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的辨证分型证治

咳嗽的辨证分型证治

  1.外感咳嗽

  (1)风寒咳嗽

  证候 咳嗽频作、声重,咽痒,痰白清稀,鼻塞流涕,恶寒无汗,发热头痛,全身酸痛,舌苔薄白,脉浮紧或指纹浮红。

  证候分析 风寒束肺,肺气失宣,则咳嗽频作,咽痒声重,痰白清稀;风寒外束,腠理闭塞,则见恶寒无汗,发热头痛。寒伤皮毛,外束肌腠,故全身酸痛。风寒阻于肺络,津液凝聚为痰,故痰白清稀。本证以起病急,咳嗽声重浊,咽痒,痰白清稀为辨证要点。

  治法 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方药 金沸草散加减。

  (2)风热咳嗽

  证候 咳嗽不爽,痰黄粘稠,不易咯出,口渴咽痛,鼻流浊涕,伴有发热恶风,头痛,微汗出,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或指纹浮紫。

  证候分析 风热犯肺,肺失清肃,故咳嗽不爽,鼻流浊涕。风热之邪客肺,腠理开泄,见有发热、恶风,头痛,微汗出。风热之邪灼津伤液炼液为痰,故痰黄粘稠,不易咳出。本证以咳嗽不爽,痰黄粘稠为特征。

  治法  疏风解热,宣肺止咳。

  方药 桑菊饮加减。

  2.内伤咳嗽

  (1)痰热咳嗽

  证候 咳嗽痰多,色黄粘稠,难以咯出,甚则喉间痰鸣,发热口渴。烦躁不宁,尿少色黄,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指纹紫。

  证候分析:肝热心火素蕴,炼液成痰,逆乘于肺,或外感之邪化火入里,灼津生痰,故见咳嗽痰多,色黄粘稠,难以咳出,甚则喉间痰鸣。气火上升,肺气不宣,心火亢盛,故发热口渴,烦躁不宁。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不降则大便干结。本证以咯痰多,色黄粘稠,难以咯出为辨证要点。

  治疗 清肺化痰止咳。

  方药 清金化痰汤加减。

  (2)痰湿咳嗽

  证候 咳嗽重浊,痰多壅盛,色白而稀,喉间痰声漉漉,胸闷纳呆,神乏困倦,舌淡红,苔白腻,脉滑。

  证候分析 痰湿从脾生,上渍于肺,痰阻肺络,故见咳嗽重浊,痰多壅盛,色白而稀。痰阻气道,则喉间痰声辘辘。痰湿内停,气失宣展,则胸闷,神乏困倦。湿浊困脾,脾失运化,故纳呆。本证以痰多壅盛,色白而稀为辨证要点。

  治法 燥湿化痰止咳。

  方药 三拗汤合二陈汤加减。

  (3)气虚咳嗽

  证候 咳而无力,痰白清稀,面色苍白,气短懒言,语声低微,自汗畏寒,舌淡嫩,边有齿痕,脉细无力。

  证候分析 肺为气之主,肺虚则气无所主,腠理不密,肺失清肃,故见咳而无力,咳嗽反复不已,自汗畏寒。肺虚及脾,则脾虚水湿不能运化,酿液成痰,则痰白清稀,气短懒言为辨证要点。常由痰湿咳嗽转化而来。

  治法 健脾补肺,益气化痰。

  方药 六君子汤加减。

  (4)阴虚咳嗽

  证候 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或痰中带血,不易咯出,口渴咽干,喉痒,声音嘶哑,午后潮热或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证候分析 肺热伤阴,阴虚生燥,故见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不易咳出,口渴咽干,喉痒,声音嘶哑。阴虚则生内热,故午后潮热,手足心热。热伤血络,故见咳嗽痰中带血。阴津耗伤,无以承者口渴咽干。本证以干咳无痰,喉痒声嘶为辨证要点。常由痰热咳嗽转化而来。

  治法 养阴润肺,兼清余热。

  方药 沙参麦冬汤加减。2023-02-21
mcxzy 阅读 20 次 更新于 2025-04-07 07:29:19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痰湿蕴肺证 表现症状: 咳声重浊,痰多色白,晨起为甚,胸闷脘痞,纳少。舌苔白腻,脉滑。治疗方法 :健脾燥湿,化痰止咳。常见病症: 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气肿等。常用中成药: 橘红痰咳液、桂龙咳喘宁片、二陈丸等。痰热郁肺证 表现症状: 咳嗽气粗,痰多稠黄,燥热口...

  • 辨证: 属痰湿咳嗽,治以燥湿化痰,宣肺止咳。药用:苍术,厚朴,制半夏,陈皮,杏仁,紫菀 ,款冬,白前,白芥子,紫苏子 ,莱菔子 和甘草 。苍术、厚朴、半夏、陈皮燥湿化痰,行气开郁;杏仁、紫菀、款冬、白前、白芥子、紫苏子、莱菔子、甘草化痰止咳。但苍术、白芥子性燥,不宜久用,故咳嗽减轻、...

  • 内伤咳嗽辨证施治 1. 痰湿咳嗽 症状: 咳嗽多痰,痰白粘稠,胸闷,食欲不振,乏力,舌苔白腻,脉象濡滑。病机是脾虚导致痰湿内生,阻滞肺气,胸闷因痰阻气机不畅,四肢无力则因脾胃虚弱。治法: 健脾燥湿,理气化痰。常用方药为二陈汤加减,根据症状增减苍术、厚朴、苡仁、杏仁等。2. 痰热咳嗽 症状: ...

  • 另一种证型为痰火犯肺,咳嗽特点是咯痰不爽且痰液黄稠,伴随着心胸烦热、面红口干等表现。此时的治疗目标是清金化痰,同时止咳并确保妊娠安全。可以选用清金化痰汤或者清金降火汤进行调理,以清热化痰,缓和症状。在治疗过程中,重要的是根据个体的具体症状和体质进行个性化调理,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 中医感冒咳嗽辨证分为风寒袭肺证、风热犯肺证、风燥伤肺证。风寒袭肺证治法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代表方是三拗汤合止嗽散;风热犯肺证治法为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代表方是桑菊饮;风燥伤肺证治法为疏风清肺、润燥止咳,代表方为桑杏汤。感冒咳嗽多为实证,按病邪性质多以风寒、风热、风燥为主...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