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归经

归经是中药学的基本理论之一,归,是指药物作用的归属;经,即人体的脏腑经络。归经,即药物作用的定位。就是把药物的作用与人体的脏腑经络密切联系起来,以说明药物作用对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从而为临床辩证用药提供依据。早在《内经》中已有萌芽,如《素问·宣明五气篇》就有“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是谓五入”的记载。《灵枢·九针论》也有五走,“酸走筋、辛走气、苦走血、咸走骨、甘走肉,是谓五走”的论述。这对后世归经学说的创立和发展有着较大的影响。

归经是以脏腑、经络理论为基础,以所治具体病证为依据的。经络能沟通人体内外表里,在病变时,体表的疾病,可以影响到内脏;内脏的病变,也可以反映到体表。因此人体各部分发生病变时所出现的证候,可以通过经络而获得系统的认识。如肺经病变,每见喘、咳等证;肝经病变,每见腹痛、抽搐等证;心经病变,每见神昏、心悸等证。我们根据药物的疗效,与病机和脏腑、经络密切结合起来,可以说明某药对某些脏腑、经络的病变起着主要医疗作用。

早期的本草著作,如《神农本草经》,论述药物功效,大多以主治病症为主。但也有一些把药物作用与脏腑机能结合起来约论述。如“五石脂各随五色补五脏”。唐、宋时诸家本草,对药物功效及脏腑功能的论述日益增多,诸如“补肺”、“益脾”、“安心”之类的名词,比比皆是。北宋的寇宗爽,在论述泽泻的功效时,已有“引药归就肾经”的说法。

金元时代,随着医学的发展,推动了药性理论的研究。著名医家张元素对药物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和补泻等方面,作了全面的阐述,撰成了《珍珠囊》一书,书中最早创药物归经学说,对每味药几乎都有“归经”和“引经”的讨论。认为深切了解药物性味而使各归其经,则疗效更著。若归经不明,无的放矢,即难获得确效。张元素所创的药物归经引经学说对后世临床处方用药颇有帮助。李时珍曾对他有很高的评价,认为他“大扬医理,灵素之下,一人而已。”

到了明清时期,有的本草书籍已为药物归经专设了项目,如刘文泰编著的《本草品汇精要》一书,在其论述每药所设的24个项目中,就专列了“走何经”一项,用以指出药物的归经。《本草纲目》不仅全部继承了以前的归经学说内容,而且对药物的“入气分”、“入血分”论述更详。沈金鳌在他的《要药分剂》一书中,每药专列了'归经'一项。由于他比较全面地概括了药物的多种性能,因此后世学者大多采用了他的这一提法。至此,归经学说也就基本趋于完备了。

归经是指药物对于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主要对脏腑及其经络发生明显的作用,而对其他经则作用较小,或没有作用。如同属寒性药物,虽然都具有清热作用,但其作用范围,或偏于清肺热,或偏于清肝热,各有所长。再如同一补药,也有补肺、补脾、补肾等不同。因此,将各种药物对机体各部分的治疗作用作进一步归纳,使之系统化,这种便形成了归经理论。

前人通过长期的临床观察,逐步认识到每种药物治病都有一定的范围,以此确定药物的归经十分准确。如苏子、白前能治疗咳喘,桔梗、杏仁能治胸闷,故归肺经;茯神、柏子仁能治疗心悸、失眠,朱砂能安神,归心经,全蝎能定抽搐,归肝经。这说明归经的理论,是具体指出药效的所在,是从疗效观察中总结出来的。

每种药物具有不同的形、色、气、味等特性,有些医家(特别是古人)有时也以此作为归经的依据,其中尢以五味多用。如辛入肺,陈皮、半夏、荆均味辛,故归肺经;甘入脾,饴糖、甘草、党参均味甘,故归脾经等。然按此确定药物的归经往往带片面性,即便是将其特性合参时也不准确。

掌握归经,有助于提高用药的准确性,使临床用药更加合理。指导医生根据疾病表现的病变所属脏腑经络而选择用药。如热证有肺热、肝热等不同,治肺热咳喘,即选归肺经而善清肺热的黄芩、桑白皮等;治肝热或肝火证,即选归肝经而善肝火的龙胆草、夏枯草等。指导医生根据脏腑经络病变的传变规律选择用药,有的放矢,疗效更佳。

(整理得)2022-06-29
mcxzy 阅读 6 次 更新于 2025-04-07 04:57:33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中药归经的概念是指中药作用于人体经络系统中的特定经脉。这一理论基于中医的整体观念,认为人体内存在十二经脉及奇经八脉,它们相互关联,共同维持着人体的生理功能和健康状态。归经理论将药物的功效与人体经络系统对应起来,使得中药治疗更加精准有效。归经的划分依据是药物的主要作用部位和作用方式。例如,某些...

  • 中药归经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将中药按照其性味、功效和所归属的经脉进行分类的方法。归经的分类是为了使中药的使用更加科学、合理和有效,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归经主要根据中药的药性和经脉归属进行分类,包括十五经、七十二候、表里、上中下焦、五脏六腑等。中药归经在中医学中具有极为重要...

  • 归经是中草药性能的一部分,与药物的性味相同。归经指的是药物对特定的脏腑或经络具有特别的作用。例如,龙胆草归胆经,表明它能够治疗与胆相关的疾病;藿香归脾、胃二经,意味着它对脾胃疾病的治疗有显著效果。归经的概念,实质上是药物作用部位的定位。归是作用的归属,经则是对脏腑和经络的概括。归经...

  • 中药归经是指中药对于人体的作用定位和药效所涉及的经络脏腑等特定部位。以下是对中药归经这一概念的详细解释:1. 中药归经的定义:中药归经是中医药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它描述了中药在人体内的作用部位或靶器官。每种中药都有其特定的归经属性,如归肝经、归心经、归脾经等。这个属性是基于中医长期的临...

  • 中药的药性归经,是基于药物的特性与疗效的综合考虑。首先,药物的形、色、气、味等特性被医家视为重要的参考依据。例如,辛味药物如陈皮、半夏、荆芥,因其味辛而归肺经;甘味药物如饴糖、甘草、党参,因其味甘而归脾经。然而,仅仅依据这些特性来确定归经往往带有片面性,即使将这些特性综合考虑,准确...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