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中药治新生儿黄疸啊

黄 疸
疸虽分五实归一 (黄汗、黄疸、酒疸、谷疸、女劳疸。丹溪曰:不必分五种,总是湿热,如酱曲相似),盖是脾虚胃不实,水谷湿热相郁蒸,发黄腹满溺黄汁,有如曲遍身黄,眼珠指甲俱金色,欲除湿热利小便,茵陈五苓汤有力气。茵陈泽泻猪茯苓,山栀木通并白术,山楂枳实共甘 (草) 陈 (皮),桂枝少许兼滑石,姜枣灯心河水煎。厚朴槟榔消食积;身热柴胡干葛增;腹胀腹皮卜子入;伤酒白蔻共葛根;浮肿苍术应有益;口渴腹胀大便难,加入大黄去白术 (名加味茵陈大黄汤);小便自利大便黑,按腹则痛瘀血积 (桃仁承气汤中加茵陈;恶心吐酸胸腹满,右关紧盛是伤食 (从饮食条中治)。二者俱宜胜金丹 ,食消血去黄自息。腹中无病能饮食,二便如常不苦涩,惟有身痛脉来大,烦躁头痛苦鼻塞,此因寒湿客头中,瓜蒂搐鼻黄水出。
秘方搐鼻瓜蒂散 用瓜蒂二钱,为细末,再入母丁香一钱,黍米四十九粒,赤小豆五分,再研极细。至夜令病人先含水一口,将药半字吹入鼻中,待下,或吐去水,便睡,至夜半,或次日取下黄水,则愈。若病在遍身者,内服茵陈汤。示吉曰:疸症在上者,吐之,微汗以散之,搐鼻以除之;在
下者,引而竭之,大便实者下之,必使小便清白为愈。病之常治之经也。外有瘀者,逐之;虫积者,消之;寒者,温之。病之变治之权也。虫积,如吃泥土、米炭,发黄,依虫症条中治之。阴
证发黄,四逆汤加茵陈,详伤寒条。凡疸散成臌者危,黄入手足心,渴而热甚者,难治。
-*-------仅参考2014-04-29
mcxzy 阅读 11 次 更新于 2025-04-07 03:33:15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此外,现代中药制剂茵栀黄口服液已成为治疗新生儿黄疸的首选安全制剂,其主要成分为茵陈、栀子、黄芩、金银花,对于轻中度黄疸,每次5ml,2-3次/日,重度黄疸则每次5ml,2-3次/日,可联合光疗。值得注意的是,中药治疗新生儿黄疸需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不可自行用药。中药治疗新生儿黄疸具有一定的优势,...

  • 病人非常熟悉的中成药是茵栀黄口服液,但是对于茵栀黄口服液的使用一定要掌握严格适应症,只能用于湿热阻滞型实证,热证黄疸才能可以应用,尤其是新生儿。对于非常稚弱的体质状态下过用寒凉之品可能会导致病情迁延,甚至是邪气内陷而导致病情加重,所以一定要掌握严格适应症,避免滥用和乱用;2、对于寒湿阻滞...

  • 根据“新生儿黄疸规范化用药指导专家建议”,推荐的中药包括茵栀黄和清肝利胆口服液。茵栀黄作为一种常用的中药制剂,其主要成分是茵陈,适用于大便较为干燥、肝胆湿热较为严重的情况。具体使用方法为:茵栀黄口服液,每天一剂,分2至3次服用,疗程为5至7天;茵栀黄颗粒,每天一包,分2至3次服用,疗...

  • 故治以茵陈蒿汤加味,疗效尚稳妥。本方采用茵陈、栀子、黄柏、滑石、苡仁清利湿热;青皮、川朴、炒三仙、砂仁调气化滞;大黄、郁金逐热散瘀行血退黄。全方组方合理,共奏清热利湿退黄之效。2、湿热内蕴,气滞血瘀 【新生儿黄疸症状】患儿神疲易倦,食少恶心,舌质微红,苔薄白,上腭乳黄,脉弦数。...

  • 对于能够帮助新生儿黄疸退黄的中草药,一般比较常用的像茵栀黄、茵陈等,但是实际上并不推荐用中草药帮助孩子退黄疸,尤其是给孩子口服,因为用中草药洗澡实际上更没有退黄的作用。对于孩子有新生儿黄疸的时候,因为中草药口服很容易导致孩子出现腹泻、尿布皮炎等并发症,对孩子影响比较大,容易引起明显的不...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