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经络不通导致的面部神经性肌肉问题

首先心情要放松,保持心情舒畅对治愈你的疾病有帮助;其次配合医生治疗;人体本身就不是一个对称体,你愈注意它就愈不对称;建议吃一点健脾益胃以及舒筋活络的药2013-09-05
吃东西的时候会不会流泪?是一侧还是双侧?眼睑能不能闭合?2013-09-05
肌萎缩的临床表现:
   一、急性或亚急性肌萎缩
  一般为神经原性萎缩,其发生的速度与神经损害的速度和程度有关。神经受损及中断的越急、越严重,则肌萎缩发生的越快、越明显。急性起病时肌萎缩发生于瘫痪之后,临床以瘫痪的表现为主,如脊髓灰质炎、周围神经炎、格林-巴利综合征、酒精中毒等。神经痛性肌萎缩早期表现为肩胛附近的剧烈疼痛,继之在肩胛附近很快出现肌张力降低、瘫痪及肌肉萎缩,在某些肌群中可出现单一的萎缩,呈镶嵌式。
  二、进行性四肢远端性肌萎缩
  常为神经原性肌萎缩,以四肢远端为主,上肢于手的骨间肌,大、小鱼际肌表现明显,而下肢于胫前肌的萎缩表现较明显。两侧基本对称,常发生于瘫痪之前,为单一的症状。常见的疾病有运动神经元病的肌萎缩侧索硬化型和进行性脊髓性肌肉萎缩症,颈椎病所致的上肢远端的无力和肌萎缩。腓肠肌萎缩症表现为下肢大腿下1/3处为界的肌肉萎缩,伴有深浅感觉障碍,出现感觉性共济失调。另外,脊髓空洞症、脊髓血管畸形、麻风以及慢性前角灰质炎都可致四肢远端的进行性肌萎缩。肌肉病的萎缩性肌强直和远端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也表现为四肢远端的肌萎缩。
  三、进行性四肢近端性肌萎缩
  常为肌原性萎缩,以四肢的近端及躯干肌明显,常表现为肩胛带肌和骨盆带肌的萎缩和无力。如颈肌的无力,有些患者需用手支撑才能将头抬起。肩胛的肌肉萎缩构成翼状肩胛。骨盆带肌的萎缩无力形成特异的‘鸭步’步态。常见的疾病为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多发性肌炎、糖尿病性肌萎缩和激素性肌病.
  Wohfart-Rugelberg-Welancter病是一种遗传病,见于青年人,表现为四肢近端及肢带部有肌肉萎缩,腓肠肌偶呈假性肥大。此病有时可见到肌纤维颤动,并可用新斯的明诱发。无鸭步与翼状肩胛。
  四、局限性肌萎缩
  以局部的肌肉或肌群为主的萎缩,常由各种单神经炎或损伤所致,一般伴有该神经支配相应的感觉区障碍,病变部位可根据其解剖定位,常见的病因有单神经炎(如桡神经、腓神经、坐骨神经损伤等),腕管综合征,臂丛神经损伤,神经纤维瘤等。其他还有:
  1.脊髓灰质软化可表现为远端进行性的肌萎蓿,或局限于手部,不侵犯前臂及上臂,萎缩进行到一定程度时就停止。它伴有感觉障碍,好发于老年,常由梅毒血管病变引起。
  2.青年一侧性上肢肌萎缩症发病于14~24岁,男性多见,起病隐袭,表现为前臂中点以下变细,大、小鱼际和骨问肌萎缩明显,常为单侧,萎缩界限鲜明,无感觉障碍,但植物神经障碍比较明显。此病进行至1~3年内自行停止。
  3.反射性肌萎缩 是指由于局部病变如关节病变使肌肉产生的一种废用性萎缩。见于创伤性、感染性、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可致全身性肌萎缩。
  五、偏身萎缩
  1.顶叶病变有人发现顶叶肿瘤可出现对侧肌肉萎缩,而且认为有诊断价值。这种肌萎缩多限于上肢.在上肢近端,故常有肩关节脱位。它还伴有皮层感觉障碍,上肢及手部植物神经障碍,甚至出现皮下组织和骨骼异常。有人提出弛缓性单瘫或偏瘫、皮层感觉障碍和肌萎缩为顶叶病变的三联征。
  2.脑血管病偏瘫也可以出现肌萎缩,见于两种情况,早期一般多在发病后数周内出现,另一种情况是晚期发生,在发病后数月出现。常表现于上肢远端的肌萎缩,有时也局限于肩胛带特别是在三角肌部,故常有肩关节脱位。下肢肌萎缩罕见,常属于废用性萎缩。
  3.先天性偏身肌萎缩 表现为偏身均匀的肌萎缩,无明显肌力减退及腱反射改变,常与先天性顶叶发育不全有关。
  4.进行性偏身肌萎缩表现为腱反射亢进,有偏身感觉障碍,为对侧大脑半球或大脑半球深部病变,尤其见于丘脑的占位性病变。
  腓骨肌萎缩症的症状:
  发病初期双足无力,活动不灵,麻木,腓骨肌开始萎缩,后逐渐扩展至骨间肌、小腿屈肌,最后累及大腿下1/3肌肉,但其上部完全正常,形成“鹤腿”或倒置的酒瓶样畸形。萎缩肌肉可有肌束震颤。跟腱反射早期减弱或消失。因足背屈无力常呈马蹄内翻畸形。
  后期手部出现骨间肌,大、小鱼际肌萎缩,形成猿手畸形。但萎缩一般不超过肘关节以上。肢体远端呈套式感觉减退,常有肿胀、紫绀、溃疡等神经营养障碍。偶见视神经萎缩,瞳孔改变,眼球震颤及三叉神经痛。2013-09-05
有可能是面神经麻痹?2013-09-05
mcxzy 阅读 14 次 更新于 2025-04-19 18:37:31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首先心情要放松,保持心情舒畅对治愈你的疾病有帮助;其次配合医生治疗;人体本身就不是一个对称体,你愈注意它就愈不对称;建议吃一点健脾益胃以及舒筋活络的药

  • 您好,根据您的描述,面部出现的症状可能是因为神经炎症或病变所引起的。如果怀疑是由血管压迫导致的,建议您去医院的神经科进行检查,以排除器质性病变的可能性。如果检查结果排除了器质性病变,可以尝试针灸疗法。中医理论认为,面部的经络分布广泛,当经络受阻或不通时,可能会引发面部抽搐的症状。针灸通...

  • 祖国医学认为,大多数病人因为风寒入络,经络不通,没有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彻底,病情迁延日久,耗伤阴血,引动肝风所致。现在此病的发病率呈上升的趋势,劳累、精神紧张,工作压力大等己占据重要位置。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面部受冷风吹袭,面神经的营养微血管痉挛,引起局部组织缺血、缺氧所致。也有的认为与...

  • 面肌痉挛在中医中常被描述为口僻、筋惕肉目闰等症状,通常认为其病因为外风侵袭或肝阳上亢、血亏引发肝风。其病位主要在面部经络和肝,多为实证。根据不同的症状,可以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首先,对于风寒阻络的情况,主要表现为面肌抽搐,因受风寒而诱发,伴有恶寒发热、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的...

  • 面部神经麻痹,又称面瘫,这是一种发病迅速的疾病,主要症状包括口眼歪斜、言语不清、嘴角流涎等,中医称之为中风。现代医学认为,这种病症可能由于脑血管阻塞、面部血液循环不畅、神经传导失调引起。面部神经麻痹发生后,常表现为一侧面部肌肉痉挛严重,而另一侧则相对较轻。治疗时应重点针对痉挛较重的一侧...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