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草药喝煮后的水液?它是怎么防治疾病的呢?

一:中药的药性与功效:中药的性能又称之为药性,药性理论就是指研究中药性能的理论,它包括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沉浮,有毒无毒等方面。

1,药性理论与中药防治疾病的原理

中药防治疾病的原理是用药物的偏性,调理脏腑功能,纠正疾病表现出来的阴阳偏差盛衰,以达到防治疾病,扶正去邪的目的。

中药对人体的效用有两面性,也就是说治疗效用和毒害作用,治疗效用称之为功效和功能,毒害作用称之为不良反应,包括副作用,毒性反应等。充分合理地应用中药的治疗作用。尽量避免毒害作用的发生。即是高效安全用药的重要保证,又是临床用药的基本原则。

2,中药的四气:怎么确定呢:主要是对药物作用于人体所发生的的反应归纳后,可得到药性温凉寒热,药性的寒热与所治疗疾病的性质相反。用药反应为依据,病症寒热为基准确定药性。一般情况下,属于寒性或者凉性的药物可减轻或者消除热证。比如石膏,板蓝根等对咽喉肿痛,发热口渴等热证具有清热泻火,解毒,利咽利喉之用,可表明其具有寒凉药性。

再者就是属于热性或者温馨的药物能减轻或者消除寒证,比如附子,干姜,对于四肢厥逆,脘腹冷痛等寒证具有温中散寒,回阳救逆的效用,可表明为温热药性。

3,功效作用:凡是寒凉性药物,表示具有清热,泄火,凉血,解热毒等作用。凡是温热性药物,表示其有温里散寒,补火助阳,温江通络,回阳救逆的功效作用。但是应用不当也可能对人体产生不良作用。寒凉性药物能伤阳助寒加重,而温热药物也可伤阴助火的危害。

寒凉属阴,温热属阳

4,中药性之五味:确定五味的重要依据:从古到今对于药味的确定,方法都是以药效为主,参以口尝,药味即可与滋味相同,也可与之有异。药味是药物作用规律的高度概括,它是药物的滋味,也是药效的反应,即超出了药物的滋味。

辛:【能行,能散】作用:发散、活血、行气。比如薄荷,荆芥(治表证)、香附(治气滞)、川芎(治血瘀,比如用于鼻窦炎,头痛头晕等)这些都具有辛味。单独吃多了后,你会感受到肠胃像辣椒吃多的那种感受。气虚阴亏者要慎用,因为辛味药大多耗气伤阴。

甘:【能缓,能补,能和】作用为缓急、和中、补虚调和药性等。比如治虚症用的黄芪,熟地、核桃仁、枸杞子。治挛急作痛并调和药性的甘草,饴糖等。都具有甘味。有些甘味药还能解食毒比如甘草,蜂蜜。所以你观察,几乎药方里面都会含有甘草这味药材。此外,甘味药大多质润而且善于滋燥。此类药大多能够腻膈碍胃,常常令人中满,所以一般食积,湿阻,中满气滞者慎用。

明天早详细给大家分析其他几种药味:酸,苦,咸,涩,淡和芳香。各种药味的作用以及气和味的配合。2022-07-12
mcxzy 阅读 12 次 更新于 2024-11-15 14:28:53 我来答关注问题0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