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和方剂都是要记关键字的,同类药采用对比记忆和类比记忆的方法,方剂很容易忘记,但是这一关必须得过。做题的时候要反复地看,自己为什么错了,错在哪里?其他答案为什么是错的?现在我们不怕错,只要考试的时候少错题就是了,现在时间是足够的,不用紧张,循序渐进,我看完第一遍书,也觉得没什么感觉,仍然做错题,第二遍就感觉好多了,最后查的时候,发现基本上稳定了。加油!中医的方剂如汗牛充栋,不可胜计。但即使要记住300~400首方剂都不容易,谈何成千上万首。 小时候见父辈们记忆方剂,均以背熟汤头歌为主要方法,但汤头歌至少4句,要熟记三四百首也如背唐诗三百首一般,难度不小。那么如何记忆方剂才好呢?笔者学中医方剂主要采取如下方法。 一、背古汤头歌。现较少采用此方法。 二、将方剂视如英语单词进行记忆。 英语单词的组合一般有如下几个规律:两个简单单词组成一个单词、加前缀或者后缀、改变词后的几个字母转变词性。那么对于中医方剂来说,就是: (一)两张简单方剂组合成一个方剂,例如: 补气的四君汤和补血的四物汤就相当于两简单的英语单词,两方组合,名为八珍汤,气血双补。 增液汤(麦冬、生地、玄参)加承气汤(大黄、芒硝、厚朴、枳实)为增液承气汤,滋阴通腑,治阴津不足之便秘,我一般用之治小儿、老人便秘,疗效较好。 (二)加前缀或后缀: 加前缀相当于在一张简单方剂中加君药,加后缀相当于在一张简单方剂中加臣、佐、使药。临床中究竟加君药还是加臣、佐、使药取决于病人的具体情况,即主要矛盾是什么。例如: 八珍汤加肉桂、黄芪为十全大补汤增强健脾补气能力(加肉桂取“少火壮气”之意,加黄芪大补元气和脾阳)。 四君子汤加陈皮、半夏为陈夏六君丸,健脾化痰,因“脾为生痰之源”,故此方标本兼治,对痰湿气虚的肝炎、肝硬化我是以此方为基础进行加减的,疗效满意。 二陈汤加枳实、竹沥为温胆汤,加强理气豁痰、清热化痰作用。温胆汤再加黄芩、黄连为芩连温胆汤,加强清热作用。 二妙丸(苍术、黄柏),再加牛膝下行,为三妙丸,清下焦湿热,治脚气,三妙丸再加薏仁为四妙丸。 四物汤加桃仁、红花为桃红四物汤,补血活血并用。 中医方剂中演变以加前缀或后缀的方法居多。 (三)改变词后的几个字母转变词性。 《医林改错》里用的最多方法是这种方法,即将四物汤之白芍换赤芍(变通四物汤),减去性滋腻、于行血活血不利之熟地或者将熟地换凉血的生地组成。例如: 变通四物汤去熟地加桃仁、红花、黄芪、地龙为补阳还五汤,治半身不遂、脑血栓、中风后遗症。 变通四物汤去熟地加肉桂、小茴、干姜(温经)、乳香、没药(祛瘀排脓)、蒲黄、灵脂、元胡(止痛)为少腹逐瘀汤(蒲黄、灵脂又名为失笑散,腹部瘀痛常用方剂),治少腹血瘀,慢性阑尾炎等。 三、理解记忆 其实第二种方法也可配合理解记忆,即理解为什么要在基本方剂上进行加减,其功用如何。理解可加深记忆。理解即是从组方用意上进行理解。例如《辨证录》中有一首“洗心汤”: 陈皮、半夏、茯神、酸枣仁、石菖蒲、人参、附子、甘草、神曲。乍看该方,就知里面包含了陈皮、半夏、茯神、甘草这个变通了的二陈汤,只不过二陈汤用茯苓,此处用茯神,茯神安神效果比茯苓好。再分析其组方用意: 陈皮、半夏,燥湿化痰; 茯神、酸枣仁宁心安神; 石菖蒲化浊开窍; 人参、附子、甘草助气生阳; 神曲健脾消食。 本方适用于老年痴呆、脑血管性痴呆及混合性痴呆症,脑叶萎缩症,中毒性、代谢性脑病,正压性脑积水。 按:西医的脑病中医常从心治(所以方名叫“洗心”),或治痰或治瘀,“年过半百阴气自半”故用附子、人参、甘草强心,茯神、酸枣仁宁心安神。 四、顺口溜形象记忆 例如《丹溪心法》之保和丸(山楂、神曲、半夏、茯苓、橘皮、连翘、莱菔子),是以健脾化痰的二陈汤(少甘草)加消食的山楂、神曲、莱菔子组成,我编个顺口溜:山神翘来赴宴,二辰撑饱保和丸,意即山神名翘的去赴宴,吃了二个时辰撑饱着要保和丸消食。来赴(莱菔),二辰(二陈)。 当然,顺口溜各人可根据喜爱,自行编写,只要自己认为易记则行。 以上办法可以综合使用。2014-03-06
中医的方剂学为什麽如此难学?
1 个回答医识问答网专题活动
方剂是在辨证审因的基础上,依据确定的治法,选择合适的药物,并按照一定的计量,遵循特定的配伍原则,组合而成的药物组合。因此,要想学好方剂,必须首先掌握中医基础理论,包括中医诊断学和中药学。了解每味药的功用和主治,这是学习方剂的基础。此外,方剂歌诀是学习方剂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记忆歌...
学习难度高,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堪忧。医学类专业的学习难度普遍较高,中医学课程包括中医诊断学、方剂学、伤寒论等,还要学习西医内科学、外科学、解剖学等。课业繁重,学习难度大。对学历要求严格,本科毕业生很难直接在医院担任医生,多数只能从事医药代表或销售工作。社会对中医存在不少负面评价。过去几年...
山东中医药大学2003级研究生 于梅《方剂学》是中医学众多课程中的一门,许多同学对学方剂感到头痛,认为背方歌、记组成枯燥乏味,而且背后就忘。尤其在临床见习或跟老师坐诊时,发现临床所用方剂大多与课本中所学不同:有的方子与所学方剂仅一两味相符,还依稀可见原方的影子:有的则面目全非,完全是...
中药方剂学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记忆起来可能有一定的难度。但有一些方法可以帮助你更有效地记忆。首先,理解记忆是基础。你需要理解方剂中各味药物的作用机理,以及整个方剂的功效主治。理解这些内容有助于你记得更牢。其次,分类记忆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中药方剂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比如按照...
3、缺乏实践机会:中医学习需要结合实践,通过实际的临床经验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中医的理论。自学中医可能无法获得足够的实践机会,从而难以真正理解和运用中医的理论。4、专业指导和交流:由于中医学科的复杂性和深度,自学中医可能缺乏专业的指导和交流。缺少专业师傅的指导和同行的交流可能会导致对中医理解...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 为什么学了方剂也看不懂许多方啊 22次阅读
- 请问按摩哪些穴位能够缓解鼻塞和流鼻涕? 21次阅读
- 鼻塞按哪个穴位? 26次阅读
- 民间偏方:中医常识冠心病中医研究概况的制作方法 12次阅读
- 冠心病吃什么中药好?冠心病吃什么食物好 6次阅读
- 改善更年期症状——三阴交穴 37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