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基础考试重点是什么?

中医学基础考试重点是:
1、中医学是发祥于中国古代的研究人体生命、健康、疾病的科学。它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是以自然科学知识为主体,与人文社会科学相融洽的科学知识体系。
2、中医基础体系形成标志,四大经典:《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3、金元四大家:刘完素(河间)—火热论—寒凉派,《河间六书》;李东垣(李杲)—内伤脾胃学说—补土派,《脾胃论》;张从正(子和)—病由邪生—攻邪派,《儒门事亲》;朱丹溪(震亨)—相火论—滋阴派,《格致余论》。
4、温病四大家:清·叶天士——《温热论》;清·吴鞠通——《温病条辨》;清·薛生白——《湿热条辨》;清·王士雄——《温热经纬》。
5、整体——是指联系性、统一性和完整体。整体观念:认为事物是一个整体,事物内部的各部分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事物和事物之间也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医整体观即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体与外界环境(自然界、社会)的统一性。

6、辨证论治·病、证、症的区别:症:症状:疾病的临床表现(主观异常感觉和某些病态变化):发热、咳喘。体征:能被觉察到的客观表现:面黄、目赤、脉数。证:指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理概括(含病因、病位、病性和邪正盛衰变化),是确定治法、处方遣药的依据。病:是指有特定病因、发病形式、病机、发展规律和转归的一种完整的过程。如感冒、痢疾。
7、辨证——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和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证。
8、论治——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
9、辨证和论治的关系——辨证是确定治疗方法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辨证的目的和具体实施。通过论治的效果,可以检验辨证是否准确。故辨证和论治是疾病诊疗中相互联系而不分割的两个方面。
10、阴阳的基本概念:阴阳是对宇宙中相互关联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阴和阳,既可代表相互对立的事物,又可以代表同一事物内部所存在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2022-08-02
mcxzy 阅读 22 次 更新于 2025-04-02 08:59:08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中医学基础考试重点是:1、中医学是发祥于中国古代的研究人体生命、健康、疾病的科学。它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是以自然科学知识为主体,与人文社会科学相融洽的科学知识体系。2、中医基础体系形成标志,四大经典:《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3、...

  • 中医学基础考试重点章节包括,阴阳,五行,藏象,病因病机,防治原则。中医基础理论是关于中医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思维方法的学科,是中医学的入门课,其中所涉及的理论知识,是指导后续中医学课程学习的前提。中医学的概括 中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疾病诊断与防治以及摄生康复的一门医学科学,至今...

  • 中医学专业考研科目通常涵盖多个方面,旨在全面评估考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其中,专业基础知识是考试的重点,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和中医骨伤科学。这些科目的学习帮助考生掌握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专业综合能力考查涉及中医临床技能操作、病例分析与处理...

  • 中医学考试科目包括英语一、政治以及中医综合。其中,中医综合是考试的重点,涉及以下几门课程:中医内科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方剂学、中医针灸学、中医诊断学、中医中药学。建议参考第七版教材以确保学习的系统性和全面性。对于大专学生而言,若想考研中医学,需满足一定条件。首先,需毕业满两年后方能报名...

  • 中医基础理论是考研中的重点,考生需要熟练掌握中医的基本原理、理论体系,以及辨证施治的理论方法。中医内科是考研中的重要分支,要求考生全面了解内科疾病的病因、病机、诊断、治疗等知识,具备中医内科疾病的临床处理能力。方剂学也是考研的重要内容,考生需掌握各类方剂的组成、配伍原理、适应症以及临床应用,...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