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气上逆怎么办?常按这5大穴位,帮助缓解治疗!

饮食不规律导致很多人的肠胃代谢变慢,蠕动减少,胃肠动力下降,从而导致食物气体反流,形成胃气上逆,出现这种症状除了药物治疗之外,最好通过食疗缓解。那么出现胃气上逆的原因是什么呢?

造成胃气上逆的可能性有很多,主要是因为胃部蠕动变得缓慢导致食物消化不了,胃酸减少,而身体摄入的营养物质包括维生素纤维素都不够,所以出现胃气上逆,就要想办法提高肠胃的消化代谢,改善肠胃的运化能力。平常可以多喝酸奶或者是益生菌类的饮料增加肠胃蠕动,加快食物的消化吸收。如果吃的过饱,一定要配合一定量的运动,防止食物堆积在胃部不消化导致胃气上逆,还可以多吃一些梨,有利于化痰,减少胃气上逆。最重要的是吃饭一定要吃八分饱,少吃产气体的食物,一般胃气上逆很容易缓解。

除了以上方法,还可以配合按摩这5个穴位:

1.中泉穴

中泉穴能够有效治疗胃气上逆,现代医学还用气治疗心胸疼痛。可以用艾灸法对着此穴针灸5-15分钟。中泉穴位于腕背侧横纹中,当指总伸肌腱桡侧的凹陷处。

2.一窝风穴

一窝风为经外奇穴,对胃气上逆和心痛也有很好的缓解作用,一窝风穴位于手背,腕横纹正中凹陷中。采用艾灸法或者针刺法每天针灸5-15分钟。

3.内关穴

内关穴对心脏和脾胃都有很好的保健作用,能够益气补血、安神养颜、治疗心脏病。缓解止痛、降逆止呕等作用,每天按摩2-3次,以感觉酸胀为宜,但是不宜用力多度。

4.攒竹穴

胃气上逆引起膈肌痉挛,导致气机的升降失调,而攒竹穴具有调节气机升降出入,降逆止呃的功效,攒竹穴位于组太阳膀胱经上,在面部、眉毛内侧边缘凹陷处,每次点按1分钟,有明显指压感觉。此穴用于寒、热、虚、实诸症所致之呃逆。

5.鱼腰穴

鱼腰穴应当在仰卧时按压,用两手拇指同时按两个鱼腰穴(眉毛中点处),由下向上按压,用力由轻到重,直到产生酸胀感,每天反复按摩2分钟。

❤养心小贴士:

胃气上逆是常见的肠胃问题,胃气上逆的人会经常打嗝,反胃、胃部胀痛,伴有时而轻时而重的感觉,因此一定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对于 胃气上逆的话题,你有什么样的看法或意见欢迎和我一起分享。如果还有什么其他想了解的话题,可以告诉我。2022-07-19
mcxzy 阅读 194 次 更新于 2025-04-05 20:04:22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1、点按中脘穴 中脘穴在人体前正中线任脉上,肚脐上4寸,是足阳明胃经的募穴,是胃经经气结聚之 处,点按中脘穴能够促进经气运行,调节胃的功能。用手指点按或揉按中脘穴,每次2~3分钟,至局部产生发热感。2、揉按心窝 心窝指中脘穴以上,胸骨以下的部位,是胃在体表的对应区,用手掌以顺时针及...

  • 点按中脘穴:它在肚脐上4寸的地方,就像是胃经的小管家。用手指轻轻地点按或者揉按它,每次2~3分钟,直到感觉那里暖暖的,胃也会变得舒服很多。揉按心窝:心窝就在中脘穴上面,胸骨下面。用手掌顺时针和逆时针各揉36圈以上,就像给胃做了一个温柔的按摩,能让胃气更通畅,消化也会变得更好。推按两...

  • 第一、实证:通常按摩中脘、内关、足三里等穴位,以疏通瘀滞,和胃降逆。此外,如果寒邪犯胃可以配胃俞穴位;饮食停滞配梁门穴位;肝气犯胃配太冲穴位;气滞血瘀配膈俞、公孙穴位。第二、虚证:通常按摩中脘、胃俞、脾俞、足三里等穴位,以温中健脾,和胃降逆治疗。虚寒甚配气海、关元穴位;胃阴不足,...

  • 2. 中脘穴:位于肚脐正上方四指宽的位置。对于各种胃痛、食物反流、打嗝、因受凉引起的胃痛以及胃气上逆引起的心胸不适等症状,都有显著的治疗效果。3. 足三里穴:位于膝盖下方外侧,约四指宽的小腿胫骨前缘。这是一个强壮的穴位,按摩时可以施加较大力度,酸、麻、胀的感觉可以传达到脚背。足三里穴...

  • 胃寒症和肝气淤阻可能导致胃气上逆。建议从现在起减少冷食摄入,同时去药房购买艾条进行穴位灸疗。灸疗主要针对两个穴位:足三里和丘虚。足三里位于膝盖以下四指宽处,是胃经的输穴,灸疗有助于胃中寒气下降;丘虚位于外脚踝下方,是胆经的原络穴,灸疗有助于肝胆经淤气下降。中医认为,脾胃主升清,肝胆主...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