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伤寒论中的麻黄汤药方

【导读】麻黄汤是中医中药中非常常用的一款药汤,专治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伤寒论中的麻黄汤药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麻黄
甘肃省,位于中国的西北地区,处在黄河的上游。据说,那里曾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现在还拥有着诸多的历史遗迹,如长城,敦煌莫高窟。
除了上面那些耳熟能详的名胜古迹外,你们肯定不知道,甘肃这片冷冽的土地还滋养着一位神人。
它就是中药文化中的四大神兽之一 —— 青龙!
现在的中医教科书上面,统一都称它为麻黄。大家仿佛忘掉了,青龙原来的名字,只记得这是一个凶猛的西北汉子。
麻黄,个子不是特别高大,躯干是一节挨着一节生长,头部带着一顶红色的帽子,在西北的土地上显得十分精悍。
西北的风吹来,像刀一样压迫麻黄弯腰,麻黄只是把帽子压低,身体从未弯曲。
它可是青龙呀!怎么可能就如此的向风寒屈服。
在一天一天的抗争中,麻黄脸上留下了风割过的伤疤,渐渐的变得成熟起来。
看着身边的人类,一个个因风寒倒下,他心生怜悯,不愿意再看到这人世间的疾苦再发生。
可是单凭借他一个人,他却无法对抗这可恶的寒风。
不知道为什么,他总觉得心中很空洞(麻黄是中空的),仿佛缺少着什么可以让他发光发热的东西,他决定南下去找寻心中丢失的东西。
桂枝
岭南是古时的南越国,广义包括现在的广东,广西,以及湖南和江西的部分地区。
岭南地区天气炎热,一年四季都很温暖,当地的人也都十分的热情好客。
桂枝故娘就是土生土长的岭南人,十八年的时间,小桂枝长成了大桂枝,她也从一个小孩变成了亭亭玉立的少女。
这十八年来,桂枝最常做的一件事情就是给人做饭。
不知道为什么,凡是桂枝姑娘做出来的饭菜,都有一股奇特的芳香味。
但凡吃过桂枝姑娘做的饭,没有一个人不觉得周身温暖,心情愉快。
桂枝故娘也很开心,可是她也十八岁了,她不想一直留在岭南做饭,她也想有更大的人生价值,她也想遇见自己的那个英雄。
就这样,她北上了,她想去京都看看。
相遇
就这样,一个北上,一个南下,一个决定去北漂,一个决定去深漂的二个人,在路上相遇了。
麻黄见到桂枝的那一下,他觉得自己内心好像被填满了。有一股力量,从他的心中奔涌而出,那种感觉是那么炽烈。一瞬间,他就觉得自己拥有了对抗风寒的力量。
桂枝见到麻黄的那一下,看着面前这个精干的男孩,她就认定了他是自己的英雄。
就这样,他们在一起了,组成了对治风寒外感的经典组合:麻黄+桂枝。
最后
麻黄汤是记载在伤寒论中的经典方剂
三五、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麻黄汤方 麻黄三两(去节) 桂枝二两(去皮) 甘草一两(炙) 杏仁七十个(去皮尖) 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
主要起发散风寒作用的,便是麻黄+桂枝的组合,适合感冒但出不来汗的人群。
关于“伤寒论中的麻黄汤药方”,就给大家介绍到到这里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想了解更多医学类从业资格考试,备考、提升、报名、领证等相关信息,欢迎关注小编,获取更多资讯。
2020-10-16
mcxzy 阅读 24 次 更新于 2025-04-06 01:06:08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麻黄杏仁薏苡仁甘草汤、大青龙汤、三拗汤、华盖散等,各具特点,针对不同证候进行调整。麻黄汤与上述衍生方剂的比较显示,麻黄加术汤加入白术,强调发汗解表,同时祛湿;麻黄杏仁薏苡仁甘草汤则以薏苡仁为主,突出祛风除湿的作用;大青龙汤重用麻黄,加入石膏清热除烦,适用于表实兼里热的证候;三拗汤适...

  • 麻黄加术汤、麻杏苡甘汤、大青龙汤、三拗汤、华盖散等均为麻黄汤的衍生方,各有侧重,用于不同风寒夹湿、表实重证、兼里郁热、风寒犯肺等症。大青龙汤重用麻黄,再加石膏、生姜、大枣,主治风寒表实重证兼里有郁热。三拗汤与华盖散均去桂枝,重在宣散肺中风寒,主治风寒袭肺的咳喘轻证与痰多而...

  • 1. 在《伤寒论》中,一两等于15克。以麻黄汤为例,方剂组成如下:- 麻黄:三两,即45克 - 桂枝:二两,即30克 - 杏仁:二两,即30克 - 甘草:一两,即15克 2. 通常情况下,治疗感冒的病人,麻黄的用量并不会达到45克,所谓的45克是指三幅药的总剂量,实际每幅麻黄的用量应为15克。3....

  • 麻黄汤的方剂组成体现了中医的精妙,每味药都有其独特的作用,如麻黄主发汗解表,桂枝调和营卫,甘草调和诸药,杏仁平喘。麻黄汤的效力强大,但需注意控制剂量,避免过量导致出汗过多。服用麻黄汤时,遵循先煎去沫、分次服用的原则,避免心烦。与桂枝汤相比,麻黄汤的使用更加注重患者个体的体质和病情进展...

  • 桂林古本 伤寒杂病论》的麻黄汤原方:麻黄三两(去节),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一两(炙),杏仁七十枚(去皮)。这里麻黄桂枝等量的。1981年出土的汉代大司农铜权表明,汉代一斤是十六两,一两十钱。汉代一斤约合当今250克,那么一两约15.625克。汉代一升水约合当今200毫升。汉代的草药应该都是野生的吧...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