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中的外籍“经外奇穴”

按揉或针灸穴位是中医人在调理疾病常用的方法,人体上的穴位有几百上千个,有我们经常提到的“经穴”也有不在“编内”的经外奇穴和阿是穴。

1. 经外奇穴
除了经穴,还有一种奇穴,即经外奇穴。顾名思义,经外奇穴不在经穴范畴内,是后世总结发挥出来的。换言之,就是将那些对某些疾病有特殊的治疗作用与效果的穴位,称为经外奇穴。它的部位是比较固定的,且有固定的名称、固定的主治病证。经外奇穴可以是多个部位,如十宣,就是手指尖端,距指甲游离缘0.1寸,左右共10个穴位,故称为十宣。大家比较熟悉的太阳、印堂也都属于经外奇穴。在这里我给大家举两个常用的经外奇穴。
一个是安眠穴。 安眠穴在项部,翳风穴与风池穴连线的中点。翳风在耳垂后方,当乳突与下颌角之间的凹陷处。风池在颈后区,枕骨之下,胸锁乳突肌上端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安眠穴,顾名思义,对治疗失眠有比较好的效果,另外如头痛、眩晕、心悸等病证也可以取用这个穴位。所以,一些患有失眠的朋友,可以试试按揉安眠穴,对于帮助睡眠会起到一定的效果。
第二个是定喘穴。 定喘穴在脊柱横平第7颈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0.5寸,主治哮喘、咳嗽、落枕、肩背痛等。这实际上也是很多三伏贴治疗支气管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的一个重要穴位。

2. 阿是穴
经外奇穴一般是在阿是穴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古人经验的总结。那么,什么是阿是穴呢?关于阿是穴的由来也比较有趣。“阿”字据《汉书·东方朔传》记载,是“痛”的意思,因按压痛处,病人会“阿”的一声,故取名“阿是”。这类腧穴没有具体的名称,也没有固定的部位,也就是哪里痛取哪里,实际上源自《黄帝内经》的“以痛为腧”。即便这样,因为阿是穴是疾病的反应点,故刺激阿是穴往往效果是比较显著的。所以,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提到:“有阿是之法,言人有病痛,即令捏其上,若里当其处,不问孔穴,即得便成痛处,即云阿是。灸刺皆验,故曰阿是穴也。”

阿是穴若扩展开来应用,是非常实用的,这里就告诉大家一个小诀窍。我们常常听到中医科普讲座中提到“四总穴”的歌诀,即“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四总穴主要是足三里、委中、列缺和合谷四个穴位。假设遇到肚子不舒服的情况,而又没有条件尽快就医时,先采取穴位按揉处理是一个可以选择的方式,既然说“肚腹三里留”那就按按自己的足三里穴。但是双腿都有足三里,我们应该选哪一侧的穴位合适呢?这时阿是穴的概念就可以得到运用。可以分别在左腿及右腿的足三里进行按压,用相同的力道,感觉两腿足三里处酸胀疼痛的不同。一般来说,感觉比较强烈的一侧就是目前适合的穴位,这时就能确定要按压哪一侧了。这也可以说是“阿是穴”的扩展运用。
2022-05-20
mcxzy 阅读 29 次 更新于 2025-04-07 14:48:36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经外奇穴可以是多个部位,如十宣,就是手指尖端,距指甲游离缘0.1寸,左右共10个穴位,故称为十宣。大家比较熟悉的太阳、印堂也都属于经外奇穴。在这里我给大家举两个常用的经外奇穴。一个是安眠穴。 安眠穴在项部,翳风穴与风池穴连线的中点。翳风在耳垂后方,当乳突与下颌角之间的凹陷处。风池在...

  • 经外奇穴是指不属于十四经络系统的,但具有特定名称、固定位置和特定治疗作用的穴位,简称为奇穴。它们的起源通常与阿是穴相关,部分穴位如膏肓俞、厥阴俞等,后来被纳入十四经穴体系,显示了奇穴与经络发展的紧密联系。经外奇穴的分布相对分散,不遵循常规经络路线,但仍与经络系统有所关联。有些奇穴并非针对...

  • 人体的穴位一般分为经穴、经外奇穴、阿是穴和耳穴四类:经穴:又称十四经穴,是十二经脉和任脉、督脉循行路线上的腧穴。是全身腧穴的主要部分,共计361个。经外奇穴:凡未归属于十四经脉,但定位明确、有特定疗效的腧穴,称为奇穴。这些穴位虽然不在十四经脉上,但同样具有治疗作用。阿是穴:是病症在体表...

  • 在中医理论中,有一种特殊的穴位被用于治疗各种睡眠和头部相关问题,那就是经外奇穴。这个穴位位于风池穴和翳风穴连线的中点,其位置在胸锁乳突肌和头夹肌的交界处。在这个穴位附近,你可以找到枕动脉和静脉,以及耳大神经和枕小神经。这些丰富的神经和血管结构为其治疗作用提供了生理基础。该穴位的主要...

  • 中魁穴属于经外奇穴,不在十二正经中,中魁穴的准确位置和作用具体如下:一、位置:中魁穴位于中指指间关节的中点,穴位在手指处,因此针刺比较疼;二、作用:1、中魁穴主要治疗脾胃问题,如胃胀、恶心、呕吐等,都可以选取中魁穴。中魁穴作为经外奇穴,治疗范围比较窄,临床应用次数并不是很多,在胃痛...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