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知识

 中医的基础理论是对人体生命活动和疾病变化规律的理论概括,它主要包括阴阳、五行、运气、脏象、经络等学说,以及病因、病机、诊法、辨证、治则治法、预防、养生等内容。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范畴。人们通过对矛盾现象的观察,逐步把矛盾概念上升为阴阳范畴,并用阴阳二气的消长来解释事物的运动变化。中医运用阴阳对立统一的观念来阐述人体上下、内外各部分之间,以及人体生命同自然、社会这些外界环节之间的复杂联系。阴阳对立统一的相对平衡,是维持和保证人体正常活动的基础;阴阳对立统一关系的失调和破坏,则会导致人体疾病的发生,影响生命的正常活动。
  五行学说,即是用木、火、土、金、水五个哲学范畴来概括客观世界中的不同事物属性,并用五行相生相克的动态模式来说明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和转化规律。中医主要用五行学说阐述五脏六腑间的功能联系以及脏腑失衡时疾病发生的机理,也用以指导脏腑疾病的治疗。
  运气学说,又称五运六气,是研究、探索自然界天文、气象、气候变化对人体健康和疾病的影响的学说。五运包括木运、火运、土运、金运和水运,指自然界一年中春、夏、长夏、秋、冬的季候循环。六气则是一年四季中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气候因子。运气学说是根据天文历法参数推算年度气候变化和疾病发生规律。
  脏象学说,主要研究五脏(心、肝、脾、肺、肾)、六腑(小肠、大肠、胃、膀胱、胆、三焦)和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
  经络学说与脏象学说密切相关。经络是人体内运行气血的通道,有沟通内外,网络全身的作用。在病理情况下,经络系统功能发生变化,会呈现相应的症状和体征,通过这些表现,可以诊断体内脏腑疾病。2014-01-05
这里是中国著名教授的中医基础理论知识讲座,希望对你有用2014-01-05
mcxzy 阅读 16 次 更新于 2025-04-20 06:10:30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中医基础理论》的知识点总结:阴阳学说:核心概念:强调对立统一,如”阳病治阴”与”阴病治阳”。平衡与转化:揭示自然界和人体内部的平衡与转化智慧。藏象学说:五行理论:将人体内外世界紧密联系,通过观察面色、口味和脉象洞察五脏六腑的健康。五脏功能:心:阳火之脏,主管血脉...

  •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即以阴阳五行理论为核心,探讨宇宙万物的生成、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揭示了生命的本质与规律。阴阳理论认为,世间万物皆由阴阳两相反相成的力量构成,而五行理论则描述了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及其相生相克的关系,用以解释自然界的规律。中医学关于正常生命现象的理论知识涵盖了人...

  • 中医基础理论主要内容可分为以下四部分: (一)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对中医理论体系形成影响较大的哲学思想主要有气一元论、阴阳学说、五行学说。 气一元论讨论的是气是构成世界的本原,即世界本原于气。气是运动不息,变化不止的,其基本形式是升、降、出、入。物质世界的诸般变化均源于气的运动变化,即...

  • 1. 津液是人体正常水液的总称,包括胃液、肠液、关节腔液以及涕、泪、唾等分泌物。津液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之一,与气血同等重要。2. 津液的生成依赖于饮食,并需要脾和胃的运化功能。津和液在性质、功能和分布部位上有所区别。津是清稀的,流动性大,主要负责滋润体表皮肤、肌肉和孔窍,以...

  • 中医的基础理论是对人体生命活动和疾病变化规律的理论概括,它主要包括阴阳、五行、运气、脏象、经络等学说,以及病因、病机、诊法、辨证、治则治法、预防、养生等内容。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范畴。人们通过对矛盾现象的观察,逐步把矛盾概念上升为阴阳范畴,并用阴阳二气的消长来解释事物的运动变化。中医运用阴阳...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