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孔之学,脾腧穴,治脾的要穴

脾俞穴,出自《灵枢.背腧》,属足太阳膀胱经,为脾之背俞穴。其“脾”,脾脏也。“俞”者,输也。脾俞名意指脾脏的湿热之气由此外输膀胱经。本穴也因与脾脏有内外相应的联系,为脾经经气输注于背部之处,故被称之为“脾俞”穴。

脾腧穴,顾名思义就是治疗脾脏的要穴,对改善脾脏功能,消除脾脏功能时常所造成的病理证候,有不良的疗效。《铜人经》记载“脾俞在第十一椎下两旁,相去各一寸五分,针入三分,留七呼,可灸七壮”。《针灸学》也记载,脾俞穴在背部,当第11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有个背俞穴的记忆方法就是,肺心膈肝脾,三五七九十一。

本穴为治脾的要穴,主治脾虚有关的病症。脾脏为生痰之源,脾虚则无法运化水液,导致湿聚成痰,痰浊上蒙清窍,阻遏经络,则可见头痛、头晕。我们可以取脾俞穴配合丰隆穴、阴陵泉穴健脾祛湿。脾脏又为运化水谷的重要器官,脾气虚弱,则水谷难以运化,气血生化之源不足,气血不足则无法濡养清窍,所以可见头晕。这个我们可以通过调理脾俞穴来健脾理气。同样,脾为生痰之源,脾气虚则水液运化无力,可见水湿内停,聚湿成痰,则可出现咳嗽咳痰等,这个我们可以用脾俞穴配合丰隆穴。曲泽穴、肺俞穴等健脾祛湿,宣肺化痰。除此之外,本穴对于脾虚所致的心悸失眠、水肿、泄泻等均具有不错的疗效。

本穴日常保健方法:

1、针刺法:《针灸学》有言,本穴斜刺0.5 0.8寸。不宜深刺,以防造成气胸或刺伤肝脏。

2、按摩法:取舒适卧位,操作者两手拇指指腹放置在患者的脾俞穴上,逐渐用力按而揉之,使患处产生酸痛感。如此反复操作5—1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

3、灸法:一般选用艾条灸,多使用回旋灸治疗方法。一般一次维持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以局部温热为宜一孔之学脾腧穴,治脾的要穴。2022-07-30
mcxzy 阅读 87 次 更新于 2025-04-13 11:42:56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脾俞穴,出自《灵枢.背腧》,属足太阳膀胱经,为脾之背俞穴。其“脾”,脾脏也。“俞”者,输也。脾俞名意指脾脏的湿热之气由此外输膀胱经。本穴也因与脾脏有内外相应的联系,为脾经经气输注于背部之处,故被称之为“脾俞”穴。脾腧穴,顾名思义就是治疗脾脏的要穴,对改善脾脏功能,消除脾脏...

  • 脾腧所属足太阳光膀胱经,有医治脘腹胀痛、胃出血、消化不良、贫血、月经不调、肾炎等功效;脾腧的部位:当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详细文中详解脾腧的精确方位图及穴道治疗法。特异脾腧生产坐落于背部,当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特异选穴方式 生产在背部,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脊中(督...

  • 简单选穴:坐落于背部,从颈后第1脊椎数至第11脊椎,在其外缘旁开2横指处就是。脾腧穴道解剖学 在背阔肌,竖脊肌和髂肋肌中间;第11肋间动,静脉骨间支的里侧支;布有第11胸神经后支里侧皮支,深层次为后支两侧支。脾俞穴的功效 脾腧属膀胱经,坐落于背部,为脾的背俞穴,是肝脏元精在背部...

  • 脾腧属足太阳光膀胱经,为脾之背俞穴,内要脾经,为脾经经气转输之处,是医治脾脏疾病的关键穴道,下边讨论一下脾俞穴的简易找法。脾俞穴的简单找法 科学研究精准定位:在背部脊柱区,第11胸椎棘突下,后旁正中心线旁开1.5寸。简单找法:座位,两锁骨下角直线与脊柱交叉所属的锥体为第7腰椎,往下...

  • 脾腧定位是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脾腧穴是足太阳膀胱经中的穴位,位于人体的背部。“脾腧穴”是专门负责外散脾脏湿热之气的。如果脾脏中的湿热之气散不出去,脾的功能就会受损,脾是气血生化之源,脾一受损,气血就会虚弱。所以,脾腧穴是人体内最重要的补气穴位之一。

美好纯真时代分享中医药学教程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