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里的阴阳毒..是什么意思..什么毒

能提出这个问题真的很有材,也请您耐心看完我为您整理出来的资料.如下: 《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关于“阴阳毒”病证的描述仅两条:“十四条:阳毒之为病,面赤斑斑如锦纹,咽喉痛,唾脓血,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汤主之”(后世称此方为“阳毒汤”)。“十五条:阴毒之为病,面目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汤去雄黄、蜀椒主之”(后世称此方为“阴毒汤”)。以上是中医原文术语,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阴阳毒为感受疫毒,内蕴咽喉,侵入血液的病症。分阳毒和阴毒,阳毒因热壅于上,以面赤斑斑如锦绞、咽喉痛、吐脓血为主要症状;阴毒乃邪阻经脉,以面目青、身痛如被打伤、咽喉痛为主要症状。病情均属危重,而《诸病源候论.伤寒阴阳毒候》指出:「夫欲辨阴阳毒病者,始得病时,可看手足指,冷者是阴,不冷者是阳。“这是在阴毒、阳毒典型症状出现前的一种鉴别方法。阴阳毒由汉末张仲景提出,虽经历代医家的不断补充,多年来仍未见中医界哪一位能实指“阴阳毒”为何病.最终在临床上也没有形成固定的病名而被沿用,从历史上看,汉末魏晋是历史上一个外感热病的高发期,作为具体流行的病证为线索,阴阳毒是急性热病,为后世强调的特殊性极强的传染病,比较凶险。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到您。2013-07-13
金匮要略是这样说的:为感受疫毒,内蕴咽喉,侵入血分的病症。分阳毒和阴毒,阳毒因热壅於上,以面赤斑斑如锦绞、咽喉痛、吐脓血为主要症状;阴毒乃邪阻经脉,以面目青、身痛如被打伤、咽喉痛为主要症状。病情均属危重。《诸病源候论·伤寒阴阳毒候》指出:“夫欲辨阴阳毒病者,始得病时,可看手足指,冷者是阴,不冷者是阳。”这是在阴毒、阳毒典型症状出现前的一种鉴别方法。2013-07-13
依在下看来,所谓的毒,描述的是病严重与否的一种程度。2013-07-13
阴阳失调 阴虚阳盛2013-07-13
mcxzy 阅读 12 次 更新于 2025-04-12 11:31:40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阴阳毒,语出《金匮要略》。为感受疫毒,内蕴咽喉,侵入血分的病症。分阳毒和阴毒,阳毒因热壅於上,以面赤斑斑如锦纹、咽喉痛、吐脓血为主要症状;阴毒乃邪阻经脉,以面目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为主要症状。病情均属危重。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673382.htm ...

  • 阴阳毒是一种中医临床上的病症名称,通常指的是一种热毒病邪侵袭人体,导致阴阳失调的病症。详细解释如下:一、阴阳毒的基本概念 阴阳毒是中医理论中的一个特定概念,描述的是人体受到外部环境的异常刺激或者体内某些失衡导致的病理过程。阴阳毒的表述可能涵盖了各种病毒性疾病的严重程度以及多种因素所导致的毒...

  • 以上是中医原文术语,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阴阳毒为感受疫毒,内蕴咽喉,侵入血液的病症。分阳毒和阴毒,阳毒因热壅于上,以面赤斑斑如锦绞、咽喉痛、吐脓血为主要症状;阴毒乃邪阻经脉,以面目青、身痛如被打伤、咽喉痛为主要症状。病情均属危重,而《诸病源候论.伤寒阴阳毒候》指出:「夫欲辨阴阳毒病...

  • 阳毒病位偏于阳位,偏于皮肤表层,故见脉浮而大数。升麻在方剂中起到托毒外出的作用,引导阳毒从阳明而出。太阴和阳明都是主肌肉的,斑斑如锦纹出现在肌肉表层,唾脓血说明肺经上也有病变。升麻顺势而为,与当归鳖甲、蜀椒雄黄共同组成的升麻鳖甲汤,体现了中医治疗传染病的基本思路。阴毒则表现为面目青...

  • [按]近年来认为本病属于自身免疫病,一般多是皮肤关节、多个内脏同时受损,又名阴阳毒、红蝴蝶、鬼脸疮、鹅啖,首见于《金匮要略》。其病因病机多系肝肾不足或因七情内伤,致使阴阳气血失衡,运行不畅,气滞血瘀,阻隔经络;复因腠理不密,再受日光照射,热毒入里,燔灼营血,瘀于血脉,伤及脏腑,正不...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