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中医看什么书顺序?

在未有教材之前,业医者学习伊始,或先读些浅显易明的书,如《药性赋》、《汤头歌》等,或径从《内经》、《难经》等经典医籍读起,这当然都不失为入门的途径。

在有了一些了解与基础后,可以诵读《雷公炮炙四大药性赋》,完了接着就是《药性歌括四百味》。

然后《医学三字经》诵读,看一看诊断学的《脉诀》与《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最后开始看内科的《伤寒论》。读书应有重点。抓住重点,反复诵读乃至背诵,再博览群书,是学习中医应注意的。

学习中医不仅要读书,还要背书,这是古今医家成才的共同经验,不背一点书,是没有功夫可言的。背诵下这些经典,是作为一个中医学者必不可少的基本功,是为中医学知识打下必备的基础。
经典,即源头。中医是一门博大高深的学问,学中医是一条漫长的道路,只有沉下心来坚持不懈,才能在这条路上走得远。
2019-09-29
现如今有很多的人都比较喜欢中医,中医是凝结了中华文化的一种代表,而且中医是特别神奇的一种医学。但是也并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去正规的大学去学习,有实践经验,所以很多人都希望能够自学中医,接触到中医。那么如果是自学中医的话,在学习这方面应该有哪样的顺序。
一、初学者《医学三字经》了解医学文化
对于比较喜欢中医的人来讲,可以从医学三字经开始学起,这是属于中医方面启蒙类的书籍。可以通过这本书去了解关于中医的文化和背景,这样才能够进一步的去了解。医学三字经的原文是比较简洁的,而且这本书有了更多的延伸,还有解读。该书的作者也是较为有名的中医名家,在读这本书的时候,一定能够收获更多关于中医方面的知识。在市面上医学三字经是有比较多的版本的,有一个是标注了白话版,其实还是对老板比较受欢迎,有的价钱并不是很高,特别适合学习基础的人去学习。

二、入门的几套书籍
《中医入门》如果是想更加系统的去学习中医这本书是可以的,因为该说的作者是一生都在进行医学方面的教育,这也是他经过多年的行医所总结出来的,关于中医基础方面的作品,对于初学者来讲能够掌握最基本的中医理论。而且这本书的价格也是非常便宜的,对于初学者来讲能够更好的去了解中医,学习到不少的知识是不2的选择。要知道想学习中医中药是没有办法避免的,所以说要懂得一定的药性,还有一本关于中医方面的教材,是目前我们国家各种中医教材的一种蓝本,很多的教材都是通过这个所演变而来的,叫做《中药学》。

还有一本《药性赋》,这本书将248种常用的药物都进行了分类,而且人们在读的时候更便于记忆更便于记忆,每一种药性都概括的比较精辟可以,也记在心中,可以说是能够终生受用,一直以来都受到了读者们的喜欢,一直沿用至今。

有不少人在带徒弟的时候都必须读这本书籍,传统的版本当中,每一条后面都是有现代的注释的,关于药性的一种研究,还有常用的各种配方,所以食用价值是非常高的。对于初学者来讲,价格还很便宜,而且特别适合通读。大家需要注意的是尽量不要购买本草纲目,因为在市面上是有太多的版本的,都是参差不齐的,有一些虽然是精美包装,但是它的文化范畴却不是很正确。如果经济条件允许的话可以购买《李时珍医学全书》这里面所涵盖的是所有它的著作包装也很精美,在质量这方面也是能够得到保障的。我想在中医这方面有更加的深造,就可以买名中医名家所推荐的书。
2020-07-04
您好朋友;自学中医应该看《医学三字经》、《药性赋》、《李时珍医学全书》。

对于比较喜欢中医的人来讲,可以从医学三字经开始学起,这是属于中医方面启蒙类的书籍。可以通过这本书去了解关于中医的文化和背景,这样才能够进一步地去了解。

还有一本《药性赋》,这本书将248种常用的药物都进行了分类,而且人们在读的时候更便于记忆更便于记忆,每一种药性都概括的比较精辟可以,也记在心中,可以说是能够终生受用,一直以来都受到了读者们的喜欢,一直沿用至今。

如果经济条件允许的话可以购买《李时珍医学全书》这里面所涵盖的是所有它的著作包装也很精美,在质量这方面也是能够得到保障的。【摘要】
自学中医应该看哪几本书?【提问】
您好朋友;自学中医应该看《医学三字经》、《药性赋》、《李时珍医学全书》。

对于比较喜欢中医的人来讲,可以从医学三字经开始学起,这是属于中医方面启蒙类的书籍。可以通过这本书去了解关于中医的文化和背景,这样才能够进一步地去了解。

还有一本《药性赋》,这本书将248种常用的药物都进行了分类,而且人们在读的时候更便于记忆更便于记忆,每一种药性都概括的比较精辟可以,也记在心中,可以说是能够终生受用,一直以来都受到了读者们的喜欢,一直沿用至今。

如果经济条件允许的话可以购买《李时珍医学全书》这里面所涵盖的是所有它的著作包装也很精美,在质量这方面也是能够得到保障的。【回答】
自学中医的技巧:

1、了解人体结构。要学中医首先就要了解人体结构,只有对人体结构很熟悉才能对人体进行治疗。

2、熟记各种中药。学中医要把各种中药熟记在心里,需要熟记的内容包括中药的名称、药效、禁忌等。

3、学习诊断。学习中医要学会诊断病人的病因,只有对各种病症和病因都熟悉,才能对症下药。【回答】2021-12-17
自学中医看书顺序:医古文 、中国医学史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诊断学 、中药学 、方剂学 、针灸学 。如果有条件最好就读医学院,进行系统学习。

因为中医的很多书籍都不是纯白话,就算是白话也有很多专业的知识,给你看也看不懂,所以先应该学一下医古文,文言文大家中学都学过,有一定的基础,所以学起来不是那么难。中医药大学进门第一课,医古文。

中医能自学,但也要有基础。书还是其次,关键是如何认识中医的世界观,能接受就可以试着去理解,否则最好别碰。可以先理解周易和道家相关知识,不感兴趣或学不进去的话就别学了,还不如生病去医院找大夫。
中医根源还是传统的中国文化,并不是使用中药就是中医。基于这个认识,学中医需要有一定传统文化的熏陶。《道德经》、《庄子》、《易经》、《孙子兵法》、《论语》、《孟子》这些都可以读一读,感受一下,甚至是道家的许多著作,内丹修炼的书籍理论,不妨了解了解。

中医对世界的认识方式和方 是阴阳五行,所最求的也是形而上的道,这些都不是单单学习几个方子,被一些中药功效就有的。不过还是不推荐自学,最好去医学院系统学习。
2019-09-29
推荐《周易》,《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思考中医》,《伤寒论讲义》,《伤寒论》,《金匮要略》,《道德经》,《千金方》。

自学中医,最开始是一定要读《周易》的,一定要通读,一时不理解可以先背下,可能你要问了医学院的中医学生为什么不要学《周易》,因为医学院的学生他们的中医不是传统中医,是中西结合的中医。医易不分家不是说着好笑的。

看完以上推荐的书,就要背草药的名称和作用,看《本草纲目》就挺不错的。最好是边学边实践,多去自然界看看,百度的照相功能可以帮助你了解各种草药的名称功能,这个阶段是最重要的,论其重要性,我只能是说无比重要!

其实实践是一直伴随在学习中的,学了脉学,就多去把脉,看到家人有不舒服,就试着用中医去分析下,这样很有助于加深理解和记忆。学终究是要用来使用,多去医院和着老师傅多看看,多学学。
2019-09-29
《周易》《道德经》是中医的基石,中医本来就是道家学派的,注意是道家学派得。然后就是《内经》《难经》《伤寒》《金匮》《神农本草经》往下可以涉猎后世诸家。正本清源,后世很多的著作可能是从一个角度或是一个分枝开始阐述的。从四小经典入手容易入,但容易偏。从四大经典入手难,会走的远,入的深。另外看一下中国古代的名医,都是半拉文学家,古文功底要深,悟性要高。推荐可以涉猎一下《周易参同契》《龙虎经》《风火经》容易理解人体的工作机理,否则看很多年书如坠五里云里。
最近一年一直读伤寒分享一下自己读的书吧!
入门:
《胡希恕伤寒论讲座》
大白话讲伤寒,深入浅出。喜马有同步音频。
《刘渡舟伤寒论讲座》
贴进临床,言之有物。
伤寒注家:
《伤寒来苏集》《伤寒论翼》《伤寒附翼》
柯琴的来苏集独高,尤其是论翼 附翼。
《医宗金鉴订正仲景全书》
集众家之长吧
《删补名医方论》《绛雪园古方选注》
两个方论都很精到
伤寒临证:
《经方传真》《伤寒田曾传习录》《伤寒临证发挥》《实用经方集成》
还有吧!名声大的不要盲从什么万人空巷学伤寒,容易掉沟里。实相永远都在表象之下。
实相如洋葱
真理似花朵
向内层层辣
往外瓣瓣香2020-02-03
我看很多人回答,先看《周易》,先看《黄帝内经》《伤寒论》等。
以我的观点看,这些说的是大大有问题的,因为能够看懂这几本书的人是已经有一定医学基础的人了,或者有一定实践经验的人再来学会好一些。
就好比一个人还没有上小学学四则运算,你就先把《高等数学》拿给他读,说学了高数之后,你就会很多数学的计算了。那其实就是没有学爬就先学跑。
个人觉得嘛,自学中医先从简单的启蒙的书看起来,比如徐文兵的《字里藏医》,石原结实的《病从寒中来》,《人体使用手册》,这些浅显易懂的先了解一下,然后再从实践中带着问题去学习。
另外自学中医,可以先从外治法学习起来,不用药物的物理治疗更适合普罗大众的自学,建议去看看台湾张钊汉的《原始点疗法》,是很不错的外治法(按摩)的入门教材,还有萧宏慈的《拉筋拍打法》。2019-12-10
先看中医基础理论,把阴阳、五行、脏象、八纲、六经先整个清楚明了。再看中医诊断,中药学,中医方剂,看教材就行,要背的。还有中医妇科儿科内科。有了基础再学医古文,然后就可以看原著了。重点看黄帝内经素问和伤寒杂病论。各家学说的温病条辨必看。道德经,易经,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等书可以看,但不是必须的,这些书可以增强理解。其实中医是有外科理论的,那就是经络理论,强调一个内病外治,比如针灸,按摩,火罐,刮痧,放血等疗法我认为就是属于中医外科,当然不同于西医外科。所以经络腧穴可以不管,除非你是专攻这方面的,那就要学黄帝内经灵枢,甲乙经等著作。2020-01-26
推荐《周易》,《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思考中医》,《伤寒论讲义》,《伤寒论》,《金匮要略》,《道德经》,《千金方》。
建议看一下《名老中医之路》,看看前辈们是怎么一路走过来的,里面也有推荐一些学习中医的方法和需要注意的问题。对这个时代的人来说,自学最好的模式也是先从高校统编教材看起,那种一上来就让人看《黄帝内经》的,都是耍流氓。2019-10-09
都是乱说的。自学中医只需要看两本书,《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这两本吃透,你就可以临床了。别信其他人那些,什么《周易》都是把中医往玄学上引的,至于《内经》,也是玄学多于实证,而且《内经》跟《伤寒》是两套体系,一个是没法证伪的脏腑天人合一的半唯心半朴素唯物的哲学思想,一个是方证对应的经验学说。中医,其实是地地道道的经验学,跟玄学、哲学扯一起,还可能治病吗?至于后世的医术,尤其宋以后的,没必要看,“崖山之后,再无中华”,元以后的中医,连古时度量衡都丢失了,用药剂量全是不准的,臆想、想当然、玄学更甚。2019-12-09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能看懂文言文可以看黄帝内经,伤寒论,本草纲目,汤头歌等等,不过根据自己的能力来也可以。2019-10-09
本人4o多岁后自学中医,研究中医,成为当代中医最具有与西医竞争力的,新一代中医佼佼者!
我认真研究了传统中医,用了十多年的临床医学去探索传统中医,发现其不足,只好另辟溪径,为中医寻找突破口,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效果。
十年临床医学证明:现代医院久治多年或十多年无效百病,传统中医久治多年百病。根据中医"久病入络为血瘀"的理论,千人次以上在全国各地医院,传统中医久治多年或十多年无效后求医,全部作血瘀综合症治疗,采用祛风化瘀疗伤,软坚散结药,贯穿人体经络外敷,扩张血管,加速血流,改善微循环障碍,使动脉血液正常通过动脉毛细血管,进行正常物质交换,将血液中营养物质,水谷精微,氧气输送给各系统组织细胞生长所需;改善肺泡毛细血管通透性,使动脉血液经过动脉毛细血管,进行正常物质交换后,变成静脉血液,带走新陈代谢产物和二氧化碳,回流到肺泡毛细血管,进行正常气体交换和排出二氧化碳,吸收新鲜氧气推动心脏血液循环,通过调整心血管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等多种因素,而促进循环系统生理功能。
软坚散结,分解,转化吸收粘连,结缔组织,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抑制肿瘤细胞转移,提高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系统,防止气血失调和气滞血瘀,发展成症瘕集聚形成肿瘤(恶性肿瘤)。
祛其瘀滞,通过调节血凝状态,改善血脂代谢,预防动脉血小板集聚直接形成血栓,防止静脉血液凝固直接形成血栓,防止动脉形成泡沫细胞,纤维素及坏死组织,防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快速达到预防和治疗各种心脑血管疾病作用。
祛风化瘀疗伤,改善微循环障碍,通过调整人体五脏六腑生理功能,代谢功能,提高三焦气化,肾阳气化,膀胱气化作用,达到中医"肺主一身之气","气行则血行”的中医整体调节气血核心思想,千人次以上在全国各地医院久治多年或十多年无效后求医,全部作血瘀综合症治疗,5~1o次用药康复率达95%以上,见证中医博大精深。
我的中医与传统中医完全不同,是整体调节气血为核心,用药是祛风化瘀疗伤,软坚散结药混合为一体,"久病入络为血瘀",百病皆血瘀,百病作血瘀综合症治疗即可,全部外敷治百病!
我学中医,完全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我是植物保护学专业的农科人员,早期所学植物生理学,细胞学,药理学,药学,遗传学,有机化学,气象学等等都与人体病理大同小异,略加改变,研究中医,水到渠成!
我最早学习的是李时珍《本草纲目》!
治疗百病康复后,真正开始认真研究中医《黄帝内经》,《中医药理学》,《中药学》,《中医诊断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内科学》,《中医炮制学》,《中医方剂学》以及历代名家的名著,吸收精华,为自己研究中医,发展中医所用!
广东民间中医,百病五敷康创始者2019-12-11
先看大学教材《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中医诊断学》、《方剂学》。今人不擅文言,若以古医文入门,困难重重。打下些基础后,再读悟《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难经》、《伤寒杂病论》。整个过程要配合临床实践。然后或背些汤头歌诀、药性赋之类加深对方剂方药的记忆,或看古今大家的医著医案医史了明中医学发展,或再学西医中西汇通。2020-01-22
自学中医,最开始是一定要读《周易》的,一定要通读,一时不理解可以先背下,可能你要问了医学院的中医学生为什么不要学《周易》,因为医学院的学生他们的中医不是传统中医,是中西结合的中医。
然后《医学三字经》诵读,看一看诊断学的《脉诀》与《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最后开始看内科的《伤寒论》。
先由浅入深看比较好,刚开始可以看简单易懂的,比如《药性赋》、《汤头歌》等,慢慢的在读有难度的,中医博大精深,自学还是很有难度的。2019-10-08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伤寒论。能看懂文言文可以看黄帝内经,伤寒论,本草纲目,汤头歌,叶天士秘方大全、傅青主女科、温热经纬、药性赋等2019-10-08
基础不老,地动山摇。经典恒久远,但中医筑基,还是从《中医基础》开始,这么多年的中医教学,读本《中医基础》,远比直接上手任何一本经典强。推荐三条路径,可自行选择参考。
一、买一套五版中医教材《中医基础》《经络学》《内经》《伤寒论》《中医外科》《中医内科》《中药学》《方剂学》等
二、直接上手《伤寒论》,硕士生导师都要求背诵,不解其意无关,背上一年,就明白了,逐渐通透。
三、《名老中医之路》,书中的名老中医,哪一个不是从小诵读经典,《内经》《伤寒论》《难经》《神农本草经》少不了的入门课。2020-01-26
自学中医5年多了,前三年有一茬没一茬,完全是因为混乱的中医不成体系,即使是大学院校的教材也是没有系统,纷繁复杂没有章法,按现在的学院的自学,累死了还不能治病救人。一句话就是缺乏高人名师指点,浪费了许多宝贵的时间。
后来有朋友推荐倪海厦的教材,潜心听后,恍然大悟! 其实学习中医并不难,并不复杂。三个层次:人纪→天纪→地纪,熟习人纪者成普医,精通天纪者为天医。我们学习就从普医做起,做一个能治病的普医。
读书的顺序:针灸→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只要潜心把这几本书读完,你会发现中医登堂入室其实并不难。2020-02-20
学中医第一必看《黄帝内经》,其次是《伤寒论》《针灸甲乙经》《脉经》《金匮要略》等,把这些书看完了,你的中医水平能达到百分之三十了。2019-10-14
自学中医,顺序依次为难经,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中医自学成才五本必读经典医书。2019-10-14
大家不懂不要误导别人!公众平台传递正能量!你们看那些书学出来是准备干嘛的呢?用当归炖汤就证明你们懂医了?学医要有天赋的,不是谁都可以学的“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现在那么多半吊子(包括医院的教授)都是不懂医也装专家!在此:大家如果想学医首先看的第一本书是《针灸大成》如果能把这本书看懂证明你是学中医的料子,如果看不懂,那你还是放弃吧!第二本《黄帝内经》只有懂针灸了才知道黄帝内经讲的是什么,再就是《神农本草经》,《伤寒论》,《金匮》,这些都是在一本一本的懂了后再循序渐进的!我说的都是古文的!当然,能学都这些的中国可能没几个人!2019-12-22
先读四书,再读五经,十年之后再读内经与伤寒。在读四书的十年里要背诵药性赋,针灸歌诀和汤头。论语要听徐醒民先生的论语研读246集,再看他写的儒学简说和读易简说。你们会觉得我在胡说,可真的不骗你们,我家五代行医都是这么来的。2019-12-12
学中医还是从读皇帝内经开始,先在基础上有天人合人,阴阳五行的整体思维,再学习术的方面。跟古代练武一样高手先从内功开始。2019-12-10
顺序就是,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中医诊断学,方剂学,解剖学,针灸学,中医内外妇儿,四大经典选读!这才是正规的学习顺序!我看有人推荐周易,思考中医的,没有中医基础看这些书籍,就等于让三岁小孩看爱情片一样!不懂中医,别乱推荐!2019-10-15
先学河图,络书,再学易经,下学黄帝内经,难经,甲乙经,脉经,中药学,伤寒,温病,诸病原候论,古人云不明六气不为医!2020-01-18
《神农本草经》、《伤寒论》、《金匮要略》,足以让你成为一个好的临床,当然,后世不以内经理论来强行解读、著述这三部经典的其他医书,能让你成为临床大家!《内经》等其他理论性医术可以让你神棍化,毕竟,中医那套理论是玄学的范畴,无法证伪。但《本经》《伤寒》却是实实在在的经验学范畴!《伤寒》里只见严谨的有是证,用是方的条文,不见玄之又玄的五行八卦生克理论,同样,仲景脉学也只见脉象分类归纳,而不扯上无法证伪的脏腑来生硬对应!2019-10-18
mcxzy 阅读 57 次 更新于 2025-04-05 14:53:28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1. 《中医基础理论》。2. 《黄帝内经》。3. 《中药学》。4. 《中医诊断学》。5. 《伤寒杂病论》。接下来,进行详细解释:一、《中医基础理论》是了解中医的基础书籍。此书介绍了中医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包括中医的哲学思想、脏腑经络理论等。掌握这些内容,有助于为后续学习奠定扎实基...

  • 1. 学习中医之初,可以选择阅读一些易懂的书籍,如《药性赋》、《汤头歌》等,或者直接深入研究经典医籍,如《内经》、《难经》等。2. 掌握了一些基本知识后,可以诵读《雷公炮炙四大药性赋》,接着学习《药性歌括四百味》。3. 继续学习,可以阅读《医学三字经》,并了解诊断学的基础知识,如《脉诀...

  • 自学中医的书籍阅读顺序建议为《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针灸学》。这个顺序可以帮助你从中医的基本理论知识开始,逐步深入到诊断、药物、方剂以及具体的内科和针灸治疗等实践应用方面。《中医基础理论》是入门中医的首要...

  • 自学中医的顺序应该是:《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难经》、《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1. 《黄帝内经》:作为中医四大经典之一,它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涉及中医的基本理论、诊断方法、治疗原则等。2. 《神农本草经》:是中国最早的药物学著作,系统地介...

  • 在没有教材的情况下,业医者学习的初期,可能会选择一些浅显易懂的书籍作为入门,如《药性赋》、《汤头歌》等。另外,直接研读《内经》、《难经》等经典医籍也是一种选择。这两种方式都是学习中医的有效途径。在积累了一定的了解与基础后,可以诵读《雷公炮炙四大药性赋》,随后继续学习《药性歌括四百...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