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底反射区有那些病症

如今非常流行“脚底是第二心脏”等的说法,其实不如“脚底是身体的全部”说得更正确。所谓脚底集合了身体的全部器官,我们将此称为反射区。但反射区并不仅存于脚底,在手、耳、颜面中也有存在。   最近,已开始研究一种并不直接治疗身体生病部分,而是治疗对应部分的反射区,令其产生疗效的方法,这就是所谓反射区治疗法。当然,除了脚之外,手和耳的反射区亦能治疗,但是直到现在全世界的研究仍指出,脚具有压倒性的效果。 身体的整个部分在脚上均有反射区   在此所说的足底反射区,即为身体整个的构造被反射投影,缩小至某一部分。也就是说头、内脏、肌肉等,身体的全部器官均和脚有密切的关系,而在左右脚的某部位均有反射(对应)的部分。因此,身体某些部位发生病变时,其脚的对应部分也呈现症状。所以,一般皆认为经由刺激脚的某些部分,即能治疗身体的一些疾病。 按压脚底痛的地方其功能应较差   若身体的某部位功能差时,则必定影响至足底反射区。换句话说,你若试着按压脚底,应该可以知道身体不适之处。此足部反射区并非仅能探知穴道似的狭小一点,即连达到某种程度的某些范围亦为其对象,故外行人也能轻易的判断。首先,你可以先从脚底的膀胱、输尿管、肾脏、肾上腺的四个反射区顺序按压检查,其次再依足底穴位图按压自己悬念之处。 足部是健康的晴雨表   我们的双足,和内脏及其它器官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连。而将它们的功能相连接,成为“人”这个有机体的管道,便是“经络”。穴道疗法源自于中国古代的医术,距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由于治疗方便,疗效显著,目前已经引起世界性的注目。   传统的中医理论中,人体有十四条经络(俗称正经),共365个穴位,和每年的天数相同,以象征“天人合一”的中国文化基本理论。至于后世由实验、证明所陆续发现的新穴,至今已达4000多个,可说是一套极为完备的实用医学。将人体肝、心、脾、肺、肾等五脏,及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等六腑的活动功能,及相互关系分析归纳成脏腑学说,而五脏六腑各有经络连系通过。加上手厥阴心包经及任、督二脉,便成为十四条经络。经络是“功能”的传导通路,因此,布满全身,也影响到整个人体,由内而外,从头至脚均在其范围。(2013-07-18
脚掌上,第二个脚指下方有硬块2017-09-05
mcxzy 阅读 19 次 更新于 2025-04-05 05:09:16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位于两足足底拇趾趾腹的下部,左、右侧大脑的反射区在足部呈交叉反射。适用于高血压病,脑血管病变,脑震荡、头晕、头痛、失眠,中枢性瘫痪,视觉受损伤等病症。额窦:位于两足拇趾靠尖端1cm的范围及其他八个足趾尖端,呈交叉反射。适用于脑中风、脑震荡、鼻窦炎、头痛、头晕、失眠、发烧及眼、耳、鼻、口...

  • 脚后跟周围所对应的反射区是身体的痔疮和痢疾的问题,还有坐骨神经的问题,后跟中间的部分对应的是生殖器,梢上端为失眠点。运用按摩手法刺激这些反射区,可以调节人体各部分的机能,取得防病治病、自我保健的效果,医学上称之为“足部反射区健康法”。足部反射区具有如下特点:1、足部反射区不同于呈点状的...

  • 慢性支气管炎多见于老年人,主要症状为咳嗽、吐痰、气喘、活动加重。足底反射区:肺、气管、肾、肾上腺。肠胃病包括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主要表现为上腹部周期性、规律性的疼痛、饱胀感、泛酸、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足底反射区:胃、小肠、脾、十二指肠。胆囊炎、胆石症主要表现为右肋部...

  • 位置:位于大脑反射区的后外侧,左、右侧小脑在足底部呈交叉反射。功效:适用于脑震荡、高血压病、头痛、失眠、头昏、头重等病症。脑垂体反射区:位置:位于两足拇趾趾腹正中央。功效:适用于脑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性腺、脾、胰等内分泌系统病症。三叉神经反射区:位置:位于两足拇趾趾腹的...

  • 1、大脑 部位位于双足大拇趾第一节底部肉球处。左半大脑反射区在右足上,右半大脑反射区在左足上。功能平肝潜阳,清头明目,镇静安神,舒经通络。主治头痛、头晕、头昏、失眠、高血压、脑血管病变、脑性偏瘫、视觉受损、神经衰弱、帕金森氏综合症等。手法由上向下按摩3~5次。2、额窦 部位位于双足...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