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偏方:中医常识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湿阻证的制作方法

湿阻是指湿邪阻滞中焦,运化功能减弱,以脘腹闷满、肢体困重、纳食呆滞等为主要症状的外感疾病。此病每发于夏季梅雨季节,以江南、沿海及其他气候潮湿之地较为多见,不同程度地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此类患者实验室理化检查多无异常改变,现代医学将其归纳在胃肠功能紊乱的范畴。中医认为湿阻乃湿邪为患,病位于脾胃,以湿邪阻滞中焦、升降失常为主要发病机制。根据临床表现特点和发病机制的不同,中医一般将湿阻分为以下几型进行辨证治疗。 湿困脾胃型:证见肢体困倦而重,或头重如裹,胸闷腹胀,纳食不香,口中粘淡无味,大便溏,或有形寒,舌质淡,苔白腻,脉濡滑。治宜芳香化湿,方用藿香正气散加减。药用藿香、紫苏、陈皮、白芷、厚朴、半夏、白术、大腹皮、茯苓、建曲、甘草等。 湿热中阻型:证见四肢困重,脘痞闷似痛,口中苦而粘腻,渴不欲饮,纳呆,小便黄少,大便不爽,或有发热,汗出而热不退,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治宜清热化湿,方用王氏连朴饮加减。药用黄连、栀子、半夏、厚朴、石菖蒲、芦根、滑石、鲜荷叶、薏苡仁、陈皮、建曲、甘草等。 脾虚湿滞型:证见四肢困乏,脘腹痞闷,喜揉按,大便溏薄,神疲乏力,厌食油腻,舌质淡,苔薄腻,或舌质淡胖,脉濡缓。治宜健脾化湿,方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减。药用党参、白术、茯苓、半夏、陈皮、木香、砂仁、葛根、藿香、薏苡仁、扁豆、建曲、甘草。
提醒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湿阻证 此民间偏方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2022-11-07
mcxzy 阅读 11 次 更新于 2025-04-17 10:45:13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辨证施治 一实秘 1.肠胃积热 症状:大便干结,腹胀腹痛,面红身热,口干口臭,心烦不安,小便短赤,舌红苔黄燥,脉滑数。 治法:泻热导滞;润畅通便。 方药:麻子仁丸。方中大黄、枳实、厚朴通腑泻热,火麻仁、杏仁、白蜜润肠通便,芍药养阴和营。若津液已伤,可加生地、玄参、麦冬以滋阴...

  • 6.气虚血脱型: 症状:腹部不适,大便出血,量多,身热骤降,颜面苍白,汗出肢冷,脉象细数。 治法:补气固脱止血。 方药:先服独参汤,后用黄土汤加减。灶心土30克,生地黄20克,白术12克,制附子10克,阿胶12克,黄芩10克,甘草10克。水煎服,1日1剂,早晚分2次口服。 7.气阴两伤,余热未清型: 症状:面色苍白,...

  • 一、分型治疗 风火牙痛:主要症状为牙痛剧烈,遇风加重,牙龈红肿,伴有恶寒、发热等症状。治疗宜疏风清热、解毒消肿,常用方剂为银翘散加减。胃火牙痛:疼痛剧烈,牙龈红肿,溢脓出血,伴有头痛、口渴、口臭等症状。治疗宜清胃泻火、凉血止痛,常用方剂为清胃散加减。虚火牙痛:牙齿隐隐作痛,程度较轻,...

  • 1.辨证施治临床常见证候可分五型: ①寒湿痹阻,腰骶部疼痛,腰脊强直,俯仰困难,腰酸膝软,沉重乏力,畏寒喜暖。处方:羌活、独活、桂枝、秦艽、海风藤、川芎、细辛等。 ②湿热阻络,肢体关节肿胀,灼热疼痛,腰脊强直,活动不利,四肢酸重。处方:黄柏、苍术、薏苡仁、防己、牛膝、蜂房、虎杖...

  • 一、治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方:黄芪30克,人参15克,阿胶9克。先煎参、芪取汁,再烊化阿胶,分3次服。病重者,可一日2剂。 二、治白血球减少方:黄芪60克,大枣30克。二药水煎,分3次服,连服两周,即见显效。 三、治失血性贫血方:黄芪45克,白术、当归、丹参各15克,炙甘草6克。水煎,...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