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外感发热的推拿疗法 外感发热小儿推拿

1 小儿外感发热病因症状 病因:小儿脏腑娇嫩,肌肤疏薄,卫外不固,故当气候骤变,冷热失常,或看护不周时,外邪易乘虚入侵肌表,使卫阳被郁,而致发热。
临床表现:寒者,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鼻塞流清涕,喷嚏,喉痒,苔薄白,脉浮,指纹鲜红;风热者,发热重,恶风,微寒出,口干,咽痛,流黄涕,苔薄黄,脉浮数,指纹红紫。

2 小儿外感发热的推拿处方 治则:风寒者,发汗解表,宣通卫阳;风热者,清热解表,宣肺利咽。
推拿处方: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运耳后高骨,拿风池,清肺经,揉肺俞。
加减:风寒者加推三关,掐揉二扇门等;风热者加清天河水,推脊等;鼻塞者加黄蜂入洞;咳嗽者加推揉膻中,运内八卦等;脘腹胀满,不思乳食,呕吐者加揉中脘,分腹阴阳,运内八卦,运板门,清补脾经等;烦躁不宁,惊惕不安者加清肝经,掐揉小天心等。

3 小儿外感发热推拿操作手法 开天门 位置:两眉间中点起,直上至前发际成一直线。
操作:用两手拇指桡侧自下而上交替直推,称开天门。
作用:发汗解表,镇惊安神,清脑止痛。主治头痛,发热,感冒,惊吓等。

推坎宫 位置:自眉头沿眉弓上缘至眉梢成一直线。
操作:先用两拇指掐按眉弓中点片刻,再用拇指桡侧面,自两眉头稍向上,外分推至眉梢。
作用:发汗解表,清脑明目,止头痛。主治感冒,头痛,头晕,目赤痛。

揉太阳 位置:两眉外端的后方凹陷处。
操作:用拇指指端在穴位旋转揉运,向眼睛方向为补,向耳后方向为泻。
作用:解表,止头痛,醒神,明目。主治感冒发热,恶寒,头痛,目赤痛。

运耳后高骨 位置:耳后高骨微下凹陷中。
操作:以中指按于穴位上揉运之。
作用:解表发汗,镇惊除烦。主治伤风感冒,惊风抽搐,烦躁不安。

拿风池 位置:后发际下大筋外侧凹陷处。
操作:用拇指,食指用力提拿风池,有节奏的一松一提。
作用:发汗解表,通经止痛。主治恶寒,高热,头痛,身痛,感冒。

清肺经 位置:肺经亦称肺金,位于无名指末节螺纹面。
操作:自无名指掌面末节指纹起推至指尖,为清肺经。
作用:补益肺气,清肝泄热,止咳化痰。主治感冒,发热,咳嗽,气喘,胸闷,虚寒,脱肛。

揉肺俞 位置:第三胸椎棘突旁开1.5寸。
操作方法:用拇指螺纹面自肩胛骨内缘 从上至下向两旁分推。
作用:调肺气,解表祛邪。主治肺气虚损之久咳,胸闷,胸痛,发热。防治感冒,痰咳。

4 小儿外感发热推拿方解析 本方疏风解表,治一切外感发热症。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运耳后高骨为治外感的主要推拿法,配拿风池功在疏风解表;清肺经,揉肺俞则宣通肺气。

2022-12-07
mcxzy 阅读 15 次 更新于 2025-04-19 06:00:30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位置:天门位于额头正中间,是两个眉毛正中间和发际正中间两点的连线。手法:从眉毛的中心位置向发际方向推。此方法适用于治疗小儿风寒感冒。推坎宫:位置:额头正中间位置向两边延伸。手法:用两个手的大拇指,从额头的正中间位置向两边分推。此方法适用于治疗小儿外感发热引起的感冒症状。按摩太阳穴:位...

  • 而对于阴虚发热的情况,通常在午后或夜间出现潮热,此时可采用补睥经、肺经,按揉足三里,揉内劳宫,清天河水,推涌泉穴等手法。若孩子烦躁难以入眠,除了上述手法外,还可以加用清肝经,按揉百会,清心经等手法。需要注意的是,推拿手法的力度要适中,动作要轻柔,以免伤害到孩子娇嫩的肌肤。在进行推拿治...

  • 对于外感发热,表现出恶寒、头痛且无汗的情况时,可以采用推天门、坎宫,揉耳后高骨,揉二扇门,揉黄蜂入洞的手法。如果在拿曲池、合谷时发现没有汗液排出,对于烦躁且有惊恐反应的孩子,需在基本手法上添加揉小天心。若属于阴虚发热,通常在午后或夜间出现潮热时,可采用补睥经、肺经,并按揉足三里,揉...

  • 接下来是“推坎宫”。此手法位于自眉头起沿眉向眉梢成一横线。操作时,两拇指自眉心同时向眉梢分推,称为推坎宫。作为起式操作24次,对于感冒和目疾的治疗操作时间可为3分钟。推坎宫的作用在于发汗解表,醒脑明目,止头痛,主治外感发热、头痛无汗、目赤痛等症状。然后是“运太阳&rdquo...

  • 1、推拿方法(1)外感发热型。在中医治小儿发烧推拿的方法中,此法是其辩证分型的一种。具体的推拿部位在推坎宫、开天门和太阳穴这三个穴位上,操作方式为:在患儿无名指末节的罗纹处,以拇指的指肚为始点,在穴位上以直线形式向根部方向进行直推,这种方法在医学上成为清肺经。每次推拿的次数在300~...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