。观察2个疗程。(3)黄芪柴胡汤 [主治]疲倦乏力,小腹胀(呼)气、屁多、大便次数多且不成型导致肛口发红不舒服,腹部一不焐盖好或者吃了大...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