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虚脉类脉象

虚脉类脉象包括虚、细、微、代、短等5种脉象。

  虚脉

  [脉象特征]三部脉举之无力,按之空虚。其具体特点是脉搏搏动力量软弱,寸、关、尺三部,浮、中、沉三候均无力。是脉管的紧张度减弱,脉管内充盈度不足的状态。

  [临床意义]虚脉见于虚证,多为气血两虚。虚脉作为六纲脉之一,是脉象无力的象征。

  [机理分析]虚脉与气血不足有关,气虚无力推运血行,搏击力弱故脉来无力;气虚不敛则脉管松弛,故按之空虚;血虚不能充盈脉管,则脉细无力。

  微脉

  [脉象特征]:微脉极细极软,按之欲绝,若有若无。微脉特点是脉形极细小,脉势极软弱,以致轻取不见,重按起落不明显,似有似无。

  [临床意义]:多见于气血大虚,阳气衰微。

  [机理分析]:因营血大虚,脉管失充则脉细;因阳气衰微,鼓动无力则脉弱,按之欲绝,似有似无。

  细脉

  [脉象特征]细脉脉细如线,但应指明显。其特点是脉道狭小,指下如线,但按之不绝,应指起落明显。

  [临床意义]细脉多见于气血两虚、湿邪为病。

  [机理分析]由于阴血亏虚不能充盈脉管,医学教育网整理气虚则无力鼓动血行,致脉管的充盈度减小,故脉来细小且无力。或由于湿性重浊黏滞,脉管受湿邪阻遏,气血运行不利而致脉体细小而缓。

  代脉

  [脉象特征]:代脉脉来一止,止有定数,良久方还。其具体特点是脉律不齐,表现为有规则的歇止,歇止的时间较长,脉势较软弱。

  [临床意义]:代脉见于脏气衰微、疼痛、惊恐、跌仆损伤等病证。

  [机理分析]:因脏气衰微,元气不足,可致脉气不相接续,故脉来时有中止,止有定数,常见于心脏器质性病变。疼痛、惊恐、跌打损伤等见代脉,是因暂时性的气结、血瘀、痰凝等阻抑脉道,血行涩滞,脉气不能衔接,而致脉代而应指有力。

  短脉

  [脉象特征]:短脉首尾俱短。其具体特点是脉搏搏动的范围短小,脉体不如平脉之长,脉动不满本位,多在关部及寸部应指较明显,而尺部常不能触及。

  [临床意义]:短脉多见于气虚或气郁。

  [机理分析]:心气亏虚,无力鼓动血行,则气血不仅难以达于四末,亦不能充盈脉道,致使寸口脉搏动短小且无力。气滞血瘀或痰凝食积,致使气机阻滞,脉气不能伸展而见短脉者,必短涩而有力。故短而有力为气郁,短而无力为气虚。2023-01-31
mcxzy 阅读 17 次 更新于 2025-04-04 19:48:24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虚脉在中医学中是一个重要的诊断依据。虚脉是一种比较滑腻而柔软的脉搏,脉搏弱,频率慢。这种脉象通常反映身体内脏器官不足的情况。在经医生手中多年经验的诊断下,有时虚脉也会作为病理的表征,同时也常用来推断某些身体器官的功能状态是否正常。除了在中医医学中使用,虚脉也被广泛的应用于现代医学的研究...

  • 中医中较为常见的二十八种脉象,指的是人体脉动的特征和表现形式。这类脉象包括浮、沉、迟、数、滑、涩、虚、实、长、短、洪、微、紧、缓、弦、芤、革、牢、濡、弱、散、细、伏、动、促、结、代、大等。这二十八种脉象,反映了人体气血运行的状况,对中医诊断疾病有重要价值。脉象的观察是中医...

  • 脉沉弱,简而言之,是中医诊断中的一种脉象,象征着身体内部的虚弱状态。它揭示了气血供应的不足,可能是气虚、阳虚或者气血两虚的结果。在脉诊中,这种脉象被归类为虚脉的一种类型。脉沉弱并非局限于特定部位,它可能会在寸关尺等多个位置体现,涵盖了心、肝、肺、脾、肾等多个脏腑的功能状态。因此...

  • 28脉中,芤浮脉包括芤脉、革脉、散脉,沉脉包括牢脉、伏脉,迟脉包括结、代,数脉包括促、紧、动,虚脉包括弱、濡、细、微、短、涩,实脉包括滑、长、洪、弦,大脉包括缓脉。这些脉象均是在病邪与正气斗争过程中形成的。脉象繁多,不易掌握。前人采用执简驭繁的方法,如以浮沉迟数长短细大为纲,以...

  • 脉诊在中医临床意义重大,能揭示病性、机体状态、病因、病位及预后。《灵枢·经脉》指出:“经脉者,能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中医执业医师复习中,掌握脉象理论结合脉象辩证论治,对临床科目复习大有裨益。一、浮脉类 1.浮脉:表证或虚阳浮起,举之有余按不足。2.洪脉:脉体阔大,...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