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于两骨之间的经穴有哪些?

足三里
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侧之前上部,胫腓两骨间。正坐在椅子上,屈膝,脚掌放平,自然平铺地面,用本人之手虎口围住膝盖,食指放于膝下胫骨前缘,四指并扰,当中指尖着处是穴位。本穴为全身强壮要穴,也是自古以来养生保健第一大要穴,备受古今养生家、医学家们的重视。“若要身体安,三里常不干”就是对足三里的赞誉了。古人云:三里之灸能却病延年,所以古来把三里灸叫做长寿灸。
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上的合穴,有理脾胃、调气血、主消化、补虚弱之功效。灸“足三里”能补中益气,宣通气机,导气下行,调整消化系统使之功能旺盛,吸收营养增加能源,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和抗病和抗过敏功能,对全身各系统都有强壮作用,丝毫不愧对其“保健养生的第一大要穴”的美誉。
此外,头痛、失眠、贫血、神经衰弱、乳痛、气臌、半身不遂等以及其它各种慢性病,如眼疾、视力减退、鼻病、耳病、过敏性疾病均可灸足三里。2019-12-23
手太阴肺经
肺经共十一穴,原穴为太渊穴,络穴为手阳明大肠经之偏历穴,是阴气最盛的经络,主治里症虚症,与大肠经为表里。手太阴肺经少气多血,经脉气血以气向液转化为主。2019-12-23
骨与骨之间借纤维结缔组织、软骨和骨相连结,称骨连结。按骨连结的连结形式的不同可分为直接连结和间接连结两种。2019-12-23
mcxzy 阅读 18 次 更新于 2025-04-05 20:45:03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A项,劳宫,在掌区,横平第3掌指关节近端,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B项,支沟,在前臂后区,腕背侧远端横纹上3寸,尺骨与桡骨间隙中点;C项,太冲,在足背,第1、2跖骨间,跖骨底结合部前方凹陷中,或触及动脉搏动;D项,合谷,在手背,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 瘛脉穴:位于头部,耳后乳突中央,当角孙与翳风之间,沿耳轮连线的中、下1/3的交点处。颅息穴:位于头部,当角孙与翳风之间,沿耳轮连线的上、中1/3的交点处。角孙穴:位于头部,折耳廓向前,当耳尖直上入发际处。耳门穴:位于面部,当耳屏上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张口有凹陷处。耳和髎...

  • 5 经穴别名·少阳 少阳为经穴别名[1]。见《针灸歌赋选解》。即听会穴[1]。听会为经穴名(Tīnghuiì GB2)[5]。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少阳胆经[5]。听:听觉;会:聚会[5]。穴在耳前,故名[5]。5.1 位置 位于面部,耳屏间切迹与下颌骨髁突之间的凹陷中[5]。正坐仰靠或侧伏位...

  • 手少阳三焦经的循行路径始于手指的名指外侧端,经由关冲穴。液门穴位于小指次指的陷窝中,接着是中渚穴,它在液门穴上一寸,阳池则位于手腕前方的表浅凹陷处。外关穴位于腕后两寸,关上一寸则是支沟穴的位置。再向外一寸,你会找到会宗穴,斜向上一寸则是阳络穴。肘前五寸的四渎穴位于肘骨后连,...

  • 肩髃为经穴名(Jiānyú LI15)[2]。出《针灸甲乙经》。属手阳明大肠经[2]。别名中肩井、扁骨、偏骨、尚骨、偏肩、髃骨。肩髃为手阳明大肠经、阳蹻脉的交会穴[2]。肩髃指肩头,肩髃穴在肩头处,故名[2]。主治肩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肩臂疼痛,半身不遂,手臂挛急,臂神经痛,瘾疹,瘰疬,风热瘾疹,项强,齿...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