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里的五脏的关系

五脏之间的关系
1.心与肺的关系

心主行血,肺主气而司呼吸。所以心与肺的关系,实际上是气和血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关系。

肺主气,具促进心行血之作用。因此,肺气正常则是血液正常循行的必要条件。反之,只有正常的血液循环,方能维持肺呼吸功能的正常进行,故有“呼出心与肺”之说。联结心之搏动和肺之呼吸两者之间的中心环节,主要是积于胸中的“宗气”。由于宗气具有贯心脉而行气血,走息道而司呼吸的生理功能,从而强调了血液循环与呼吸运动之间的相互联系,在病理上的相互影响。

2.心与脾的关系

心主血,脾统血,脾又为气血生化之源。故心与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血液的生成和运行两方面。

心脾两虚:即气血两虚,脾气虚,心血虚。

3.心与肝的关系

心主血,肝藏血。故心与肝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血液、神志方面的依存与协同。

血液生化于脾,贮藏于肝,通过心而运行于全身。心行血功能正常,肝有所藏。若肝不藏血,则心无所主,血液的运行必致失常。故“心肝血虚”常同时出现。

4.心与肾的关系

心与肾在生理上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一是心阴心阳与肾阴肾阳之间的依存关系,二是心血与肾精之间的依存关系。

在正常情况下,心火必须下降于肾,助肾阳以温肾水,使肾水不寒,肾水必须上济于心,助心阴以使心阳不亢。古人称这种关系为“水火既济”、“心肾相交”,为心肾两脏本身阴阳动态平衡的重要条件。

心阳与肾阳的关系:心为君火,肾为相火(命门)。

5.肺与脾的关系

肺与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气的生成和津液的输布代谢两个方面。

肺为主气之枢,脾为生气之源;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

6.肺与肝的关系

肺与肝的关系,主要表现于气机的调节方面。

7.肺与肾的关系

肺与肾的关系,主要表现于津液的代谢和呼吸运动两个方面。

“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

肺肾之阴液亦相互资生。

8.肝与脾的关系

肝与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饮食物的消化和血液的生成、贮藏及运行方面。

9.肝与肾的关系

肝肾之间关系主要表现于肝肾的精血、阴阳相互为用,相互制约,协调平衡等方面。

“精血同源”或“肝肾同源”。

藏泄互用,调节生理机能。

由于肝肾同源,故肝肾阴阳之间息息相通,相互制约,协调平衡。如肾阴不足常可引起肝阴不足,阴不制阳而导致肝阳上亢,则称之为“水不涵木”;如肝阴不足,亦可导致肾阴亏虚,从而导致相火上亢。另外,肝火太盛亦可下劫肾阴,从而形成肾阴不足病证。

10.脾与肾的关系

脾与肾的关系主要表现于先天后天的相互滋养方面。

此外,在津液代谢方面:脾主运化,肾主蒸腾气化,脾肾两脏密切配合,方能使津液代谢正常进行。2012-02-14
肝藏血,肾藏精,精血同源,所以常说肝肾同源;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后天滋养先天;心为五脏六腑之主,为君主之官;肺为气之本,肾为气之根。2020-04-07
五行五脏五味的关系!

2020-11-24
看四圣心源。吧。那里阐述的比较清2012-02-14
mcxzy 阅读 10 次 更新于 2025-04-07 03:30:44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1. 肝与心,脾与肺,肾与肝之间存在着母子关系。按照五行相生的原则,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2. 木能生火,火能生土,土能生金,金能生水,水又能生木。这种相生的关系中,木是火的母,火是土的母,土是金的母,金是水的母,水是木的母。3. 在五行相生的链条中,...

  • 五脏:肝、心、脾、肺、肾。五志:喜、怒、思、忧、恐,分别对应肝、心、脾、肺、肾。五液:汗、涕、涎、泪、唾液,与五脏功能活动相关。五体:脉、筋、肌肉、皮肤、骨,构成人体。五华:面、发、毛、爪、唇,反映五脏精气状况。五官:耳、目、鼻、口、舌,为五脏与外界相通的门户。心:志...

  • 1. 肝开窍于目:在中医理论中,肝脏与眼睛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肝主目,指的是肝脏的功能对眼睛的视觉功能有重要影响。肝脏的功能失调可能导致视力问题。2. 心开窍于舌:心脏与舌头的关系体现在心脏的状况会影响舌头的功能。例如,心脏健康的人通常舌头红润,而心脏功能受损的人可能会出现舌头发红、干...

  • 中医五行五脏的关系分别是: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还有五脏还有六腑,五脏与六腑是经络关系,互为表里。(人体五脏对应五行)肝为经、胆为络肝胆相照,相互影响。胆汁是由肝脏分泌进入胆囊和十二指肠,帮助肠道消化吸收食物的。肝功能不良时,就会出现胆汁上逆口苦、消化不良、胃胀...

  • 1. 心与肺的关系 心主行血,肺主气而司呼吸。心与肺的关系实际上是气和血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密切关系。肺主气,具有促进心行血的作用。因此,肺气正常是血液正常循行的必要条件。反之,只有正常的血液循环,方能维持肺呼吸功能的正常进行,故有“呼出心与肺”之说。心之搏动和肺之呼吸之间的...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