泻心汤药方介绍

  泻心汤,著名重要 方剂 。由大黄10克、黄连、黄芩各5克,上药三味,以水800毫升,煮取250毫升而成。以下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泻心汤药方介绍,希望你喜欢。

  泻心汤的用法用量
  《金匮要略》

  【主治】邪火内炽,迫血妄行,吐血,衄血, 便秘 溲赤;或 湿热 内蕴而成黄疸,胸痞烦热;三焦积热,眼目赤肿,口舌生疮,外证疮疡,心胸烦闷,大便秘绪;湿热黄疸,胸中烦热痞满,舌苔黄腻,脉数实者。

  【药理作用】

  ①抗缺氧作用《四川 中医 》(1988;8:5):实验表明,本方水醇法提取液对常压下异丙肾上腺素、亚硝酸钠和 等引起的急性缺氧现象,有明显对抗作用。该作用可能与增强心肌耐缺氧能力、降低脑耗氧量、提高脑对缺氧的耐受力以及减小整体细胞耗氧量有关。

  ②抗凝血作用《中成药研究》(1988;6:24):据实验,本方具有抑制血小板凝集、抗凝血作用。认为可用于某些血管梗塞性 疾病 。

  【各家论述】

  1.《金鉴》:心气“不足”二字,当是“有余”二字。若是不足,如何用此方治之,必是传写之讹。心气有余,热盛也,热盛而伤阳络,迫血妄行,为吐、为衄。故以大黄、黄连、黄芩大苦 大寒 直泻三焦之热,热去而吐自止矣。

  2.《金匮要略浅注》:此为吐衄之神方也。妙在以芩、连之苦寒泄心之邪热,即所以补心之不足;尤妙在大黄之通,止其血,而不使其稍停余瘀,致血瘀后酿成 咳嗽 虚劳之根。

  3.《金匮要略今释》:黄连、黄芩治心气不安,即抑制心脏之过度张缩,且平上半身之充血也。大黄亢进肠蠕动,引起下腹部之充血,以诱导方法,协芩、连平上部充血也。

  4. 方中黄芩泻上焦火。黄连泻中焦火,大黄泻下焦火。三焦实火大便实者,诚为允当。由于三黄之性苦寒,苦能燥湿,寒能 清热 ,故对湿热内蕴而发的黄疸,也能主治。

  【附注】大黄黄连泻心汤(《活人书》卷十四)、三黄汤(《圣济总录》卷三十)、三黄泻心汤(《奇效良方》卷六十三)。

  【临床医案】

  1.吐血:史,五十岁。酒客大吐狂血成盆,六脉洪数,面赤,三阳实火为病。与大黄六钱,黄连五钱、黄芩五钱。泻心汤一帖而止,二帖脉平,后七日又发,脉如故,又二帖。

  2.上 消化 道出血:上消化道出血,属中医呕血、便血范畴,是临床常见而多发的血证之一。我们从1981年7月-1982年7月,以泻心汤为主,治疗该病60例,取得满意效果。60例中,男50例,女10例。平素有烟、酒嗜好者36例,嗜食辛辣者9例,占60%左右。经胃和十二指肠检查而确诊者37例,经胃肠钡餐X线检查而确诊者17例,未确诊者6例。大便潜血试验(+++)43例,(++)17例;有呕血症状者29例。呕血量在100毫升以下者2例,200-300毫升13例,400-500毫升8例,600毫升以上者5例。经本方治疗后。痊愈者50例(呕血、便血消失,大便潜血试验连续两三次阴性);好转9例(呕血止,大便潜血试验(+);自动出院而中止治疗者1例。

  3.天行赤眼:张某,男,32岁。三天来两眼睑红肿,球结膜充血严重,且见水肿,眼眵多,口干,大便干结,舌赤苔黄燥,脉数。诊断为:急性 结膜炎 ,证属邪火上扰,治以清心 降火 。用泻心汤加玄明粉,服六剂。眼睑红肿消退,大便通畅而愈。
  泻心汤的各种方源
  奇效良方

  【处方】大黄、当归、芍药、荆芥、麻黄、甘草,各一钱半;白术,三钱半。

  【功能与主治】火证通治。

  【用法与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三片,薄荷少许,煎至一钟,去渣,不拘时温服。

  【摘录】明·方贤著《奇效良方》

  魏氏家藏方

  【组成】人参(去芦)、黄连、干姜(炮,洗)、黄芩、甘草(炙)各等分。

  【来源】《魏氏家藏方》卷九。

  【主治】积热喉闭,舌肿口疮。

  【制法】上为细末。

  【用法】每服3钱,水1盏半,生姜10片,煎至7分,去滓温服。

  种痘新书

  【来源】《种痘新书》卷十一。

  【组成】桑白皮(蜜炙)、地骨皮、甘草、淡竹叶、灯心、天花粉、连翘,玄参、川连、川贝各等分。

  【主治】麻疹,咳嗽烦渴。

  【用法】水煎服。

  千金

  【来源】《千金》卷十五。

  【组成】人参1两,甘草1两,黄芩1两,橘皮1两,栝楼根1两,黄连2两,半夏3两,干姜1两半。

  【主治】卒大下痢热,唇干口燥,呕逆引饮。

  【用法】上㕮咀,以水6升,煮取2升,分3服。2022-07-18
mcxzy 阅读 18 次 更新于 2025-04-12 12:53:56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处方内容】生姜泻心汤的组成成分包括生姜12克,半夏10克,干姜10克,大枣10克,黄连6克,黄芩10克,党参15克,白芍20克,以及炙甘草10克。【加减法】上述中药材料需加水煎煮后服用。【主治病症】生姜泻心汤适用于治疗慢性结肠炎。主要症状包括腹痛、腹泻以及心下痞满。患者舌头颜色偏淡,舌苔呈现黄微...

  • 泻心汤,著名重要 方剂 。由大黄10克、黄连、黄芩各5克,上药三味,以水800毫升,煮取250毫升而成。以下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泻心汤药方介绍,希望你喜欢。泻心汤的用法用量 《金匮要略》【主治】邪火内炽,迫血妄行,吐血,衄血, 便秘 溲赤;或 湿热 内蕴而成黄疸,胸痞烦热;三焦积热,...

  • 在中医经典著作《奇效良方》中,有一剂名为甘草泻心汤的良方,其成分独特且功效显著。主要由炙甘草四两,黄芩三两,干姜三两,半夏半升(需先清洗)组成。人参三两的加入,为方剂提供了必要的滋养作用,而黄连一两则有助于清热燥湿,平衡药性。此方的主治方向针对伤寒病症,特别适用于那些原本应被下药...

  • 调理肠胃的经典药方半夏泻心汤,具有以下特点和用法:主治病症:寒热错杂之痞证,症状包括心下痞,满而不痛,或呕吐,肠鸣下利,舌苔腻而微黄。原方组成:出自《伤寒论》,包括半夏半升,黄芩、干姜、人参各三两,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甘草三两。现代用法简化为半夏12克、黄芩9克、干姜9克、人参9...

  • 《伤寒论》中的半夏泻心汤原方记载为半夏半升、黄芩、干姜、人参、甘草各三两、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然而,汉代的计量单位与现今不同,一升等于198.1毫升,半升约等于42克,即半夏约一两半。这导致在煎煮方法和计量上存在差异。经过大量研究,现代学者认为古用一两今用一钱即可。李时珍在《本草纲目...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