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浮脉类脉象

浮脉类脉象包括浮、洪、濡、散、芤、革等6种脉象。

  浮脉

  [脉象特征]:浮脉轻取即得,重按稍减而不空,举之有余,按之不足。其特征是脉管的搏动在皮下较浅表的部位,即位于皮下浅层。

  [临床意义]:浮脉一般见于表证,也见于虚证。此外瘦人肌薄而见浮脉,夏秋脉象偏浮,皆属常脉。浮脉作为六纲脉之一,是脉位表浅的象征。

  [机理分析]:表证见浮脉是机体驱邪外出的表现。外邪侵袭肌表,卫阳抗邪于外,人体气血趋向于肌表,脉气鼓动于外,故见浮脉。邪盛而正气不虚时,脉浮而有力;久病体虚也有见浮脉者,脉多浮大而无力。

  洪脉

  [脉象特征]洪脉脉体宽大,充实有力,来盛去衰,状若波涛汹涌。其特征主要表现在脉搏显现的部位、形态和气势三个方面。脉体宽大,搏动部位浅表,指下有力。由于脉管内的血流量增加,且充实有力,来时具有浮、大、强的特点。脉来如波峰高大陡峻的波涛,汹涌盛满,充实有力即所谓“来盛”;脉去如落下之波涛,较来时势缓力弱,即所谓“去衰”,其脉势较正常脉为甚。

  [临床意义]洪脉多见于阳明气分热盛。此外夏季脉象稍现洪大,若无疾病也为平脉。

  [机理分析]洪脉多见于阳明气分热盛证。此时邪热亢盛,充斥内外,且正气不衰而奋起抗邪,邪正剧烈交争,气盛血涌,脉管扩大,故脉大而充实有力。若久病气虚、或虚痨、失血、泄泻等病证见洪脉多属于邪盛正衰的危候。

  濡脉

  [脉象特征]:濡脉浮细无力而软。其特点是脉管搏动的部位在浅层,形细而软,轻取即得,重按不显,故又称软脉。

  [临床意义]:濡脉多见于虚证或湿证。

  [机理分析]:濡脉多见于精血阳气亏虚者。脉管因气虚而不敛,无力推运血行,形成松弛软弱之势;精血虚而不荣于脉,脉管不充,则脉形细小应指乏力。另外,湿困脾胃,阻遏阳气,脉气不振,也可以出现濡脉。

  散脉

  [脉象特征]:散脉浮散无根,至数不齐。其特点是浮取散漫,中候似无,沉候不应,并常伴有脉动不规则,时快时慢而不匀,但无明显歇止,或表现为脉力前后不一致。所以散脉为浮而无根之脉,古人形容其为“散似杨花无定踪”。

  [临床意义]:散脉多见于元气离散,脏腑精气衰败的危重病证。

  [机理分析]:散脉多由于气血虚衰,精气欲竭,阴不敛阳,阳气离散,以致脉气不能内敛,涣散不收所致。

  芤脉

  [脉象特征]:芤脉浮大中空,如按葱管。其特点是应指浮大而软,按之上下或两边实而中间空。说明芤脉位偏浮、形大、势软而中空,是脉管内血量减少,充盈度不足,紧张度低下的一种状态。

  [临床意义]:芤脉常见于失血、伤阴。

  [机理分析]:芤脉多因突然出血过多之时,血量骤然减少,无以充脉,或者剧烈吐泻,津液大伤,血液不得充养,阴血不能维系阳气,以致脉气浮散而成。

  革脉

  [脉象特征]:革脉浮而搏指,中空外坚,如按鼓皮。其具体特征是浮取感觉脉管搏动的范围较大而且较硬,有搏指感,但重按则乏力,有豁然而空之感,因而恰似以指按压鼓皮上的外急内空之状。

  [临床意义]:革脉多见于亡血、失精、半产、漏下等病症。

  [机理分析]:因为精血耗伤,脉管不充,正气不固,气无所敛而浮越于外,以致脉来浮大搏指,外急中空,恰似绷急的鼓皮。2023-01-16
mcxzy 阅读 15 次 更新于 2025-04-03 15:31:26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浮脉的部位表浅、浮在皮肤上,手指轻按即可摸到搏动,重按稍减,但不空泛无力。浮脉是脉搏动的部位浅显,有的甚至看得到搏动,摸到浮脉表示病人有外感,其病轻浅,外邪刚进入人体,人体的正气尚强,与外邪相争斗,将脉气鼓动于外,所以脉象显浮而有力。中医脉象种类众多,临床中医需要细心区分诊断。浮...

  • 浮脉是中医脉象的一种,指的是脉象轻浮在皮肤表面。在中医理论中,浮脉是脉象的一种表现。具体来讲,浮脉的脉搏波动较为微弱,而且感觉较为浅表,通常在轻轻接触患者皮肤时就能感知到。这种情况一般意味着患者体表受到病邪侵袭,阳气对抗病邪聚集在体表,导致脉搏浮现。同时,浮脉也可能提示患者患有某些...

  • 浮脉是中医中常见的一种脉象表现,它可以是一种生理现象,也可以是某些病症的表现。在脉诊时,医师可通过手指感触患者脉搏的情况来判断脉象的变化。通常而言,浮脉是指脉搏的搏动力度明显而表面的一种状态,此时患者的心理有所不安,精神疲乏,可能会出现口干舌燥等症状。中医把舌诊、听诊和脉诊称为“望闻...

  • 浮脉与沉脉是中医诊断中常见的两种脉象,它们的出现往往预示着不同的健康状态。浮脉在中医理论中通常与体表的病症有关,如表证、虚证等。而沉脉则往往提示体内可能存在更深层次的问题,如实证、慢性疾病等。医生通过对脉象的准确把握,可以进一步判断疾病的性质和所在部位,从而为患者提供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

  • 脉诊在中医临床意义重大,能揭示病性、机体状态、病因、病位及预后。《灵枢·经脉》指出:“经脉者,能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中医执业医师复习中,掌握脉象理论结合脉象辩证论治,对临床科目复习大有裨益。一、浮脉类 1.浮脉:表证或虚阳浮起,举之有余按不足。2.洪脉:脉体阔大,...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